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军转培训的市场之路

时间:2021-05-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新时代军转培训的市场之路

作者:未知

一、我国军转培训的发展历史与吉林省当前军转培训工作现状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们解放军大量官兵踏上了回乡的道路,大多数被安排到政府以及国际企事业单位中的重要岗位上去,当时各级政府组织了一些培训,军队也创办了文化学校和培训班,目的都在于提高军转干部的文化水平,使他们能够很好地担当建设新中国的重任。1977年邓小平同志在主持军委工作后特别强调了军转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此,我们的军转培训工作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1981年,由部队牵头,我国首次对当年转业到政法战线的52.000余名军转干部进行专业培训。随之,从1981年到1985年,全国各地采取军地结合、条块结合、行业之间结合等灵活多样的办班方法,先后培训了37万余名军转干部。
经历一些前期探索后,20世纪80年代,军转工作跨入了规模化、制度化的培训模式,军转培训工作成为军转安置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1997年7月,在邓小平同志提出开展军转工作20年之际,全国召开了军转培训主任会议,会议强调,要按着军转改革的整体部署,推进培训改革:一是多渠道、多形式筹措培训经费。二是逐步在全国建立区域性培训基地。在部分专业实现全国范围的规划培训,有计划地培养高层次的转业干部人才,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三是加快军转培训法规的建设。从1995年起,把军转培训分为岗前、岗后两个阶段进行,转业军官上岗前接受10天左右的适应性培训,转业军官分配上岗后,再用两三个月时间进行专业培训。这样分段培训既保留了岗前、岗后两种培训模式的优点,又避免了它们的不足,在原有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
吉林省对军转工作十分重视,从***年开始,全省九个市州和省直都陆续成立了军转培训中心,专门负责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工作。十几年来,吉林省内各军转培训机构认真探索,扎实工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法,积极开展军转培训工作,截止到2008年全省累计培训计划分配转业干部28500多人次,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吉林省军转培训中心***年成立,是负责省直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的专门机构。截止2008年,累计培训军转干部4730名,为军转安置工作作出了贡献。2006年以前,中心除计划分配军转干部培训外,尚未开展其它培训项目。培训业务单一,培训周期短等因素,制约着中心的发展。吉林省军队转业服务中心2001年成立,主要负责省中直自主择业转业干部的管理服务工作,以及省中直企?I军转干部解困工作,这两项工作政策性强,工作量大。
鉴于两中心的实际状况,2006年6月省人事厅厅党组决定吉林省军官转业培训中心与吉林省军队转业干部服务中心实行合署办公,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职能整合使中心的发展优势逐渐显现出来,一是从体制上解决军转培训职能单一,作用弱化,以及军转服务保障工作职能分散,机构重叠等问题,初步建立了“大军转”的发展模式,二是业务上解决了军转培训中心业务单一,资源闲置浪费,而军转服务中心人员少、任务重的矛盾,实现了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三是机制上优化了中心内部的人员配置,激发了整体活动。
2007年3月,吉林省军转大厦投入使用,大厦坐落于长春市市中心,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大厦设配先进,功能齐全,为做好军转安置服务保障工作奠定了硬件基础。职能整合后的军转培训、服务中心业务饱满,班子团结,中心上下群情振奋,干劲充足,各项工作都有明显进步。
合署办公两年来,经中心上下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了598名计划分配转业干部的培训任务,有效地保证了军转安置任务的完成,完成了523名自主择业军转干部管理服务工作,完成退役金核发,医疗保险办理等基础工作,通过举办专场人才交流洽谈会,设立人才专柜,举办汽车驾驶员、办公自动、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技能培训手段,积极为自主择业干部搭建创建就业平台,完成了省中直3000多名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解困任务。
二、当前军转培训工作开展的多种制约因素
军转培训工作因为其政策性强、对象特殊,因而在开展的过程中有许多的制约因素。军转干部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更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生力量。军转培训则是人才对接的枢纽站,人才转型的乳化站,是建设高素质干部的基础性工作。尽管我们在之前的军转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回避的是在军转培训的机制和体制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军转中心2008年6月围绕“军转培训是否必要”、“怎样提高军转培训的针对性”等问题对军转干部作了问卷调差。调查共收回问卷279份,其中有效问卷276份。在这276位军转干部中,有2008年以前转业干部155人,2008年待安置的军转干部121人。从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军转干部对军转培训工作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
在155位调查对象中,认为对自己帮助很大的有58人,帮助不大的有79人,没什么帮助的18人,占11.6%。这反映出军转干部对军转培训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普遍认识不足。军转干部在观念上还有计划经济的影子,对当前市场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完全了解,有时还以资格自居,经验自满,不能从观念上改变,做不到与时俱进。这恰恰凸显出军转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就要这些军转干部通过学习、调整、磨合,才能实现自我蜕变,从而更好地适应地方工作与市场经济形势。
(二)从机制上看,军转培训工作还有较大改进提升的空间
在121位调查对象中,认为培训效果较好的61人,一般的40人,较差的20人,占16.5%。这说明军转培训教学质量上,尚需要提高,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需要进一步突出针对性、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进一步规范教学内容,不断提高培训质量,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
(三)从体制上看,军转培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军转干部的调查显示,72.9%的人认为培训应离开部队前开展,24.77%的人认为离开部队后开展好,2.27%认为不清楚。60%的人认为参加培训是迫于分配工作的需要,有近40%的人认为培训时间过短。培训成绩与安置很难做到有机结合,军转培训中心受制于场所、师资、经费等限制,影响着培训质量,军转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自主择业干部军转培训开展乏力,军转培训工作缺乏法律保障。
二、军转培训的市场之路
(一)提高认识,将军转培训人才纳入整体人才开发体系中来
虽然国家对军转培训非常重视,但我国目前还缺乏全国统一的、系统的培训规划,地方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军转干部的认识也不到位,许多单位往往把军转培训当作一个程序,象征的走过场。这就要在制定人才工作政策时考虑转业军官人才导向,切实把转业军官人才培训纳入到国家人才资源整体开发战略中去。引入实战型培训人才,提升培训效果。
(二)完善机制,建立新的培训评估体系
在培训形式上做到多样化。针对不同的军转群体采取分层次培训。例如:第一层是对口安置的专业技术干部,只需要进行短期的认门教育。第二层,年龄较大,职务较高的转业军官,应对其进行半年的适应性培训。第三层,年龄较轻,职务较低,可塑性较强的转业军官,要作为军转人才开发的重点,进行较长时间的专业技术培训。
(三)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目前,我国军转培训主要由政府和军队承担培训任务。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缺乏社会中介机构、社会团体的参与和支持。要真正把培训任务完成好,必须调动多方力量,充分发挥地方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使军转培训真正融入社会。
(四)健全体制,提供法律保障和社会援助
一是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以立法的形式明确军转培训的方法、内容、时间及经费来源等问题,将军转培训纳入到法制化轨道。二是确实解决军转培训经费来源问题。目前,我国转业军官培训经费主要由国家、军队、地方共同解决,人均培训经费只有一千多元,无法满足培训需要。因此一方面国家和政府应加大对军转培训的投入。
另一方面,可借鉴发达国家实行的“教育资助金”的办法,规定军官在服役时,按工资比例纳一定数量的个人教育基金,国家和军队再为其提供相当数量的助学金,军官转业后即可享受国家军队为其提供的教育资助和优待。同时还可以多多引到社会资金参与,特别是军转干部创业企业资金的注入,共同打造更加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军转培训机制,提升军转培训效果,从而更好的维持社会稳定以及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