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基于ST公司“摘帽”年度盈余管理行为,以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详细研究了ST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识别出其在2015年即“摘帽”年度的盈余管理具体方式并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盈余管理的案例研究,为加强ST公司的监管、促进上市公司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一、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本文借鉴《资本市场会计研究理论框架和实证证据》一书,对盈余管理定义如下: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是指管理当局为达到特定目的,而刻意选择某些会计政策或采用某些实质行动以影响所报道盈余的行为。
(二)ST公司盈余管理的动机和手段
资本市场动机:上市公司在规定期限内并未改善不良的财务状况,将会被取消上市资格。为了避免公司退市,ST公司很有在最后一年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薪酬契约动机:公司的退市会使管理层的报酬锐减,ST公司高管有动机在公司经营情况短期内无法改变时进行盈余管理。债务契约动机:ST公司融资成本高,难度大。只有“摘帽”改善资信度,才能降低融资成本。政治动机:ST公司会通过盈余管理来规避监管。ST公司盈余管理的常见手段包括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包括变更会计核算方法、减值准备的计提、费用资本化。真实盈余管理包括利用关联交易和利用政府支持。
二、安泰集团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山西安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煤炭洗选、焦炭及其制品、电力、矿渣细粉的生产与销售。因2013年度、2014年度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于2015年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16年3月13日,*ST安泰发布公告称,将于3月15日起撤销退市风险警示。从图一可以看出:除了2012年、2015年的微盈利,其他四年都是严重亏损状态,公司经营压力很大;2014年的亏损额明显多于其他几年,公司在2014进行向下的盈余管理,便于2015年进行向上的盈余管理。公司2015年虽然在实现了微盈利,但是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34206868.69元,明显亏损,由此可以看出2015年公司的微盈利是依赖非经常性损益的。通过图二可以看出非经常性损益中,2015年公司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对非金融企业收取的资金占用费、债务重组损益、少数股东权益影响额较2014年、2013年有大幅增长。安泰集团盈余管理动机:公司2013年度、2014年度连续两年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2015年是决定公司是否退市的关键一年,公司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管理层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避免退市给自己的冲击;公司财务费用居高,通过盈余管理改善融资环境的动机很强;该公司受到了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严格监控,盈余管理政治动机也很强。综上所述,安泰集团2015年经营能力远不足以使公司扭亏为盈,成功“摘帽”,其2015年的微盈利来自于非经常性损益,2015年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很强,故笔者认为该公司在2015年主要通过盈余管理实现“摘帽”。
三、安泰集团盈余管理手段分析
减少或转回减值准备:由下表可以看出,安泰集团的资产减值准备在2014年达到极大值然后在2015年迅速下降,在2014年计提减值准备,在2015年少计提减值准备或者转回减值准备,以增加2015年的利润。图三安泰集团2011-2016年资产减值准备变化趋势图关联方资金占用:截至2014年底,关联方因资金拆借形成的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共计1,769,508,108.13元,因关联交易形成的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资金共计18.2亿元。在2015年新泰钢铁偿还安泰集团资金占用费216,546,095.90元,增加公司2015年度利润。资产重组:2015年安泰集团与关联方新泰钢铁实施重大资产置换,安泰集团将持有的冶炼公司51%的股权转让给新泰钢铁,新泰钢铁将其持有的安泰型钢100%的股权转让给安泰集团。通过本次重组,安泰集团置出亏损较大的安泰冶炼业务,还注入了富有活力的安泰型钢资产,短期内将改善安泰集团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情况,长期上将改善安泰集团的持续经营能力。利用政府支持:作为山西省三大焦化龙头企业之一,该公司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当其面临退市时,受到了来自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2015年,安泰集团收到各项政府补助资金合计5,388万元,直接计入安泰集团的营业外收入,改善了2015年业绩。债务豁免:2015年安泰集团与山西晨阳物贸有限公司、介休市泰拓能源有限公司、介休市新意达煤化有限公司、介休市佳泰选煤有限公司、天津佳科景泰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河间市九洲化工保温材料有限公司及介休市大成安装服务部7家公司分别签署了《债务豁免协议》,豁免金额合计143,881,395.60元。豁免资金作为债务重组损益计入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当期利润。债务转移:安泰集团2015年将应付介休城乡基础设施借款转由关联方承担,使得2015年长期应付款期末金额较上期期末下降99.01%。
四、启示和建议
启示和建议:很多的企业盈余管理行为是利用了现行会计准则的漏洞。例如现行的会计准则中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转回规定有很大的漏洞,要完善会计准则的制定流程,吸取更多的实业界人士参与到准则的修改过程中,及时更新会计准则。加强关联交易披露和监管,规范关联交易的定价方法,证监会要规范关联交易的披露形式,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退市机制,使用多元复合指标衡量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等,不以利润作为企业是否退市的唯一指标,对于终止上市,不仅要考虑年限,还要考虑亏损的程度和性质、公司的偿债能力、持续经营能力等相关财务指标,建立多重参数和指标,建立起一个健全有效的退市机制。改变地方政府扶持策略,财政补贴不能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多扶持政策不具有持续性,政府扶持应立足于改善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减少短期强力补贴。
参考文献:
[1]姜小白.基于避税动机的盈余管理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0):92-94.
[2]张友棠,熊毅.内部控制、产权性质与盈余管理方式选择——基于2007~2015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7(03):105-112.
[3]徐向艺,卢刚.企业期望—绩效差距与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基于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宏观经济研究,2017(05):58-68.
[4]刘玉玉,唐嘉尉.行业景气度及其波动性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J].审计研究,2017(02):104-112.
[5]陆瑶,施新政,刘璐瑶.劳动力保护与盈余管理——基于最低工资政策变动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17(03):146-158.
[6]朱红军,王迪,李挺.真实盈余管理动机下的研发投资决策后果——基于创新和税收的分析视角[J].南开管理评论,2016,19(04):36-48+86.
[7]鲍辰璐.盈余管理文献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6(1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