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国际化分析

时间:2021-07-2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社会组织国际化分析

作者:未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然而现今,“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对新一轮的全球化产生了较大阻碍,为有效缓解全球化的负面效应,引导世界走向更包容、更普惠、充满活力的新型全球化,我国社会组织在解决好国内经济、政治任务的同时,更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国际,参与全球问题治理。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和企业“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开展,我??很多社会组织也更加频繁地参与到国际交流中,开展国际公益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能够在国际范畴发挥影响力的组织却少之又少。为此,在分析我国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缘由和效应的基础上,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我国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逆全球化;社会组织;国际化;公共治理;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D63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8)07-0055-04
AnalysisofInternetionalizationofSociulorganization
WangXiaoping,ZhangYueyue,HuFeng
(GVCresearchcenterof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Abstract:Undertheinfluenceofeconomicglobalization,exchangesandcooperationbetweentheinternationalcommunityarebecomingmoreandmorefrequent.However,nowadays,thetrendof“anti-globalization”intheWesthasemerged,whichhasgreatlyhinderedthenewroundofglobalization.Inordertoeffectivelyalleviatethenegativeeffectsofglobalizationandguidetheworldtowardsanewkindofglobalizationwhichismoreinclusive,moreuniversalandmoreenergetic,oursocialorganizationsshouldturntheirattentiontointernationalaffairsandparticipateinglobalgovernancewhilesolvingthedomesticeconomicandpoliticaltasks.WiththeincreasingofChina’sinternationalstatusandthein-depthdevelopmentof“goingout”strategy,manysocialorganizationsinourcountryhaveparticipatedin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morefrequently,carriedoutinternationalpublicwelfareprojectsandachievedgoodresults.Butthereareveryfeworganizationscanexertinfluenceintheinternationalfield.Therefore,basedontheanalysisofthecausesandeffectsoftheinternationalstrategyofsocialorganizationsinChina,thispaperputsforwardthestrategicsuggestionsforChina’ssocialorganizationstoimplementinternationalizationstrategiesfrommacro,mesoandmicrolevels.
Keywords:Anti-globalization;Social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ization;PublicGovernance;theBeltandRoad
[作者简介]王晓萍(1987-),女,浙江义乌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管理;张月月(***-),女,安徽芜湖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政策与管理;胡峰(1972-),男,河南商城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跨国经营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71773115);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7YJA630028、17YJC630060、15YJCZH146);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8NDJC147YB);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LQ18G030009);福建省软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17R0073);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FJ2017B010)。尽管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近十年,但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却尚未完全消散。一些国家在全球化问题上开始变得保守,“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全球化发展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逆全球化”又称“去全球化”,是指把权力重新赋予给地方和国家,向地方和国家“回返”的过程,它与以资本、人力和市场等在国际层面上一体化为特征的全球化背道而驰[1]。“逆全球化”主张的蔓延必将会对我国及全球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对此,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予以回应。社会组织被称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力量,它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可以用公益方式弥补政府协调和市场配置中的不足,在国家公共外交战略实施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在“逆全球化”浪潮来袭之际,应充分重视其可以发挥的独特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增强,我国社会组织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不仅在数量上取得了快速增长,而且在规模和实力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2]。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际社会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社会组织在解决好国内经济、政治任务的同时,更需要将注意力转向国际,放眼全球,参与全球问题治理。为此,我国一些具有全球视野的社会组织开始尝试走出国门,开展国际公益项目,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然而由于发展时间短、资源匮乏、渠道欠缺等原因,我国涉及国际事务类的社会组织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实力上都显得比较弱小。迄今为止,中国(含港澳台地区)拥有联合国经济与社会组织理事会(ECOSOC)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社会组织只有44家,仅占全球总数的1%左右,这与我国经济、外交大国的身份极不相配[3]。尽管如此,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战略从总体来看,还是表现出了良好的成长势头。自党的十八大强调公共外交的战略意义后,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随着公民社会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愈加明显,引导和发展社会组织,帮助其实施“走出去”战略,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我国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的动因
(一)“逆全球化”思潮下的全球治理需要中国的社会组织共同参与
全球化进程有其两面性,它推动了世界经济、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加剧了不平等及社会的不稳定[4]。全球化进程中造成的负面效应给“逆全球化”思潮的涌现提供了契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及新兴经济体国家的代表,有义务也有责任维护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为国际社会贡献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各类问题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要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并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因此,针对西方的全球化病症,在国际社会强烈要求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世界的呼声下,中国应积极倡导并鼓励各国共同参与构建“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的新型全球化,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引导下趋利避害,努力推动所有国家享受全球化带来的益处,确保各种合作机制能朝着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5]。这就要求中国要积极参与多边国际事务,通过官方和非官方的沟通协调机制,帮助维护国际新秩序的有序、健康运行。
(二)我国政府援外活动需要社会组织的协助
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改革与创新对外援助模式。于是,有学者经过研究后指出,应当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援外管理机制,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与社会组织的合作[6]。作为政府对外援助活动中的服务承接者,社会组织因其本身所具有的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治性、私有(民?g)性、组织性和志愿性等特征,可以使其独立于政府体制之外,切实将受援国人民大众的需求作为切入点,在实施援助的过程中有效避免项目的脱节和腐败的滋生,在政府和市场都无法触及的领域发挥良好的作用[7]。因此,我国社会组织应当积极响应政府的对外援助政策,主动承接海外援助项目,实现“借船出海”。
(三)跨国企业社会责任需要我国社会组织参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的海外投资呈现快速增长趋势[8]。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不仅给企业本身注入了发展活力,也给他国带来了切切实实的经济利益,如就业机会增长、基础设施更新、新能源建设等。然而,与正面的经济效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跨国企业的社会责任。需要公会、行业协会、服务中心等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的参与。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海外中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我国的社会组织应当在国际层面成为沟通公众与企业、督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桥梁,维护企业的正当权益[9]。
二、我国社会组织在国际舞台的效应分析
(一)有助于社会组织本身的发展壮大
首先,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可以接触到优秀的国际社会组织、成熟的跨国企业、各国政府及其它社会团体,进而提升组织的国际视野,扩宽组织的关系网络;其次,通过交流合作,我国的社会组织可以从国际组织那学习到先进的项目运作方式、沟通方式、管理方式和资源募集方式等,通过标杆式的管理快速提升自身能力;第三,海外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可以为社会组织带来全新的挑战,社会组织通过开展国际项目可以积累丰富的经验,提升组织的应变能力;第四,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战略,可以扩充自身的资源募集途径,获取更多来自海外华人华侨、商会、中资企业以及行业协会在信息、业务、语言交流、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的支持,帮助突破国内社会资源匮乏的瓶颈。
(二)有助于我国公共外交的开展
首先,我国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交流,可以改善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如今“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中国威胁论再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强化,都预示着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崛起面临着巨大挑战。由于社会组织代表着广大基层民众的利益,具有非营利性和公益性等特点,当西方社会组织就环保、劳资、人权等问题向中国发难时,其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挑起问题的西方社会组织展开充分的交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引导国际社会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从而获得媒体界和社会公众的正面评价,有效改善我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其次,社会组织开展国际项目,可以影响受援国民众的态度和行为,增进中外人民友谊,推动国家关系全面健康发展。“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相比于政府和企业,作为基层需求的代表机构,社会组织更容易与当地人民大众建立起友好的关系。因为社会组织在项目选择上可以充分体现基层需求,项目开展也可以不受任何经济或权力因素的影响,而且在项目开展过程中他们也十分注重人文关怀,因此它可以真真切切地推行政府和企业都无力顾及但对人民大众有切实利益的事情,从而获取人民大众的信任。
第三,社会组织“走出去”,有助于中国国家形象的多元塑造。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深的今天,国际社会的空间结构也从简单的一元等级架构逐步向多元化、网状化演变。随着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呈现出多层次、多渠道的特点,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问题也成为一项需要全方位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工程,其中包括政府的公共外交、企业的跨国经营,以及社会组织对两者的有益补充。凭借其灵活性,社会组织更容易渗透到国际社会,对于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三)有助于全球公共治理结构的优化
虽然社会组织独立于政府,其援助活动也不以盈利为目的,但由于援助国本身的法律法规、国家文化以及人员构成等因素,社会组织在海外开展的项目中也会或多或少地体现以母国利益为核心的国家价值取向,具体包括经济利益的维护和国家形象的塑造,还包括国家文化和意识理念的传播。由于一个国家社会组织的国际化程度与该国的经济状况和综合国力显著相关,因此当今在国际上非常活跃的社会组织大部分都来自于发达国家,这就导致了一种非政府组织领域的西方“垄断”局面的出现,这非常不利于国际公共治理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全球性问题的治理需要全球性的手段。相比于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西方国家,中国与众多第三世界国家有着更多的相似之处,如在20世纪初期,多数第三世界国家都有被殖民的历史,在独立后,又面临了多年的贫困与发展问题。既然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那么在人道主义援助方面,中国的社会组织就更有发言权。共同的发展诉求将带来更高的信任程度,相比于发达国家的社会组织,我国社会组织在第三世界国家开展援助项目更能获得当地民众的支持与信任。因此,引导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实施国际化战略,不仅有助于打破西方“垄断”局面,有效应对西方的“逆全球化”,增强在非政府组织领域中发展中国家的声音,而且在文化和意识形态的传播中,可以有效增强中国的角色分量,给当地民众提供另一种更为贴近的文化选择,可以有效地丰富受援国人民的精神需求,有助于全球公共治理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发展。
三、我国社会组织实施国际化的策略建议
全球公共治理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不仅是各国政府之间或是跨国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且还是各国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社会组织的发展状况,已经成为衡量这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10]。当前,应抓住“一带一路”倡议这一发展契机,引导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去”,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出中国的影响力,这也是我国应对“逆全球化”潮流的有力措施。
(一)宏观层面:政府应完善相应的法律体系,为我国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创造政策环境
除了中国红十字会等少数具备国际INGO会员资格的社会组织,我国其他多数社会组织在走出国门时遇到的首要问题就是法律法规的欠缺。法律法规的空白之所以会阻碍社会组织的国际化,是因为国际社会组织在法律上都是属于私人实体,依据注册地所在国家的法律成立,并受该国的法律法规约束。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涉及社会组织参与到国际事务的相关规定,也缺少社会组织在海外设立办事处或募集资金的管理依据,?@就导致我国社会组织在参与国际项目时,缺乏行动依据和政策指导,无法有效地开展项目,在面临纠纷时也往往处于被动局面。因此,为了能让我国的社会组织顺利地登上国际舞台,首先就需要政府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出台切实可行的法律制度和管理条例,赋予我国社会组织合法的身份地位,并对其开展海外活动做出明确的职责规定,以填补这方面的法律空白。只有做到有法可依,我国社会组织在国际化进程中才能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除了完善法律法规,政府还应该出台相应的支持性政策,将社会组织国际化纳入国家层面。
(二)中观层面:媒体界应该为社会组织国际化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跃居世界第二,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属于发展中国家水平,国内尚有大量的贫困人口和社会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是否需要将资源投入到海外开展公益援助,引起了国内媒体和公众的争论。很多民众都认为中国的社会组织首先应该致力于解决本国的社会问题,之后才应该考虑海外公益慈善项目。另一方面,郭美美、天价帐篷以及万元餐费等事件,严重影响了公益组织的公信力,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资金流向产生了很大疑问。在这种舆论压力下,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就难以获得大众的支持,进而影响志愿者参加、项目资金募集等方面工作,严重阻碍了其国际化进程。
媒体应当认识到海外援助的重要性,尤其在当前全球化发展走到了十字路口,“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媒体更应该充分报道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的必要性以及援外项目所取得的成就,加深公众对其活动的理解,为社会组织走出国门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毕竟,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动荡不安的阶段,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如跨境恐怖主义、网络安全问题和全球经济危机等,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在这样彼此联系的环境下独善其身,因此需要各国打破国界,以一种命运共同体的思维来应对全球性的安全问题与挑战,从而构建一个合作共赢的全球治理命运共同体[11]。
(三)微观层面:我国社会组织应注重自身能力建设,为国际化发展打造坚实的能力基础
由于起步较晚,近年来我国社会组织在规模和数量上的快速增长难以掩盖自身实力薄弱的事实。为了加快推进我国社会组织的国际化进程,社会组织个体就应当注重对自身海外运营能力的建设,从多方面着手打造坚实的能力基础。
首先,要明确组织使命,打造专属品牌。社会组织虽然致力于满足广大弱势群体的社会需求,但不同社会组织也有不同的专攻领域。我国社会组织在实行国际化战略时,一定要清楚地知道自身的使命和价值观,明确自己应当致力于解决哪一方面的社会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组织形成良好的组织文化,从而更好地指导自身的公益行为。同时,社会组织在援助过程中,应当注重打造自己的专属品牌,形成具有本组织特色的“名片”,这对组织知名度的提升、号召力的扩大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可以减少项目再次开展时的门槛壁垒,有助于组织名声的长远传播。
其次,要吸引并留住国际化专业人才。社会组织参与国际事务,对人员的综合素质有着较高的要求,如要求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广博的知识积累、良好的政治素养、专业的科学知识,以及优秀的外语能力等。在具体开展海外项目时还需要人员拥有丰富的项目经验、良好的沟通能力、强烈的服务意愿等[12]。因此,为了提高我国社会组织的吸引力,激发调动人员的参与积极性,有关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有必要突破现行管理制度对非营利组织薪酬的束缚,依据项目的难易程度和国际环境的变化,设立与绩效全面挂钩的薪酬制度,适当提高社会组织雇员的薪资待遇与非货币报酬。第三,要注重组织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组织。缺乏学习机制和更新能力的企业,终将会被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所淘汰,这同样适用于社会组织。组织学习可以使社会组织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开展高质量的国际项目。一方面,社会组织对内可以优化组织结构,出台相关政策措施激励知识型员工共享其专业知识,并将受援国概况、国家文化差异、语言技能等显性知识整理入库,增强组织对显性知识的管理与共享能力;另一方面,社会组织对外可以开展“干中学”“合作中学习”的方式,在开展海外项目时将拥有援外经验的员工及新人组成一定比例,在实践中实现沟通技巧、项目运作、环境适应等隐性知识的成功转移。
[?⒖嘉南?]
[1]WALDENB.Deglobalization:IdeasforaNewWorldEconomy[M].London:ZedBooks,2004.
[2]2012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3-06-04].http://cws.mca.gov.cn/article/tjbg/201306/20130600474746.shtml.
[3]黄浩明等.我国社会组织国际化战略与路径研究[J].学会,2014(9):5-16,24.
[4]景丹阳.西方国家的逆全球化危机和“驯服”全球化[J].国际展望,2017(1):52-69.
[5]季思.中国应积极倡导新型全球化[J].当代世界,2016(8):20.
[6]何妍.中国对外援助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完善[J].企业研究,2011(12):4-7.
[7]莱斯特MS.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2012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EB/OL].http://www.gov.cn/gzdt/2013-09/09/content_2484724.htm.
[9]陆明远.实现企业社会责任中的社会组织功能研究[J].学术论坛,2010(12):82-86.
[10]邓国胜.中国民间组织国际化的战略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11]任琳.英国脱欧对全球治理及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J].国际经济评论,2016(6):21-30.
[12]黄浩明.民间组织的国际化路径[J].学会,2013(5):38-40.
(责任编辑:郭丽春)【国际经贸】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