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3+1”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时间:2021-05-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3+1”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作者:未知

摘要: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企业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对人力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素养成为企业招聘员工的一个重要考察因素。在此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需要积极探索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新模式,以提高中职生的就业质量,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并不意味着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就一帆风顺,当前,在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金相对缺乏,设备更新较慢、专业师资不足等现实状况下,研究适合中职生的、可操作的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对于学校内涵发展,对于学生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3+1”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能性
(一)“3+1”培养模式构建的思路
中职学校注重专业、课程的建设,重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不能脱离专业技能培养,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学生的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职业能力素养才能得到更好地输出。“3+1”培养模式是指在原有学校、就业企业与学生三者参与的教学模式中,引入科技企业,并使科技企业在教学中的合作常态化,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模拟环境,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和团队合作学习,获得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是学校与就业企业在产教融合、合作层面上深化,虽已有就业企业为中职生提供顶岗实习、企业技能讲座进校园、课堂连线企业高级技术人员等方式,但是这些方式有时流于形式,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体验实际工作。“3+1”培养模式就是将这种实践机会增多,利用科技公司的技术为学生提供高仿真的学习环境,学生采用两种学习模式,不仅进行自主学习而且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同时培育学生职业精神层面素养,将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培育渗透在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3+1”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能性
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科技企业越来越多,开发的软件、平台、设备也越来越多,目前AR、VR技术设备已有在教学大赛中运用,虽然在普及推广上存在一定困难,但其带来的教学效果是值得肯定的。中职学校与一些就业企业已经有合作,也已经有科技企业针对就业企业业务开发适用教学的软件、平台,这些用于教学的仿真软件和平台,能够给学生提供模拟体验“真实”岗位的机会,学生无须等到临近毕业的顶岗实习。然而这类软件平台也存在着与教学不匹配、知识点更新慢等问题。其次,我们的中职学生大多是00后,是互联网“原著民”,熟悉网络,喜欢电脑操作,易于接受新事物、新科技等,对信息化教学感兴趣,也正处于职业理想与信念素养、职业道德人格素养及职业能力素养的培养初期。
二、“3+1”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学校层面
1.坚持就业优先理念。职业教育应先着重解决学生的就业、生存问题,然而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很多职校通过办专升本、对口单招班吸引学生,将升学率作为职业学校在招生过程中的亮点,而不是学生就业率,更不会是毕业生五年之后的从业情况。中职学校应当坚持就业优先的理念,把培养高质量技术人才作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秉承就业优先的理念,才能把职业核心素养培养模式落实到实际中,才能积极深化产教融合。
2.支持教师信息化教学。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软件平台与教材、教学内容之间不配套,设计教学视频、小游戏却不会制作……这些问题阻碍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首先,学校应合理选择软件平台,软件平台要经过教师和学生试用一段时间再行购买,选购有用的软件平台也是对信息化教学的大力支持。其次,学校应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后续的支持和保障,将教师的教学设计整合,联系专门的技术制作公司打造精品课程。
3.开设与职业相关的通用课程。职业能力不仅仅包括工作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还包括求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中职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年龄相对较小,由“学生”转向“职业人”,往往缺乏这些安身立命的能力。通用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系统的明晰职业理想与信念、职业道德人格,形成“内在有方向,外在有指引”,由内及外的培养职业核心素养。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创新教学设计,依托科技公司创作教学软件、平台,学生可以在模拟学习的过程中感受职业环境,掌握职业能力,做好职业规划。
4.鼓励学生组织社团。中职生培养职业核心素养主要通过实践活动,在此过程中,往往以课堂学习实践为主,而职业核心素养不局限在专业技能过硬、遵守职业道德,还需要与人相处、合作学习等,仅仅依靠教学活动培养不够,要能够给予学生去展现“无形素养”的空间,鼓励学生组建社团甚至尝试创业。学校积极引导,社团活动不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在社?F活动中,学生能够相互催生合作意识、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专业相关的社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可以为兴趣相投的学生提供创新的空间。职业核心素养不仅是个人在实践中得到培养,也是在合作中去体会与运用。
5.寻求与就业企业新合作。科技不断更新,智能化不断发展,企业也在发生变化,所用的软件、设备的更新速度往往快于学校教学投入的,学校教学的滞后性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除了加大资金投入,还要改善校企合作模式,合作不仅仅是提供就业岗位与输送学生,学生实习与企业员工送经验进校园,而且是传递职业素养、创新理念以及尝试创新实践。首先,就业企业要提供教师实践机会,教师与企业员工对接式沟通,可以对实践所需的职业核心素养有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能够更好地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有教师在课堂上连线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深员工对学生进行点评,这是一种新的合作形式,如果能避免课堂时间与工作时间冲突的问题,这将是一种对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言传身教”。
(二)科技公司
1.做好“桥梁”角色。科技公司在培养模式中起到搭建学习环境的作用,将真实的实践环境带到教学中,为学生培养职业核心素养营造环境。首先,科技公司在了解企业、行业情况和学校教学情况的基础上,可以开发企业版软件的同时开发教育版的软件,积极维护、升级软件平台。其次,科技公司可以为教师信息化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帮助教师实现情景式教学,而且借助软件平台教学大大减少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局限在课堂,课外在平台上的仿真练习可以强化职业核心素养的形成。
2.运用数据分析。科技公司可以通过学生在软件平台上仿真操作的行为、完成的时间、正确率等分析出学生的职业能力素养,并将职业能力素养细化,判断其职业能力素养在哪方面存在薄弱,将分析的结果反馈给学生和教师,学生根据分析结果改变自己的行为,教师根据分析报告调整教学。如果软件平台得到推广和使用,那么收集的数据可以做群体分析。
(三)就业企业
1.支持科技公司开发软件平台。随着智能化的发展,科技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企业支持科技公司开发软件平台,不仅是助力教育教学,更是为未来发展提供可能,仿真式的软件平台可以为专业学生提供试错、创造的空间。企业支持科技公司开发仿真软件平台,要让科技公司了解岗位职责,了解企业工作日常,甚至给予科技公司相关的真实业务数据。科技公司开发的软件平台可以设置一些工作中的突发情况,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减少实际工作中的错误和一些成本。同时,科技公司设置一些考核,这些考核标准得到企业认可,学生经过考核衔接学习与实习。
2.积极配合学校教学。与学校合作,共同致力于培养高质量的从业人员,不仅可以减少培训成本,也可以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企业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但这种实习不是简单的学习理论知识或者掌握操作技能就可以直接胜任工作岗位,而是在软件平台上选择所要实习的岗位,仿真练习后,达到一定的级别或者合格证明,再利用寒暑期参加企业实习。在科技公司的帮助下,学校教师可以去企业录制实操过程,制作课程的辅助教学视频。在学校开展职业相关课程时,可以提供优秀员工的资料、日常工作的视频,也可以派人事部门人员进校园,开展与招聘、面试以及培训等相关的讲座,丰富学校职业课程形式,贴近学生学习生活。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构建“3+1”培养模式,要重视科技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影响,科技会改变教学的方式,利用科技为学生营造仿真的学习环境。然而,这些都是培养职业核心素养的外在条件,更需要“3+1”的“1”能够由内形成职业核心素养,因为外在的培养模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随之变化,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更多的是依靠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在实践中慢慢积累、沉淀。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