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资本运营探析_企业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1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本文阐述了资本运营将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并通过对目前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由于中小企业自我积累非常缓慢,缺乏国家投资,企业要想创出一条新的迅速实现资产增值之路,做大做强,必须采用最有效的手段。而资本运营就是中小企业发展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对企业的意义在于:以资本运作为纽带,通过对企业的资本运营,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优化;整合传统产业,引进新技术、新产品,增强其核心竞争能力。与此同时,企业还应积极寻求战略合作,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份额,使中小企业在竞争中战胜强大而众多的对手,谋求发展。


一、资本运营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必然


所谓资本运营,是企业以资本为基础,对其所拥有的一切有形和无形的存量资产变为已增值的活化资本,通过流通、裂变、组合、优化配置等多种形式进行有效运营,从而使企业以一定的资本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收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价值增值。资本运营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涵盖整个生产过程、流通过程,既包括证券、产权和金融,也包括产品的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相关运作,还包括科技的参股。对中小企业来说,资本运营是服务于企业生产经营、促进企业内部形成以资本效率和效益为核心的管理机制。企业通过产权的转让、并购、产权的买卖和产品的生产与经营等形式,来获得更大资本的支配权,以实现资本有效增值的目的。


中小企业都是从产业经营起步的,少数企业即使有国家的投资,其比例也很少,大多数企业是自筹资金,且一般结构简单、产品专一、规模较小。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越发展,工业企业需要的最低资本规模会日益提高,这就决定了企业要不断地根据技术经济和规模经济的要求来扩大它们的事业规模和资本规模,同时要使资本的运用更有效率。而中小企业的自我积累却又非常缓慢,单纯依赖原始的资本积累,会束缚企业规模的增长,无法实现规模效益。因而,为了进一步的生存和发展,企业总想突破其自身积累的限制,希望从外部以最少的成本集中更大的资本,来进行资本扩张和事业扩张,寻找企业的最佳运营模式,以求扩大产品的市场份额、谋取更大的利润。因此,效率和扩张构成了资本运营的基本要求。同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必须要开展有效的资本运营,通过资本运营,使资本的配置更合理、更优化、更有效率;使资本的筹集更便捷、更低廉;使资本存量的流动更快、更好。这样才能使企业形成资本规模,更具有垄断性和竞争力。因此,要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资本运营就成为了企业的必经之路。


二、中小企业资本运营的现状分析


(一)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


企业的主要积累方式仍是内源式融资,依靠利润积累而发展,负债结构也比较单一,主要负债渠道是银行的贷款和应付货款。而大多数发展中的中小企业在寻求银行融资或筹资担保时都感到较为困难。由于中小企业的银行信用欠佳,加之银行担心企业不能创造高于银行贷款利息更多的利润,银行在对中小企业是惜贷的。所以在企业的扩充发展过程中,企业资本的来源主要靠企业所有者的资金,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能力弱,导致资金不足,严重地制约了企业发展的速度。虽有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作为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补充,但这种融资活动的具体范围一般按照与企业所有者的社会关系由亲至疏递减,且筹集的资金也不多。而向一般社会关系借款的企业或通过专营借贷活动人员筹资的也比较少。除此以外,在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应收应付关系中,中小企业处于弱势地位,有些大企业对提供原料和加工产品的中小企业往往是每季或半年结算一次货款,无偿占用了资金,从而加剧了中小企业资金的匮乏。


(二)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是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是企业不断增值的直接动力及资本扩张的催化剂。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向社会源源不断地提供动态对应的、适销对路的商品和服务。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旺盛的活力,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创新。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新产品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利用现代化高科技改造传统产业的能力不足。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依靠的是经验而不是知识,生产出的产品大多为低档次、低技术含量,且质量较差、市场信誉较低,根本无法占据技术领先的市场优势。其原因之一是传统的观念认为重大的发明创新都应是企业之外的研究机构去做,企业不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更不是技术创新扩散的主体,产生技术创新错位观念,技术创新的应用与开发不足;原因之二是研发资金投入的不足。技术创新必须有足够的资金作为保证,技术创新的结果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大量的资金投入为代价的。另外还由于条件分割的影响,使技术创新与市场脱节。在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之间存在着技术与开发、技术转让的障碍和技术创新与市场需要严重脱节的现象,影响了技术创新者的积极性和企业提高技术含量的步伐。创新意识的缺乏,是制约大多数中小企业发展的根源。


(三)人力资本运营


人力资本依赖于其自然人载体,人力资本的效率决定于人本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人力资本的形成和发挥具有很大的弹性。当人力资本的所有者在所处的环境受到较大的精神和物质激励时,他将发挥其较大的潜能,人力资本也就越大。处于企业核心地位的中小企业家有更大的决策权,这可以使他们将兴趣和工作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激励其智慧和能量。他们的领导魅力和人品风范也能直接影响员工,形成有效的企业文化。这是因为中小企业规模不大、组织层次少、管理跨度窄、灵活、内部沟通畅通,使员工之间、员工与管理者之间信息相对充分,情感能得到交流,成绩容易直接观察,人力资本容易得到更大的激励。中小企业员工的工作成果,往往能在最终产品中表现出来,这也给人力资本提供了更大的工作满足感。在知识经济日益突出的格局下,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加依赖于科学和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更加取决于对智力的开发和利用。但中小企业在人力资本的开发投资上明显能力不足。


(四)人才素质和管理水平


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管理,存在管理水平较低、缺乏监督机制、信息渠道单一、缺乏高素质人才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管理观念等突出的弱点,这就使他们在进行资本运营的具体业务(如风险评价、资本结构分析、未来盈利分析等方面)时缺乏判断力,导致投资决策失误,资本运营决策不当,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任何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需要严格的管理与优良的服务,而多数中小型企业都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更多的是把资金放在了如何扩大市场、如何去赚更多的钱。所以中小型企业往往在快速发展中,在内部管理方面留下很多隐患,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这些隐患往往使企业变得非常脆弱,在复杂的市场面前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判断,难以拓展其经营领域和规模,无法发展壮大。


(五)资本运营的理念


大多数中小企业对资本运营的内涵有不少认识误区。他们往往把资本运营看作是高智力性活动的结果、高风险性的结果和理财的结果,认为资本运营是一种投机手段,而非产品生产经营的结果,认为上市融资等同于炒股。他们不了解资本运营的实质是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与企业成长模式的提升。企业的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等资本运营增加了资产的数量、扩大了经营规模,从而为扩大企业实力和创造优良的经营业绩创造了条件。但是,资本运营最终必须以生产经营为基础,服从或服务于生产经营。否则,企业迅速扩大的规模将缺乏牢固的基础。


(六)资本市场


资本市场是资本运动的桥梁和纽带,发育健全完善的资本市场是资本运营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目前资本总量规模小,资本市场金融品种数量少,并且资本市场流动性比较差。由于在我国投资体制不完善,投资主体不明确,缺乏高素质的投资中介机构,政府的干预又过多过死,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不完善,加之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资本利用效率很低。因此,导致了中小企业资本运营市场化遇到了严峻的市场障碍,造成资源结构严重偏离国家产业政策,不利于经济结构的合理调整,从而加大了资本市场的风险。


(七)政府政策和法律规范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没有一部规范和保护中小企业的法律法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其经济行为,也使中小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护。同时由于我国的经济政策总是侧重于大企业的发展,大企业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方面及产业组织和科技方面都能得到国家的大力扶持,而中小企业在这些方面所得到的相关的政策扶持非常少。


(八)中介机构


资本运营是一种融科学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经营活动。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金融、证券、税务、财务、法律和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还应能够熟练地运用金融工具,并且要具备市场的洞察力。然而,当前我国中介机构的人员素质不高,主要业务局限在企业财务审计、资产评估和法律咨询上,同时缺乏统计手段和统计渠道,信息量很少,难以发挥咨询服务的功能。


三、提高资本运营的对策


(一)实施品牌战略


企业的资本运营应以生产经营活动为基础,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就是生产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创立世界名牌就是要提高品牌竞争力,适应品牌竞争。名牌是产品符合需求的综合标志,是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企业的科技水平、制造水平、管理水平和营销水平都体现在名牌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名牌既是竞争的结果,也是竞争的手段,是可以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企业在创名牌时,首先应建立科技领先机制,严格质量标准,做到产品件件皆一流,创立品牌。发达国家的实践已证明了这一点。例如,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已超越了资本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较量的阶段,波音与麦道,最终是以品牌的力量决出了雌雄,强者被更强者所吸纳。由于成功地实施了品牌战略,并凭借其品牌优势,又成功地实现了品牌运作式的低成本兼并。


(二)科学有序的多元化经营


多元化经营可以扩大企业规模,增强企业实力,分散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该通过保持和扩大自己熟悉与擅长的主营业务,尽力扩展市场占有率以求规模经济效益。稳定而具有相当竞争优势的主营业务,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源泉和生存基础。应该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第一目标,在此基础上兼顾多元化。成功的企业在经营领域的选择上,都是首先确定自己的主营业务,积极培养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基础,再考虑多元化经营。但是,如果盲目开展多元化经营,反而会使企业陷入困境。当企业的战线拉得越长,力量就会越分散,控制力就会越弱。现实中,有一些企业盲目追求多元化经营,搞过度的多元化,导致财务危机发生,最后拖垮企业。如巨人集团、广州太阳神公司都属此列。为了避免把多元化做成“陷阱”,针对在多元化经营上流行的“东方不亮西方亮”的误区,企业应该实施一套“东方亮了再亮西方”的多元化经营理论,这是商界中一条很重要的法则――“不熟不做”。这也就是说一定要把自己最熟悉的行业做大、做好,在这个前提下再进入相关行业,开展科学有序的多元化经营。科学的思路是在突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重点发展2-3个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当实力的项目,形成对主业的强大支持,主业与多元化经营协调发展才是正确的发展思路。


(三)寻求资本的扩张之路


纵观当今世界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集团的成长史,无一不是通过资本扩张来取得现有的企业规模、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资本扩张,也就是资本运营在企业外部交易型战略中的运用,兼并、收购、重组是资本扩张的有效途径。资本扩张有助于迅速实现企业的规模经济效益,有助于降低企业对新行业、新市场的进入成本,有助于迅速扩大企业规模,增值其可支配成本。但在兼并时,一定注意被兼并的企业现有的资产是否符合产业政策,是否有市场、是否有先进技术、是否有发展前景。在进行了资本扩张后,还要不断提高已经注入资产的业绩,必要时可通过运营,出让或淘汰某些已经步入衰老期的劣质资产或效率不高的资产,再不断地注入优质资产,保持企业效率和扩张的优势。这样就可利用资本市场,以资本运营为手段,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实现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苏鲁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