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林业发展打造生态城市
作者:未知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主体地位和基础作用,林业产业化是支撑生态文明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近几年我国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生态城市”建设也取得显著成效。
一、林业生态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资源保护显著加强。
“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制定和健全了森林资源管护机制,加强了对林木采伐、木材流通、木材加工、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管理,做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随着森林资源的日益增长,建立有效的森林防火制度,森林防火工作的力度逐步得到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由单一的药物防治逐步向长期综合治理转变,病虫害的监测技术与手段得到大幅提高。
(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加快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步伐,提高城乡绿化面积,增强森林碳汇功能。深入开展农村美好家园创建行动,推进生态镇、生态村建设。重点实施环巢湖生态修复、绿色长廊以及水土保持、矿山整治、宕口生态修复等工程,通过一系列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三)综合效益不断提升。
造林绿化对全县生态环境的贡献不断增强,林业的社会效益明显提升,大批森林生态等林业景观资源,有效带动了周边商业、地?a、旅游业的发展。林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苗木花卉、油茶、葡萄、省沽油等林业产业迅速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休闲观光林业迅速发展,提供社会就业岗位,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二、林业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不足
主要不足和制约因素有:一是全县林业用地和有林地面积总量不足,森林覆盖率指标不高。二是林种、树种结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森林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营林技术和措施仍需提高与完善。三是群众对林业发展和建设认识不足,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非法占用林地、森林病虫害和森林火灾的现象时有发生,森林资源管护工作有待加强。
三、对策与建议
(一)以人为本,加快森林生态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荒山造林工程。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造林、长江防护林工程造林。地类以荒山荒地为主,营造以水土保持、涵养水源为主要功能的乔、灌结合的防护林,尽快建成多树种、多层次、多结构、多效益的生态安全体系。
2、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严格执行国家、省关于公益林的保护管理相关规定,积极落实管护措施,完善管护合同,及时足额发放公益林补偿资金。为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对已区划的国家、省级公益林为重点保护区域,严禁商业性采伐,项目建设工程征占用林地严格把关,严格控制。杜绝违法违规占用公益林地或采伐公益林案件的发生,完善公益林档案管理。
(二)高效利用资源,加快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1、大力培育森林资源,重点培育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特色经济林、竹林和用材林等五大基地的建设,搞好基地建设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将基地建设与国家重点工程造林相结合,搞好集约经营管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林地生
产力。
2、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突出抓好以冶父山国家森林公园和汤池风景区为主的旅游资源开发,加大对森林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
(三)坚持依法治林,优化林业发展环境。
健全林业执法体系,充分发挥林业是保护森林资源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林业行政管理,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按照“把紧源头、放活流通、加强监督”的原则做好山上和山下的管理,坚持林木凭证采伐、凭证运输、凭证经营(加工)制度,确保木竹市场规范有序。依法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坚决禁止乱批滥占、先占后批、少批多占林地。继续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严厉打击毁林犯罪及乱挖滥猎野生动植物等违法行为,坚决关停高消耗、低技术、低效益的木竹加工企业,不断提高我县产业化水平。强化森林防火工作,探索建立平战结合的专业防火队伍,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作者简介:卢伟(1986―),女,安徽淮南人,合肥市行政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生态治理,行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