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视角下的商业银行跨境业务布局
作者:未知在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背景下,当商业银行国内市场传统业务的利润空间正在逐步缩小,商业银行开展国内业务创新面临不小的挑战。然而,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契机,商业银行似可拓宽视野,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贸易融资为着力点,挖掘潜在发展机遇,探索新的利润增长点。“一带一路”带来新机遇
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943.8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其中,出口6403.71亿美元,增长9.25%;进口4540.15亿美元,增长23.94%。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近年来,中国也在智能手机、汽车、电商以及快消品等领域积极布局。以汽车为例,2017年中国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汽车出口总额为294.6亿美元,汽车整车出口64万辆,同比增长24%,占总汽车出口量的60%。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将更加频繁,规模也将持续增大,这必然会带来巨大的贸易融资需求。(见表1)
目前,商业银行的境外布局仍然以五大行为主,境外网点覆盖全球近50个国家,涵盖亚、欧、北美、拉美、大洋洲、非洲等各大洲,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初具规模。股份制银行受经营战略、机构性质等多种因素影响,“走出去”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地域分布看,以港澳台及少部分东南亚地区为主要国际业务拓展平台。
截至2016年底,共有9家中资银行在2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设立了62家一级机构,其中包括18家子行、35家分行、9家代表处。经统计,在18家银行(5大行、12家股份制银行、邮储银行)“一带一路”沿线布局前列的国家和地区为中国香港(15家)、新加坡(8家)、中国澳门(6家)、中国台北(5家)。除交通银行外,四大行均在俄罗斯、越南、阿联酋设有分支机构。
可见,商业银行在“一带一路”沿线展开布局的前景可观,可加快打造“一带一路”金融服务网,不断完善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机构布局。根据实证结果,未来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存在空间溢出正向效应,商业银行可依据当前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度大小作为设立境外分支机构的重要参考要素。探索跨境贸易融资业务
当前,国际主要的贸易融资?a品有国际保理业务、福费廷业务、结构性贸易融资、供应链贸易融资等。而在国内,商业银行的贸易融资主要为信用证结算与打包放款以及进出口押汇相结合,业务形式较为单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商业银行需要根据地域特点,提供与之相匹配的业务服务,积极探索“一带一路”下的跨境贸易融资业务创新。
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研发涵盖所有贸易环节的融资产品,例如,将出口货物前的包装借贷与出口货物以后的付款代理相结合,或者将包装借贷与出口押汇相结合。具体而言,商业银行在经办出口货物以后,使用相关出口凭据作质押,提供付款代理或者出口押汇服务,利用押汇资本偿还包装借贷资金,待出口收汇资本回款后,再将其偿还押汇所需款项。若是长期收取款项,还可以通过福费廷业务为企业后期步骤提供融资。因此,发展结构性贸易融资,通过对所有贸易环节提供融资服务,能够将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产品结合起来,为“一带一路”企业提供整套贸易融资服务,保证其顺利完成贸易活动。
开展定制化、便捷化服务。依托我国自贸区平台实现内外联动,结合“一带一路”的具体国别环境,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尤其在保值增值、风险规避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一是将有“一带一路”业务需求的企业纳入“一带一路”服务名录,包括不熟悉境外市场环境、海外子公司获得境外银行服务存在困难的境内企业,基建、能源等政策支持行业下的受惠企业,跨国集团企业等。二是联手全球多层次合作伙伴,为企业提供定制化服务,在增强为企业提供覆盖跨境贸易和投资全流程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同时,延伸服务链条,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税收等多元化增值服务。三是发展直销银行、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等,形成覆盖支付、理财、融资等方面的线上服务体系,缩短“一带一路”服务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可在直销银行中嵌入跨境融资模块,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便捷性,一站式完成资料收集、额度审核、放款、贷后追踪等流程,解决企业融资问题。四是建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帮助境内中小商户利用跨境电商平台拓展“一带一路”市场,促进跨境小额贸易发展。
聚焦中小企业细分市场。当前,在“一带一路”政策支持下,中小型企业也逐渐迈开“走出去”步伐,参与到“一带一路”贸易发展中。“走出去”竞争力较强的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少,生产产品附加值较低。相较于大型国有企业,中小型企业通常存在资金不足,对贸易融资有较强依赖性,而商业银行出于审慎风险管理的需要,更加偏好对大型企业提供贸易融资服务,忽略了中小企业这一长尾客户领域,无数中小优质客户还有待挖掘。如今,中小型企业的贸易融资似可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跨境贸易融资的新突破口,通过调整准许进入和程序化审核批准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跨境贸易融资业务门槛,简化审核批准环节,抢占细分市场。
探索“一带一路”线上金融服务商机。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国际化创业成本,也激发了“一带一路”居民的线上需求,电子商务增长潜力巨大(见表2)。例如,土耳其2016年电子商务市场规模58亿美元,年增长率32%;2017年电子商务人均消费额181美元,占人均GDP的2%。
商业银行可主动融入“一带一路”跨境电商生态圈,通过与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物流企业和第三方支付平台签署合作协议等方式,整合跨境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信息和资源,为生态圈内个人、商户、物流企业、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多维度的优质金融服务。例如,在融资方案设计上,商业银行针对跨境电商平台小微企业研究出贷前评估模型,并交由平台用于初步客户筛选,跨境电商平台向商业银行推荐优质客户名单并提供客户经营收入、订单明细、遭客户要求退货次数等相关数据,银行通过多维度信息审核客户资质并核定贷款额度。对于第三方企业的需求,将银行内基础性金融产品打包,并给予一定程度的优惠,作为双方合作的基础。对于第三方物流企业,可将代发薪、资金归集等作为基础性金融产品包。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可将备付金账户管理、代理清算产品、现金管理等作为基础性金融产品包。拓展人民币跨境业务
跨境人民币计价结算能够帮助企业在与“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贸易中有效规避汇率风险,同时也为企业节省汇率风险管理费用,降低汇兑成本,节约时间。在人民币国际化战略部署以及广阔的市场需求下,扩展人民币跨境贸易业务将会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机遇。对商业银行而言,可抓住跨境人民币迅速发展的契机,搭建便捷的贸易项下“一带一路”跨境结算桥梁。一方面,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币结算、清算、存贷、现金管理、银行卡、现钞等基础业务;另一方面,探索新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模式,如人民币背对背信用证、内保外贷、双币信用证等业务。
此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境外第三方之间也会发生涉及人民币的相关清算结算,对商业银行来说,这也是新的业务增量和新的利润来源。截至2018年2月,境外共设立24家人民币清算行。2017年,中国银行集团跨境人民币结算量达3.9万亿元,跨境人民币清算量达350万亿元,尽管没有直接披露该部分清算业务的收益,但是无论是直接收益还是间接收益都应该较为可观。这不仅形成了中国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也进一步扩大了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当前,获得人民币清算行资格的仅限国有五大行,随着未来金融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可积极争取试点,使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资格扩大到股份制商业银行。
(作者单位:国家开发银行信息科技局综合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