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时代下旅游人才队伍的发展路径研究
作者:未知摘要:旅游人才是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全域旅游的持续推进和发展,对旅游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多的机遇。本文在简要分析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供需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其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业和旅游高等教育单位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人才队伍;发展路径;鄂尔多斯市
伴随旅游业的纵深发展,中国迎来全域旅游时代,作为引领旅游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全域旅游不再单纯追求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上的增长,而是更加关注旅游质量的提升,这对我国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艰巨的任务,如何培养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的旅游人才队伍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前提条件,也是提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之一。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旅游业发展迅速,在经济文化与生态建设、对外开放交往与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显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和综合效益。然而,面对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态势,旅游人才建设却明显滞后,存在着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成为制约全域旅游发展和旅游产业提质增效的瓶颈问题之一,亟待解决。
一、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的供需现状
1.旅游人才需求现状
鄂尔多斯市自然资源多样,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多彩,生态气候优良,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经过多年打造,旅游业在科学规划、产品体系、市场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等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成为鄂尔多斯市发展最快的经济产业和消费增长点。2010年-2016年间,鄂尔多斯市旅游业总收入和旅游总人次实现大幅度增长,旅游总收入从2010年的76.1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313.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28.75%,旅游总人次更是在2016年突破千万大关,年均增长率16.23%。截至2016年底,鄂尔多斯市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0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2个,4A级旅游景区27个,3A级旅游景区11个,2A级旅游景区6个,工农业旅游示范点4个;自治区级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54家,其中五星级接待户18家,四星级接待户18家,三星级接待户18家;旅行社97家,其中具有出境经营权的旅行社15家;星级饭店32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7个,三星级饭店19家。
旅游业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旅游人才资源的支持和保障。调查发现,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且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从需求类型上讲,目前最紧缺的是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服务技能人才,如小语种导游;从需求领域来讲,重点急需一批电子商务、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新兴旅游业态的专门人才。
2.旅游人才供给现状
高等院校是旅游人才供给的重要渠道。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供给以市内两所高校为主,自治区内外其他高校及培训教育的人才为辅,人才供给渠道单一且体量较小。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是在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和内蒙古?t科大学鄂尔多斯学院三校合并基础上成立的一所全日制本科院校,于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设立,是鄂尔多斯地区唯一的一所本科院校。旅游管理是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于2008年建院之时,依据地方经济发展需要设立的专业,除2014年和2016年由于受隔年招生政策影响没有学生外,至今共招录了七届391名学生。
鄂尔多斯职业学院设酒店管理专业,隶属人文系,2007年开始招生,当时只有10人,随后2008年-2015年,由于受生源所限,专业招生断档,2010年恢复招生后,人数也只有23人,之后2011年-2015年,又出现了断档,直到2016年才实现连续招生,但学生数也较少。
上述调查显示,两所高校旅游专业的招生规模很小,且不稳定,专业设置也十分单一,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旅游人才需求总量和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类型,旅游高等教育的发展明显滞后于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
二、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队伍发展的问题及原因
1.问题分析
(1)旅游人才供给总量不足。鄂尔多斯市两所高校每年向社会输出的旅游专业毕业生不足百人,加上政府人才引进、区内外其他高校和旅游培训的人才也仅有几百人,这一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鄂尔多斯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需求。与此同时,另一方面的现实是旅游专业毕业生的业内就业率不高,人才流失相当严重。
(2)旅游人才整体素质偏低。人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竞争力的强弱,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的整体素质不高,导致其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不强。主要表现在:学历层次偏低,以专科及专科以下学历为主;职称水平不高,除旅游高等院校外,约4/5的人员未取得职称,也没有参加过职称评定;外语水平有限,虽英语使用较为普遍,但熟练程度不够,缺乏掌握韩、日等小语种的人才;专业化程度不强,旅游及相关专业出身的人才很少,从业者专业背景广泛,以管理类、文史类和经济类为主。
(3)旅游人才结构分布不合理。从类型上看,鄂尔多斯市高校旅游人才培养定位为复合型人才或高级管理人才,而企业则需要大量专业性人才,如专业技能型人才和服务型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偏差较大,在业务技能、职业素质等方面难以胜任实际工作;从行业上看,旅游人才主要集中在星级饭店、旅游景区和旅行社三大传统旅游部门,缺乏旅游新兴业态的专业人才,如森林旅游、冰雪旅游、自驾车房车旅游、低空旅游、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医疗旅游、研学旅游、旅游演艺等各类人才;从地区上看,旅游人才集中分布于东胜区、康巴什区、伊金霍洛旗和达拉特旗。人才分布不均导致一些地处偏远、经济落后的旗区,虽有着独特的旅游资源,却得不到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从而限制了旅游业的发展。
2.原因探索
(1)经济社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制约。一般来讲,人才地域分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即经济越发达,人才越密集。旅游人才的地区分布,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外,还与旅游产业的完善程度联系密切。从全国范围来看,人才就业选择存在“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小城市”的现象,虽然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差距较大,且鄂尔多斯地处北疆民族地区,因此,人才吸引困难重重。从市域范围来看,东胜区是鄂尔多斯市经济、科技、文化、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康巴什区是全国首个以城市景观为载体的4A级旅游景区,且两所高校均坐落与此;伊金霍洛旗和达拉特旗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水平较高。因此,这些地区集聚了鄂尔多斯市约75%的旅游人才。(2)人才引进和留用机制的制约。从管理部门角度分析,鄂尔多斯市现有的人才引进机制和留用机制还不健全,配套条件支持不够完善。从企业角度来看,除响沙湾和成吉思汗陵外,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吸引力弱,致使人才发展空间受限,一些地处偏远的旅游景区、饭店条件较差,缺乏娱乐、社交活动,难以留住人才。
(3)行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制约。从行业环境分析,第一,鄂尔多斯旅游季节性鲜明,淡旺季人才需求量悬殊,不利于人才队伍的稳定。第二,薪酬待遇低,工作强度大,劳动保障机制不完善,降低了就业的吸引力,如导游薪酬体制仍以“回扣”为主,缺乏基本的工资保障、保险福利。另外,旅游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社会认同度较低,如饭店服务员被认为是端盘子的,旅行社导游员则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
(4)旅游教育和旅游培训的制约。与自治区内其他城市相比,鄂尔多斯市旅游教育水平还相对滞后,旅游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旅游产业需求。具体体现为:首先,高等院校的招生规模小,旅游人才的年输出量不足百人。其次,专业设置单一,培养目标模糊。两所高校分别设置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缺乏针对新兴旅游业态设置的专业类型,且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为“高层次管理类人才和研究性人才”,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再次,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理论教学多,实践教学少,通用性课程多,行业针对性课程少,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也较为滞后,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最后,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教师的职称水平偏低,专业对口率不高,缺乏既有理论知识懂教学,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培养出来的旅游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职业素养上都难以满足岗位的任职要求。
三、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队伍的发展路径
鄂尔多斯市旅游人才队伍面临的诸多问题不是单方面原因造成的,政府、企业和高校都需承担相应的责任。因此,要解决这些难题,三方应通力合作,共同应对。
1.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角度
首先,加强旅游先进典型、重大政策措施等的宣传报道,引导社会改变对旅游行业及其从业者的偏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完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以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待遇优厚的工作生活条件等,引进重点领域急需的人才。再次,注重开展多层次、差异化的培训,将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专项培训与行业培训、资格培训与适应性培训相结合,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和业务技能。最后,搭建旅游人才信息化平台,加强人才交流和共享,重点建立旅游人才专家智库、旅游职业经理人数据库、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数据库等。
2.旅游企业角度
旅游企业是旅游人才吸纳的主体。一方面,企业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将人才建设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通过严格的招聘程序、有步骤的培训开发、合理的薪酬待遇、优秀的企业文化等吸引和留住人才,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发员工的个人潜能。
3.旅游高等院校角度
第一,创新教学模式,加快教学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着力培养市场紧缺的专门人才;加强校企深度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第二,优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学质量。旅游高等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应由理论水平较高的专职教师和实践经验丰富的兼职企业家共同组成,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同时,加强师资培训,鼓励教师到企业中挂职交流。
?⒖嘉南祝?
[1]秦兆祥,李佳莎.内蒙古旅游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及成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9(9):7-10.
[2]张颖.新乡市旅游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旅游人力资源,2011,2:180-181.
[3]高雅.旅游人才市场供求结构分析[J].北方经济,2010(3),10-11.
[4]十三五旅游人才发展规划纲要[M].
作者简介:赵欣(1984-),女,内蒙古包头市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付丽娜(1982-),女,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人,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