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及保障研究

时间:2021-04-2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及保障研究

作者:未知

摘要:演基于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概念,分析产业安全视域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发展环境变迁,以此为基础明确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指导思想、规划目标和重点发展任务,并提出促进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的保障。
关键词:演产业安全;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保障
[中图分类号]F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3-0032-05
根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中小城市绿皮书》,我国中小城市数量已达2160个,56%的地级以上城市为中小城市。基于中国城市人口规模和发展现状,绿皮书对城市标准提出了全新划份,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被称之为小城市,50万到100万的被称之为中等城市。与周边区域相比,中小城市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区位优势,逐步积累起一定的商贸集聚以及人文资源优势,商贸流通业态呈现发展多元化,品牌集聚较多,商贸流通信息化水平也初具规模,出现一些流通骨干企业,商贸流通业已经成为当地第三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面对着新的形势,逐渐显现出来,因此有必要在新的商业规划时,加以解决,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一、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概念
由于对外经济活动最早起源于对外贸易并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以贸易形势展现,因此对产业安全的探讨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要贯穿于国际贸易理论,特别是贸易保护主义理论之中。从一国来讲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一国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过程中,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具有保持自己民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对本国产业主体始终保持着自我控制。影响产业安全的因素众多,大致可以归纳为产业外部环境因素与产业内部发展因素。产业外部环境因素涉及产业生存与发展环境、政府的产业与外资政策、跨国公司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对外依存状况;产业内部环境因素包括产业发展阶段、产业制度结构和产业集中度。
流通业产业安全是一国产业安全的重要构成,是指流通业在面临内外部环境变迁时,流通产业具有的保持稳定、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与一国商贸流通业产业安全内涵还存在一定的差异,除要考虑来自外资的冲击外,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还要面临来自附近城市或区域流通业的竞争,因此基于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不仅要考虑由于外资的冲击而造成控制力和对外依赖程度过高的问题,还要考虑自己的竞争力提升、涉及业态更新等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综合来看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产业控制力、产业竞争力、产业对外依存度、产业创新能力、产业协调力和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等。
二、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存在的问题
中小城市在对外开放的浪潮中都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也逐步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中小城市商贸业面临着潜在的产业安全,存在可持续发展的隐患,具体来看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存在以下问题:
在产业竞争力领域,龙头企业影响力缺乏,商贸流通辐射能力不足。中小城市缺乏在国内、国际上具备影响力的大型商贸流通龙头企业,与大型城市在流通企业综合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并且在市场转型中一些规模性、龙头型企业和市场消失或被弱化,市场辐射能力减小,现有的市场由于经营和管理的问题,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带动和辐射效应,与新型大市场相比,中小城市现有市场无论是经营环境、仓储、物流体系等方面都需要改善和提升。
在产业创新能力领域,主体创新意识缺乏,商贸流通业态更新迟缓。“十二五”期间,中小城市商品市场投资主体的创新意识、品牌意识仍显薄弱,一些市场停留在“现场、现金、现货”的“三现”交易模式,缺乏新型业态和交易机制创新的主动性,综合竞争力下降,缺少同产业链的配合,市场大品牌的引入和对地方品牌的培育较少,与“十二五”以前相比,商业业态创新速度明显放缓,甚至一些零售企业仍保存着“十二五”规划以前原有的业态模式,新型业态引进停滞,这为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带来了瓶颈,以“培育特色、完善功能、提升品位、优质服务”的商贸流通业改善创新势在必行。
产业协调力领域,商贸流通资源涉及多个部门,文商旅融合不够。中小城市现有的商业资源,如一些文化遗迹、历史街区等资源涉及市里两个,甚至是多个部门,每个部门都可以管理,看似管理更加严谨,但是也造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困难,因为这些资源任何的开发利用都需要得到两个或多个部门的同意,需要多个部门的协调和沟通,也因此造成这些资源的开发利用缓慢,很难充分发挥其商业的效能,没有真正做到文商旅的融合,影响城市文商旅一体化发展。
产业控制力领域,电子商务冲击严重,实体零售面临发展困境。近年来,电子商务迅猛发展,海量低成本的电商平台分销体系和安全快速物流体系,对专业批发市场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分化,给传统的商品交易市场带来新的挑战,再加上日益上涨的房租和人工费用,实体零售业经营成本越来越高,实体零售业的生存越来越困难。并且相比实体零售商业电子商务更加灵活,与供应商之间更能建立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这进一步对实体零售企业的生存形成挤压,实体零售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一些零售企业撤出,零售存量开始出现。
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领域,商贸流通人才队伍短缺,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商贸服务业从业人数总量大、占比高,但适应现代商贸业发展的人才相对较少,一些高端商贸人才流向大型城市,造成中小城市商贸高端人才缺乏,特别是具有??新意识的商贸精英严重不足,并且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企业缺乏与高校联合培养人才的积极性,联合培养人才的规模也不足,高校的课程设置和专业设置与商贸流通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中介人才培训体系建设也比较滞后,再加上商贸企业内部培养机制不完善,以致中小城市商贸人才供应不足。商贸流通业专业、高端管理人才匮乏,人才队伍的不足制约了商贸企业的发展壮大,对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化发展形成了制约,也影响了商贸流通业业态的创新。三、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面临环境
(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商贸流通成为先导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和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逐步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形式也从生产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趋向由依赖出口、依赖投资增长转向以消费为主的内需拉动。商贸流通业作为内需拉动的主要渠道,将逐步从满足需求向创造需求、引导生产和消费促进转变。未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思维方式的转变,消费需求将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人们将更加注重体验式消费,购买需求将与消费体验伴生,商品流通与服务消费将更加融合,商贸流通业与信息、金融、旅游等多产业联动将成为业态发展的新潮流,商业模式也将随之改变和加快创新,从而带动消费的新趋向,促进消费的不断升级。这是新常态下供给侧改革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也给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1]
(二)“互联网+”带来商贸发展新契机
互联网经济带动商贸流通全渠道创新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正推动商业的第三次变革,传统的生产、流通和消费模式正发生显著改变,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要素正打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快速整合,实现“买全球、卖全球”。内外贸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势不可挡,带动了大市场、大物流、大数据和大金融的发展。全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正加速传统商贸和电子商务双向转型,促进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传统意义商圈和专业市场的交易功能显著弱化,商品和服务的体验、品牌展示功能逐步增强。互联网时代的流通业,需要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深入理解“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内涵,充分应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增加与市场互动,提高商贸流通竞争力。
(三)“一?б宦贰鄙钊胪贫?开放扩大化
“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推进商贸流通对外开放合作。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将推动形成全国海陆统筹、东西互济、面向全球的开放新格局。面对对外开放新时代,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走出去的商业企业将越来越多,外资进入的规模也将逐步扩大,这有利于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与合作,拓宽全国和全球市场份额。
因此,“十三五”时期,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面临着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处于消费全面升级、“互联网+流通”行动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全面实施、开放合作更为深入的机遇期,又面临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提升对外辐射带动能力、全面建设开放型智慧中小城市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努力开创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发展新格局。
四、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指导思想
要根据产业安全的思想,对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进行规划,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顺应消费结构升级趋势,以文商旅融合发展为导向,以智慧化、服务化、高端化为引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着力推进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对象、流通方式、流通模式创新,实现城市商贸创新发展、集聚发展、转型发展、率先发展,从优化布局、创新业态、提升层次、创新机制、扩大开放等方面,全面推进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提档升级。产业安全视阈的中小城市商贸流通规划发展目标可以归纳为总体规模更加壮大、商业布局更加合理、流通业态不断、辐射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资源有效整合、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等。[2]
在总体规模方面,壮大完善商业网点体系、提升商品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商贸流通业在市场经济增长中的拉动作用和在经济转型升级中的关键作用;在商业布局方面,对现有的商业格局进一步优化,形成层次分明的业态架构和多层次的商贸商圈架构,形成整体化、立体化、协调化的商业布局;在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方面,对现有业态进行调整和补充,不断引进国外和国内先进的商贸流通业态,形成业态的多样化和差异化;在辐射能力方面,引进总部经济,增强商贸流通的竞争力和辐射功能,形成一批规模强大的典型龙头企业和龙头市场,有效扩大商贸流通的辐射半径;在产业资源整合方面,对现有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让商业闲置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减少文商旅资源的多头管理问题,通过高效的管理和协调,从而使现有文商旅资源的商贸特性得到充分展示;在营商环境方面,市场环境更加优化,政策法规更加完备,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市场运行更加充满活力,流通标准和信用体系进一步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意识明显增强,居民消费更加便捷安全。
五、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任务
(一)商贸流通布局创新
中小城市商贸业也要在现有商业基础上,优化商贸流通空间布局,构建“核心商贸商务区、特色商贸功能区、品牌特色商业街、社区商业中心”的商贸空间布局框架,形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涵盖全面的“多层次”架构商业网络体系。高端核心商贸商务区,以品质化、国际化为方向,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和先进业态,发展高端商贸商务,同时通过引资,搞活现有闲置商业资源,促进核心商贸商务区的商业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特色商贸功能区发展特色商业,体现区域优势,打造整体共同繁荣的商业胜景;品牌特色商业街要充分发挥城市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推进文商旅的融合发展,沿着商业街区智慧化、历史化方向发展,体现地区民俗风情、人文景观的魅力;便民社区中心以510为原则,居民出家门步行5分钟可到达多功能社区生活服务中心,10分钟到达中、大型超市,满足日常的生活需求,同时创新社区商业服务模式,鼓励连锁品牌开社区店,鼓励物流配送进社区,解决商品和生活消费最后一公里问题。
(二)商贸流通业态创新
加强商业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旅游商业、文化商业,鼓励以情景式、社交化为特征的新型跨界商业综合体发展,推动“餐饮+家居用品展销”“创意工坊+主题餐饮”“咖啡+书屋”“主题餐饮+酒吧”等跨界创新业态发展;顺应消费升级需求,鼓励发展个性化定制服务新型商业业态,大力发展以特色、精准、专业为主要特征的个性化定制商业,满足消费者个性化消费需求;加强特色体验业态,打造一批集休闲、旅游、购物、餐饮等多功能于一体、特色鲜明的体验消费节点,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体验式消费,提升市区商业的对外吸引力;有条件的中小城市,还可以积极探索免税商业业态,提升流通商业的竞争力。[3](三)商贸流通层次提升
加强对外开放,鼓励国际、国内知名商贸流通企业在城市设立企业总部或功能性机构,大力引进总部型经济、平台型经济、服务型经济,提升综合竞争水平;主动服务“一带一路”、自贸区和经济带,加快引进一批投资超亿元的产业带动性强的商贸龙头项目,注重实力强劲的零售企业以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新型商业模式入驻,把企业引进、项目建设与商业存量盘活和业态培育紧密结合起来;引进品牌和培育共举推动品牌化建设,积极引进先进品牌运营模式的国内外知名商业企业品牌,同时积极支持本地品牌的培育和发展,为本地品牌的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支持“老字号”传承和创新,鼓励“老字号”连锁化发展,通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拓宽销售渠道,扩大企业影响[4]。
(四)商贸流通模式创新
推动商业经营模式转变,鼓励零售企业改变引厂进店、出租柜台等经营模式,实行深度联营,通过集中采购、买断经营、开发自有品牌等方式,提高自营比例;鼓励零售、餐饮等连锁企业提高专业化程度,开展差异化经营,促进企业由注重门店数量和营业面积扩张转向注重质量提升,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传统流通企业利用大数据等手段,打造个性化产品,开发自有品牌,通过建立品牌旗舰店、专业店、专卖店、折扣店,实现错位发展,扩大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支持传统商业企业发展线上业务,网络零售企业拓展线下功能,逆向整合生产要素资源,向价值链的上、下游延伸,从传统的商品销售商逐步向供应链服务商、全渠道平台商、综合服务商加速转型。
(五)物流标准化推行创新
推广托盘标准化应用,加强物流标准化建设,抓好托盘标准化试点;鼓励托盘租赁运营企业、大型商贸连锁企业、托盘生产企业、商贸物流园区在快速消费品、?r副产品等领域,率先开展标准托盘应用推广及循环共用,提高物流设施设备和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托盘循环利用率;完善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继续深入推进城市共同配送试点工作,编制城市配送发展规划、完善城市配送基础网络设施、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控和停放管理,完善城市配送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加强北斗导航、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提高商贸物流信息化水平,加快构建“高效、集约、绿色、现代”的城市配送体系,增强城市末端配送的服务功能,优化物流组织配送方式、降低物流配送成本,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5]
(六)扩大商贸流通开放
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走出去”,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全国各地拓展业务,同时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合作,到沿线国家投资发展;加大对商贸平台企业拓展境外市场的扶持力度,鼓励跨境电商零售出口企业发展海外仓、体验店和配送网点,融入境外零售体系;鼓励以跨境电子商务为着力点,着力培育一批连接国际国内市场、运行规范有序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提供通关、物流、仓储、融资等服务,打造跨境电商完整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设国际营销网络、支付结算和仓储物流网络,推动国内流通渠道向境外延伸,深度开拓国际市场。
六、产业安全视阈中小城市商贸流通业规划保障
实现“十三五”流通业发展规划目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建立商贸流通发展规划指导委员会
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强对流通工作的组织领导。切实发挥政府有关部门的牵头、协调和指导职能,落实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全面推进流通发展工作;成立城市商贸流通规划指导委员会,对于涉及到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的重大经济决策、重点商业网点和街区的规划建设等问题,要积极听取社会各方意见,确保规划实施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不断提高商业建设水平。相关部门要把发展流通业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列为重要考核指标,要加大支持力度,确保商贸流通工作有效推进;各有关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部门与部门、单位与单位的有效沟通和协作,推进规划组织实施,切实发挥流通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
(二)加大商贸流通业发展财政支持
加大财税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全面掌握市区商贸流通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调配使用相关专项资金,完善政策扶持体系。重点对带动性强、贴近人民生活的商业项目和龙头企业、重点市场、流通基础设施以及线上线下信息共享平台提供政策扶持。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政策措施,严格执行在降低企业税费、融资、用工、用能等生产要素成本方面的优惠政策,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要素成本和税负成本,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同时优化金融服务。大力推动商贸流通企业通过“新三板”挂牌,改制上市,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等方式积极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并支持社会资本在推进流通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的投入。
(三)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作用
培育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参与政策制订、信息交流、商品促销、资质认定、专业培训、行业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鼓励大中型商贸零售企业共同加入商会组织,集聚发展资源,优化市场定位,倡导商业规则,促进行业自律,创新商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建立政府与商会企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全力确保经济秩序健康有序运行。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协调企业之间、企业政府之间以及不同部门之间的润滑剂作用,利用行业协会的影响力合理处理商业行业的跨界问题,确保商业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最大化,提高效率,实现侧重发展,实现产业强市,提高中小城市商贸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建设商贸流通人才培训平台
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深入实施市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引进工程,完善落户、住房、子女教育、家属安置等人才发展配套服务,大力引进一批精通现代流通方式、综合掌握商业经营管理和信息化应用知识的高端紧缺人才,实现人才强商;积极搭建商贸流通人才培育平台,鼓励商业行业协会及相关院校、社会培训中介机构等,加强对商业经营管理、商业服务、复合型电子商务人才的继续教育与在职培训,提高商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服务技能和中高层经营管理者的决策管理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商贸企业加大人才开发资本投入,采取企业内训、外部培训、校企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商业经营理念、管理知识的职业经理和专业技术人才。[6](五)加大商贸流通企业信誉监督
积极弘扬诚信文化,加强以诚信兴商为主的商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商贸流通企业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建立诚信为本的企业行为规范,依托行业协会组织举办多种形式的“诚信经营”创建活动,创建一批“诚信经营”示范店、街、市场等,引导诚信兴商。在行政管理中依法使用商贸流通企业信用记录和信用报告,对企业信用分类监管,鼓励和扶持信用评级高的商业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经营异常名录、失信企业“黑名单”制度及跨部门联合惩戒机制;同时,充分强化舆论监督,成立信?u监督组织,吸引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形成依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并举的信誉监督机制,严厉打击逃税漏税、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失信行为。
(六)构建商贸流通业预警机制
制订商业产业安全的政策措施和健全相关制度,积极开展商业产业安全预警工作,设立预警协调机制,创新市场准入制度。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指导调整和优化商业产业结构优化工作,提高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要在保护城市商业产业安全工作中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落后业态退出、转优机制,防止过度重复建设。要建立一套评估指标和技术指标,促进优势业态、新型业态,有前途、有需求产品的发展;限制和不支持落后业态的进入和发展;有鉴别、有目的、有区分地保护和支持相应商业业态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峰,章武滨.中国区域商贸流通效率的演进趋势与影响因素[J].产业经济研究,2015(1):53-60.
[2]时保国,张育林.合理构筑我国商贸流通业空间格局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5):138-141.
[3]王德章,张平.对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14(5):21-26.
[4]关冠军,祝合良.我国商贸流通业品牌建设现状与特征[J].中国流通经济2015(5):11-19.
[5]司增绰.我国商贸流通业产业链识别与优化研究[J].江海学刊,2014(5):85-91.
[6]徐永锋,吴?S,王志增.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地区差异与动态比较[J].商业研究,2015(6):1-8.
PlanningandCountermeasuresof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tryin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fromthePerspectiveofIndustrySecurity
LiFu
(DepartmentofInternationalBusinessWuxiInstituteofCommerce,Wuxi214153,China)
Abstract:Basedontheconceptof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tryin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thispaper,takingtheperspectiveofindustrysecurity,analyzestheexistingproblemsof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tryin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andthechangesofindustrialenvironmentwhichithastoface.Onthegroundofit,thispaperpointsoutclearlytheplanningguidingideology,theplanningobjectives,andimportantdevelopmenttasksforthe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tryin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Also,thispaper,providessomecountermeasuresofguaranteetopromotetheplanningof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tryinthe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fromtheperspectiveofindustrysecurity.
Keywords:industrysecurity;smallandmediumsizedcities;commerceandtradecirculationindusries;planning;guarantee
(责任编辑:李萌)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