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战金融恐慌
作者:未知目前,债券、股票、外汇市场的持续下跌有宏观基本面财政紧缩、金融监管落实的影响,但也很大程度上受到市场恐慌情绪的影响,投资者需辨别其中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增多、人民币汇率贬值和A股持续下跌等现象相继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财政紧缩施压经济下行,美联储加息以及中美贸易冲突呈长期化和高度不确定性带来了金融市场的波动加大。网传由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牵头的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6月末的一份报告认为,目前中国极有可能出现“金融恐慌”。
有市场人士认为,公开讨论可能到来的恐慌反而会引起恐慌情绪加剧,但是如果从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的避险特性、A股市场持续深跌、近期外汇市场的顺周期行为来看,市场情绪确实处在很低迷的处境,分析市场运行情况并不能完全归结于基本面。
报告中“立即启动国务院金融与发展委员会中的应急处置机制”来应对金融恐慌,这一建议似乎已经得到验证了。7月2日,国务院副总理、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主任刘鹤主持召开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研究部署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等相关工作。金融委员会会议认为,国内巨大规模市场的回旋空间广阔,完全具备打赢重大风险攻坚战和应对外部风险的诸多有利条件,对此充满信心,下一步各项工作都将按既定方案有序推进。
因此,如果参照上述金融委员会的乐观表述,那么与市场主流悲观观点乃至呼吁“救市”的看法有别,近期资本市场和外汇市场的波动可能现实中并不会改变官方既定政策方案的实施路径,如果存在一定的变量,那么更可能在于观察实体经济的变化和外需的变化,即使对总需求进行调控,毕竟财政紧缩和信贷紧缩相互强化,需要货币政策适度放松予以部分对冲。
在这样的政策组合下,金融市场各个子集未来会受到不同的影响。债券市场是直接融资的主战场,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工具,目前市场受到违约和信用紧缩影响的结果并非只是利率上升,更为重要的是融资功能受阻,这迫切需要政策保障融资渠道通畅。A股市场在保持IPO放缓的基础上,部分股票跌出了投资价值,自然会有投资者抄底,但仍有一部分杠杆资金和业绩不佳的股票,需要释放市场风险。人民币汇率因具有顺周期特性仍有可能延续贬值的趋势运行一段时间,有关部门有足够的工具和经验来应对,具体水平取决于如何评估由基本面决定的均衡汇率区间,但贸易摩擦升级期间主动引导贬值,业内人士认为到目前为止贬值只是市场正常涨跌的局部调整。金融恐慌之辩
报告指出,恐慌之发生,并非市场上当真出现了大规模的金融风险并日臻恶化,而是广大市场参与者对未来市场前景感到茫然甚至恐惧,因此不约而同地抽逃资金避险,引致或者恶化金融危机。
即使抛开是否存在金融恐慌的争议,有关部门也已经对金融市场波动高度重视,人民银行罕见地多次就股市、债市、外汇市场通过证券媒体对外发声,易纲行长的两次受访均是在A股大跌之后,不仅显示出其主动履行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能,而且也令市场猜测人民银行的“双支柱”政策更多地将资本市场的走势变化纳入其考虑范围之内。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二季度例会指出,“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而且市场对人民银行继续降准也有比较普遍的预期。
不过,目前的问题可能并不在于对货币政策预调微调必要性和可能性的分歧,而在于货币供应的流动性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市场情绪以及金融市场流动性,并且能在多大程度上提振市场的信心。随着金融市场结构的复杂化以及杠杆在交易当中的使用而变得不那么直接,未来即使继续兑现降准预期,对稳定金融市场的作用也需要观察。而如果结合2015年股灾期间货币宽松对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市场信心影响的结果来看,本次有关部门即使有意适度放松货币政策,也会谨慎得多。
向前看,银行理财存量清理和资产回表尚未落地,市场仍然面临流动性紧张和抛售压力,市场波动也还会处在较高的水平。
报告还提及2008年金融危机扩大化的标志性事件雷曼兄弟破产,认为这一破产案并非十分了不起的问题,但因其触发了市场参与者“还会有下一个”的恐慌,美国金融危机突然急剧恶化,股市立刻崩盘,各大银行和保险公司立即面临倒闭风险,并迅速感染整个经济系统,致使金融危机演变为全球经济危机。后来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在总结此次金融危机教训时,就曾明确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主因可能就在于金融恐慌本身。
如果对比目前中国的金融行业,可能和2008年美国倒是有一些相似:尽管没有大型金融机构或是企业集团突然地宣告违约或是破产,但是诸如某中小银行曝出因重新划分资产类别导致不良率快速攀升,信托计划和资管计划频繁发生违约,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出现偿债困难,这些事件显示中国金融行业也在向风险释放和传染的高峰期前进。与美国不同的是,相关部门提早介入和货币政策适度调整有助于避免恐慌扩大。A股新低,回购频现
年初A股就持续下跌,令按季度考核的机构投资者普遍在一季度遭受重创,但是没能想到二季度延续了熊市,并且沪指创出本轮调整的新低,距离上轮股灾的最低位置只有一步之遥。
股市行情一方面是宏观经济的映射,另一方面是市场上投资者们博弈的结果。2018年,资管新规的出台以及外资机构入市带来投资理念的变化,改变了博弈的格局,资金抱团白马股、抛弃劣迹股以及因去杠杆被迫减持,本质上都是博弈的结果。但是相反,基本面在2018年似乎没有被足够重视,流行的投资策略诸如强调蓝筹股的价值、抱团消费股、跟着外资买金融地产白酒等等,都忽视了基本面变化对公司盈利的?际影响。
回溯原因,一方面可能是2017年四季度经济数据超预期,并且虽然市场预期2018年经济会转弱但是毕竟上半年经济数据还没有出现显著波动,因此也就没有对股票业绩预期进行调整。另一方面,金融监管严厉以及被市场忽视的财政紧缩,共同导致融资渠道收紧,基建投资需求下降,依靠基建投资需求和财政补贴的行业营收受到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