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我国经济的影响_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0-07-2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整合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对我国经济未来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军民两用技术;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我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有相当一部分的军用科研技术向民用产品转换,并有在能源、交通、食品、航天、环保、家电、测绘等领域进行广泛应用,为我国高新技术、地区经济、对外经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以陕西省为例,陕西作为我国军工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其主要的军用科技如:航天、航空、电子信息、测量仪器等,都在军民融合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航天发动机与民用航空的融合,电子测绘仪器研发用于民用水电的测量仪器研发等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几年来,陕西政府为军民技术整合的直接投资达到了2.2亿元左右,足以表明,省政府对军转民技术的支持。同时,在军民融合技术的发展中,我国也给了比较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最大限度的优惠政策。在此基础上,我国军民科研项目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高新技术发展的影响
我国军工产业有着先天的优势,军工产业本身就是汇聚了大量高新技术研发团队和科研技术设施,不论从人员配置到设备技术,都有较高的科研能力。但是,军工产业的研发成本较大而且有大量的专利是不能用于军工的,从而导致资源没有很好的被利用。军品转民品不但能更好地利用原有的研发产品,同时,由于军工高新技术发展快,水平高,质量优,附加值高等优势,进一步用于民品不但能提高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且,能够减少由于军工研发而导致的资源浪费,可谓一举两得。
近20年的发展中,军品转民品项目已经达到3万多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了上千亿元。这些高新技术产业正逐步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它们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我国民用基础工业的技术进步。
以重庆为例,在2011年3月18日举行的第九届中国重庆高新技术交易会暨第五届军民两用技术博览会军民两用技术项目对接会上,千余项军民融合技术产品得到了好评,并吸引了大量的民营企业。近百家企业关注军用机器人的研究,机器人可以运用于灾害施救和突发应急事件,并且可以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为企业节约了人力成本和危险事故的发生,得到了广大企业的好评和关注。企业表示,这类机器人还能应用于采矿、消防、公安、城市急救等领域,同时,还能节约企业的研发成本,对于这类军品用于民品,大大减低了企业成本,推动了企业高新技术水平发展。
二、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军工产业的发展本生就有地域性,军民两用技术在当地的发展,必然会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影响。
以重庆为例,2002年重庆军工企业完成工业产值324.7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5%,盈利2.56亿元,军转民技术成为了重庆高交会的主要特色。
再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介绍(2010年本)》中涉及共731项军民两用技术成果,其中包括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与软件、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十大类。这些军民两用技术整合推动了浙江省的地区经济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成果促进军民结合产业的发展,发挥军民结合产业对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
三、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对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的影响
军民两用技术,不但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也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带来的契机。在航天、航空、电子、核能等多领域都有相当多的合作,为国际间的交流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近年来,我国生产的波音和空中客车等零部件转包出口;中外联合在中国或国外培训军转民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帮助海外多国发送了20多颗商用卫星等等。通过这些交流合作不但加强了我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而且,也提高了我国军品的研发水平,可谓双赢。
OECD发展中心在《中国军转民的前景、问题、和政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中国25个军转民企业考察后,称赞中国的军民两用技术整合十分成功。但,同时指出中国军民两用技术的整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品结构不合理,国内外知名品牌较少,在国内外市场,特别是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的产品不多,军转民多,而民转军少等。
参考文献:
[1]潘孝先.美国发展军名而用技术的经验与启示[J].国外兵器动态,1999(05):20-23.
[2]李淑惠.军民两用科研项目产业化问题研究[A].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07)
[3]杨新改,夏彬.浅析发达国家促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及对我国的启示[J].国防技术基础,2010(04)
[4]葛永志,王俊鹏.我国军民两用技术双向溢出效应评价模型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02):110-112.
[5]游光荣.加快建设军民融合的国家创新体系[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11):5-12.
[6]贺新闻,侯光明.基于军民融合的国防科技创新组织系统的构建[J].中国软科学,2009增刊(上):332-335.
[7]张凌,傅毓维.国防科技工业资源优化配置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4(10):88-89.
[8]杜钟珊.国防科技工业产学研联盟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03)
[9]唐小我,王立健,陈小筑,刘强.我国国防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软科学,1997(03):33-35.
[10]赵富阳.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03)
[11]乔峰.高新技术扩散与技术创新模式选择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6(06)出处:现代营销·学苑版作者:钱倩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