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改变中国
作者:未知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中国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推动变化的根本因素是改革开放,推动变化的最主要动力是民营经济。改革开放彻底改变了民营经济的生存命运,民营经济根本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社会面貌。
大致概括,民营经济给中国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二十个重要方面带来根本与深刻的改变。一、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市场主体结构――私营企业法人占全国企业法人的85%以上,全部民营企业法人占全国的95%。北京科博会上咨询洽谈的中小企业。
经济的微观基础是企业,市?龅脑诵兄魈迨瞧笠怠?1978年,中国个体工商户才15万家,没有一家私营企业。2017年,个体工商户达到近6579万家。***年,中国私营企业才9万多家。2016年,中国法人企业总数为1461.8万家,其中国有控股法人企业31.1万家,占全国的2.1%;私营控股法人企业1253.7万家,占全国的86%;全部民营法人企业占全国的95%以上。私营企业投资者人数达3000多万人,加上个体工商户近6500多万人,这上亿人成为创业建企者,他们是中国经济微观基础的最大主体。二、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就业格局――民营企业就业占城镇就业存量的80%、增量的95%以上。
就业是民生的根本保障,民营经济提供就业,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小比重到大比重,现已成为中国就业的最大主体。
1978年,中国城镇就业人员9514万人中,国有单位7451万人,占78.3%;集体单位2048万人,占21.5%,个体户只有15万人。2016年,城镇就业人员41428万人,国有单位6170万人,占14.9%;外资单位2666万人,占6.4%;私营单位12083万人,个体8627万人,二者占50%;全部民营单位就业占全国城镇就业的近80%。2016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为1018万人,其中国有单位减少38万人,私营就业增加903万人,个体就业增加827万人,二者共增加1730万人,是全国城镇新增就业总人数的1.7倍。这还不包括在农村中的私营企业与个体户就业的11000万人中的就业增量。三、根本改变了中国的投资增长格局――民间投资占全国投资的60%以上。
投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中国40年、特别是近20年来投资的高速增长,各类型经济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但贡献最大的是民间投资、民营企业投资。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速度,成倍高于国有企业。1980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中的国有单位投资占80%以上,个体私营投资(含农村个体投资)仅占13%多。到2017年,全社会投资中的民营企业、民间投资已经占60%以上。在20多个大类行业中,多数行业民间投资占比超过50%,其中农林牧渔业、制造业等超过70%。民营企业投资、民间投资成为中国投资的最大主体,最大推动力。四、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制造业与工业发展格局――民营企业占制造业投资的四分之三、占工业营业收入的三分之二。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和制成品出口国。40年来,民营制造业从零起步,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最大主力军。
2016年,全国制造业投资,国有占7.7%,外资占4.3%,私营占77.2%,全部民营占85%以上。2017年,民营工业资产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总资产的42%,所有者权益占55%,营业总收入占55%,利润总额占53%;加上300多万家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民营工业各项指标的比重更高。就制造业看,民营制造业各项指标的占比大约在65%-85%之间。加上规模以下民营制造业,比重更高。民营企业在轻纺、食品、电子、普通机械等普通制造及制成品出口方面,基本上已占绝对优势,在重大装备、高技术等高端制造及制成品出口等方面,基本上是三分天下有其一,甚至是半壁江山。五、根本改变了中国的消费商品供给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全国80%的日用消费品、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
人民的小康与富裕生活需要大量丰富的商品供应来满足。在过去相当长时间里,中国社会是商品严重短缺,严重供不应求,人民生活普遍贫乏。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从根本上解决了商品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商品总体过剩国家。这主要归功于广泛而快速发展的民营经济。2000年私营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只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的5.7%,2016年占了35.4%,全部民营工业约占60%。
目前,中国多数日用商品的产量与销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些商品的主要生产者与销售者大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大约生产和销售了全国80%以上的日用消费品和60%以上的中高档消费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作出了巨大贡献。六、根本改变了中国的商业服务格局――民营企业提供了四分之三以上的生活消费服务。
服务业的发展是衡量国家与人民富裕的重要标志。目前中国服务业已占经济总量的55%左右。服务业中民营企业的数量、从业人员与销售总额超过一半。特别是生活与消费服务业,民营经济占四分之三以上。
根本改变人们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的通信与互联网服务,其增值服务大多数由民营企业提供,特别是智能产品的创新及日常消费模式的创新,基本都源自民营企业。七、根本改变了中国房产供给结构――民营企业承建了城镇四分之三建筑与房屋。
居者有其屋,是人类长期的梦想。但亿万中国人过去长期难以实现。改革开放进入21世纪后,中国住房建设飞速发展,居者有其屋的人类梦想在中国得以基本实现。2001年,中国民企500强进入门槛只有中国企业500强的近15%,2016年提高到43%;中国企业500强中的民营企业数量从2002年的79家增长到2016年的226家,年均增长10家以上。中国民企500强,其资产、收入、利润的增速及总体效益与效率明显高于和好于中国企业500强,远高于和好于世界企业500强。十四、根本改变了中国的财富积累结构――民营企业使中国富翁产生的速度与规模超过中外历史任何时期。
改革开放后的最初20多年,一些民营企业家的个人与家庭财富从万元户变为百万元、千万元户,极少人达上亿元;最近20年,少数民营企业家的财富变为几十亿、几百亿、几千亿元。中国民营企业家财富积累速度之快、积累额度之大、富豪人数之多,为中国与世界历史之仅有,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2015年,中国私营企业1908万家,户均注册资金474万元。2017年,中国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22.24万家,户均资产1.12亿元、户均净资产近0.6亿元、户均主营业务收入2亿多元。
中国民营企业500强2016年的进入门槛是120.5亿元营业收入,户均近500亿元,户均资产近600亿元。2017年进入《胡润中国富豪榜》的有2130人,进入门槛为20亿元,人均财富为81亿元,其中10亿美元以上财富者664人,百亿元人民币以上财富者400人。而无法公开、难以查询,或者来自其他领域的亿万富豪的人数,比公开上榜的富豪人数还要多。十五、深刻改变了中国的公益慈善事业面貌――民营企业是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最大贡献者。
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中国民营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的最大贡献者。绝大多数民营企业和企业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地的公益慈善活动,从光彩事业到希望工程,从扶危济困到抗震救灾,从支持社区建设到投身精准扶贫,等等,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都是主要支持者和参与者。与中国富豪榜相并行,中国慈善榜已经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事业的风向标。十六、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形成了上亿的新社会阶层人士。
改革开放以来,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主要包括: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
据统战部早期的估计,21世纪初的新社会阶层人数大约有5000万,但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囊等嗽保?总人数约1.5亿,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并直接或间接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每年吸纳了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经过十多年的新发展,上述各项指标数据至少增长了一倍。十七、深刻改变了中国社会组织的结构――成为了民间社会组织的最大主体。
中国的各类社会组织以民营民办为主。2016年,全国共有70.2万个社会组织,其中社会团体33.6万个,各类基金会5559个,各类民办非企业单位36.1万个。这些社会组织的绝大多数都是民营民办的。十八、深刻改变了中共党组织与党员的社会分布结构――民营企业中的中共党组织与党员数量可能已经超过其他企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共提出了私营企业主可以加入中共,党员数量3人以上的私营企业都要建立中共党组织。现在,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中,大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企业主是中共党员,80%以上的企业建立有中共党组织。据中共中央组织最新统计,全国187.7万个非公有制企业已经建立中共党组织,占非公企业总数的73.1%;30.3万个社会组织建立了中共党组织,覆盖率为61.7%。目前,全国民营企业中和民办社会组织中的中共党员的实际数量,估计有可能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中的中共党员数量。十九、深刻改变了中国的主要政治社会组织的人员成份结构――中国各类政治社会组织均有相当数量的民营经济代表。
全国各级党政工团等组织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一些民营企业家,有的进入了各级党代会成为非公人士党代表,有的进入各级人大中成为非公人士人大代表,有的进入各级政协中成为非公人士政协委员,还有不少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了各级共青团、妇联组织,有的民营企业家进入了八大民主党派的各级组织,各级工商联及其所属的各类商会,更是以民营企业家为主的社会团体组织。二十、深刻改变了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格局――民营企业与社会人士已经成为文化产业与事业的主力。
民营企业机构单位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电视、戏剧、工艺美术、休闲娱乐等各类文化产品与服务的主要提供者。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5.5万家,营业收入9万多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占绝大多数,营业收入占一半以上。社会文化事业领域的大量知名人士都属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作者为大成企业研究院院长,曾任全国工商联研究室主任;编辑:苏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