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部讲师队伍,是基于企业发展、事业目标、核心业务的开展而建设的,是企业在内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之一。通过规划梯队型结构的内部讲师队伍、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管理机制、结合核心业务开展培养实施三方面层层推进,能较有效的推动内部讲师队伍建设。本文并总结了选拔讲师培养负责人的关键素质能力。
关键词:内部讲师;梯队建设;规划;管理机制;培养实施;负责人素质
内部讲师队伍,是基于企业发展、事业目标、核心业务的开展而建设的,是公司在内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核心之一。讲师队伍存在的价值,是培养公司发展所需的人才,积累和传承有效的知识和经验。讲师队伍的素质、专业水平和讲师技巧的高低决定培训课程能否得以有效落实。内部讲师队伍建设与培养,已逐渐成为企业重视人才培养的标志之一。
1.内部讲师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1.1节省培训成本
据统计,内部讲师授课的成本,仅为外训成本的2-10%。
1.2授课针对性强
内部讲师比外部讲师更清楚如何将课程内容与公司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培训更有效。在授课过程中,也能结合个人工作经验,以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为切入点,更好地帮助员工成长。
1.3促进知识传承和经验沉淀
大部分内部讲师都在本职工作上表现出色,这些成功经验的积累与传承是公司宝贵的财富。
2.目前企业内部讲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普遍问题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步建立内部讲师队伍,一些共性的问题逐渐涌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2.1讲师培养缺乏规划、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基础的、难度小的课程讲师人数过多,讲师缺乏实践锻炼的机会,授课技巧日渐生疏,
对培训的热情也降低;而高级的、难度大的课程讲师普遍较难培养,人数少,给培养重点人才、高级人才造成压力。
2.2按讲师能力分级设定的激励机制不合理。
每年的开班量没增加,却因授课讲师的级别上升而导致单位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沉重的成本负担。
2.3各部门对讲师培养的支持力度不足、积极性不高,讲师队伍建设及培养项目
的推进力度因项目负责人能力差异而有所不一。
3.内部讲师梯队建设与管理
内部讲师队伍应基于企业发展、事业目标、核心业务的开展而建设。结合专业理论知识和管理实践经验,我通过规划梯队型结构的内部讲师队伍、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管理机制、结合核心业务开展培养实施三方面层层推进,较好的解决了现大部分企业在讲师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激发优秀员工加入讲师队伍,培养合格讲师,发挥内部讲师的作用。
3.1基于满足课程需求的梯队规划
3.1.1梳理课程体系
规划内部讲师队伍必须与内部课程体系紧密结合,只有课程要求和讲师能力充分匹配,才能发挥讲师的作用,达到期待的课程效果。
内部讲师梯队的规划,需考虑两方面因素:课程要求和讲师能力。一方面,内部讲师是为满足公司内部长期开设的培训课程而存在的。根据课程的内容、难度差异,每一门课程对讲师的要求各有差异。另一方面,高级的、难度大的课程对讲师的专业水平、授课技巧、经验阅历等要求都较高,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培养起来,也并非所有人都是合适的培养对象。因此,建立内部讲师队伍的第一步,是梳理内部课程体系、理清课程对讲师能力的要求,并进行课程分级。
课程分级的方法有很多种,针对讲师队伍建设来说,较合理的方法是根据课程所含的信息量大小、对专业知识的要求高低、逻辑性的强弱对课程的难易度进行分级。这种评价和分级的好处,是可以通过对课程的评价,把握课程的特点,在开展讲师培养时,可以有针对性的采用有效的方法。
第一步:难易度评价权重——根据评价项和权重,对课程进行难易度评价。
第二步:难易度评价基准——按课程难易度评价,对课程进行分级。
3.1.2讲师队伍梯队型规划
基于满足课程需求的内部讲师梯队规划,是以公司内部课程对讲师的能力要求为基础、以一定时期内的开班量对讲师的数量需求为依据,对讲师队伍进行人才选拔、培养、认证。梯队建设的核心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讲师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且各级均有明确的能力培养重点;二是各级课程的讲师人数呈动态型数量变化,摒弃金字塔型沉积的弊端,始终与公司内部开班需求相匹配。
素质能力方面,内部讲师能力规划,不外乎就是三个因素——专业知识基础与工作经验(重在选拔)、课程内容的理解(重在培养)、授课技巧(重在培养)。针对课程难易度分级,各级别课程的讲师培养侧重点不同。
初级课程,通常是知识宣贯型课程,对讲师的培养重点是帮助其理解课程内容及课堂呈现技巧的锻炼。
中级课程,不仅需要讲师对课程内容有充分的理解,对讲师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都有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因课程的逻辑性增强,能否将课程通过符合成人学习习惯的方式进行讲解,并与学员分享相关知识点在工作中的运用,也是课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因此,在培养对象选拔的初期就需要设定相应的甄选条件,例如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课程呈现技巧就可以作为入门条件,这样既可以提高整体受训对象的基础,也可以降低培训的难度。培养方面,可以分析课程逻辑结构为重点,结合重要知识点讲解呈现对准讲师开展培训。
高级课程,对讲师的综合素质能力要求则更高,或是涉及更深层面的专业知识,或是涉及广泛的知识面、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将课程内容串联起来。因而,相关专业知识、工作经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逻辑思维能力是否已达到课程要求的水平,应该作为培养对象选拔的基础甄选条件。因为若培养对象没有达到课程所要求的水平,培养的内容就非常多,也难以甄选合适的培养对象。而培养的重点,可落脚在帮助准讲师们构建课程逻辑线,并以此为中心,将相关的课程内容、知识点进行有机结合,并设计自己的授课方式。这样,既可以确保课程内容的有效传承,也有助于提高课程的生动性。
最后,准讲师们是否达到相应的课程水平,应该以实践中能否讲授相应课程为评价基准。培养数量方面,各级课程的讲师人数应始终与公司内部开班需求相匹配,呈动态型数量变化。开班量大,讲师培养的人数增加;开班量少,讲师培养的人数减少。大部分企业中,内部讲师都是兼职的,难免出现授课工作与其本职工作相冲突。因此,为确保课程的正常开展和减少讲师授课的压力,适当的盈余是合理的,但若实践机会严重不足,部分讲师长期不授课,则无法保证讲师的授课水平,亦影响讲师的授课积极性。衡量讲师数量是否足够,我采用的是根据讲师活跃度来判断:
某课程讲师活跃度=某课程年度内授课讲师人数÷某课程讲师总人数
3.2建立规范性与灵活性兼备的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实现讲师培养、激励、管理、淘汰的关键。其重点包括内部讲师职责的定义、选拔培养的流程及标准、讲师考核及激励管理标准、淘汰规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内部讲师队伍的培养与内部课程密切相关,是基于公司发展、事业目标、核心业务的开展而建设,因此,内部讲师的管理机制应兼备规范性与灵活的。做到既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也可以及时根据公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做出适当的调整。
3.3结合核心业务开展培养实施
内部讲师培养的实施,有三个关键点:(1)立项获得支持;(2)实施过程调动讲师积极性;(3)培养实施中以核心业务课程作为突破点。
3.3.1讲师培养项目获得支持
内部讲师是公司内知识传承和经验沉淀的主力,其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付出了大量的心思和时间参与课程修订,结合自身经验,提高课程的有效性,并可为公司节省外部培训的成本。立项阶段,将内部讲师队伍定位清楚是立项成功的关键。
另一方面,讲师培养和授课安排,需要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让各部门和讲师们意识到,讲师培训可以促进各部门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提供跨部门交流的平台和突破日常工作的沟通机会,这样各部门的配合度就会大大提高,并感谢讲师培养项目为部门带来人才培养和发展的机会。
3.3.2调动讲师积极性
由于绝大部分内部讲师都是兼职的,促进讲师授课的积极性,是保证课程顺利开展的关键。就个人而言,加入讲师队伍,可以帮助讲师建立个人专业形象、促进其业务水平的提升、拓宽知识面和职业发展道路。这些,都是公司内参加讲师培养活动的附加价值,是难得的自我提升机会。另一方面,讲师管理机制和其余考核、评价机制中也应包含讲师激励方面的内容,认可讲师为公司作出的贡献,以保持对讲师的短期和长效激励。
3.3.3以核心业务课程作为突破点开展讲师培养
公司的内部课程那么多,选择哪一门课程可以建立起大家对讲师培养工作的信心呢?答案是选择公司内的核心业务课程作为突破点。公司会有长、中、短期的事业计划,项目开展初期,适合选择有助于短期事业计划目标达成的课程作为讲师培养的重点。一来,可以获得更多的支持和配合;二来,此举符合讲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原则:内部讲师队伍建设,是基于企业发展、事业目标、核心业务的开展而建设。只有成功培养出公司所需的人才,支持事业计划的达成,内部讲师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内部讲师队伍建设与管理论文]相关文章:
1.内部培训师的角色及其队伍建设
2.建筑企业内部培训师队伍建设分析
3.浅析组织内部冲突及其管理
4.论新时期档案管理队伍建设
5.管理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
6.2017存货管理论文
7.高中教育管理论文
8.教育管理论文
9.初中教育管理论文
10.部属高校基本建议投资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