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成本控制;医药类上市公司;问题一、医药类上市公司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控制与企业战略脱节
如今,很多医药类上市公司成本管理短期行为严重。由于近年来,承包经营责任制还没有改进完好,企业仅仅做到包利润,不包成本,短期行为泛滥,用包代管,管理不力,监管不严。殊不知,战略才是企业的整体目标,而所有的短期目标都是战略目标的细化,均该服务于总体战略目标。在无企业战略的环境下实行成本控制,就会关注短期活动而忽略长期目标,使成本控制和企业发展战略无法实现相互适应,对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非常不利,所以此类成本控制几乎无法获得理想的成效。
(二)成本控制针对性不足。目前医药类上市公司的成本控制还大多集中在产品制造过程上,而忽略了在目前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下以及由于医药行业对质量要求的特殊性,医药类企业中在产品制造中所能削减的成本已经达到了一种饱和的状态,能够削减的非必要成本少之又少。事实上,企业应将目光集中在药品的采购环节与销售环节上。这些环节是由人力资源操控的环节,主观性比较强,并非硬性操作,可从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如企业在采购的环节就可考虑是否有人员舞弊贪污的情况发生,在设计营销方案和分配营销费用的过程中就可考虑成本控制是否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三)资金流动性不足。企业要维持稳定的发展,就必须有一定数额的资金处在流动过程之中,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再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然而同样因为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大部分的药品产品都转售给了医院和其他的医药部门,因此,导致了大量的应收账款在规定期限内不能收回,或者称之为应收账款催收不利。这种应收账款通常占到企业流动资金的30~40%,当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时,企业资金无法回笼,只发生成本而无法取得收益,企业的资金短缺,进而影响企业的下一步生产、发展,对企业运营的危害甚大。
(四)盲目追求产品数量忽视质量。近年来,医药行业发生假药劣药的事件屡见不鲜,这与医药行业本身的特点有关,医药类公司由此也成为国家药品安全监管的重点。从成本的定义上看,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所发生的成本大致可分为两类,即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某些企业捉住了这点,在保持成本总额不变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对单品种产品进行大量生产。这便是国内企业长期以来所坚持的“重产不重销”的成本管理原则。
(五)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医药类上市公司沿袭传统的成本管理制度,这种做法很不先进,且范围非常小。由于长期计划经济的作用,企业在成本管理中通常对生产成本管理投入的关注更多,对企业的供给和销售部分却思虑较少,这样的管理观念已经不可以满足市场经济条件的需要,此外也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制度需求。随着市场经济的前进与改进,企业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压力,仅仅考虑产品的生产成本将导致企业投资、生产决策的重大失误。与此同时,成本管理制度应该实行对应的改革。
二、医药类上市公司成本控制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未能把握宏观发展方向。医药类企业作为一种长效发展的机构更应当注重企业的全局宏观发展的方向。对于企业来说,要有战略发展的思想,要把握宏观的发展方向,抓住重点,掌握关键。首先要看到问题的关键环节,找出矛盾,并针对突出主要矛盾、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企业成本不是单独的一个方面,对企业最有益处,应该是整体成本最优,收益最大。企业要确立整体的发展目标,发展思路,一切的短期目标都为整体目标而服务。因此,站在宏观的角度上,以企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看待企业的发展方才具有战略意义,企业的成本控制才会更有效率。
(二)销售及采购环节成本比重过大。通过成本管理空间的角度分析,如今常见的医药类企业生产成本中直接生产成本所占比重较低,生产过程中成本可以压缩的空间真的不大,然而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相对较高,通常在20%~40%,有着相当的成本压缩空间。在医药企业的利润表中,产品营销费用的比重较大,企业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不高并且这些费用大部分是固定费用,因而企业在营销费用上存在的可压缩空间较大。在如此比重之大的基础之上,很多企业却把成本控制的重点放在了产品的制造过程,这无异于是舍本逐末的行为,也是成本控制实施迟迟不见效果的原因。
(三)融资渠道单一且资金管理分散。首先,医药类上市公司的特征是高收益、高投入、高技术、高风险,因此,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无论是在研制新药,还是在采购材料、技术开发、设备更新、开拓市场、营销策略上都要有相当的流动资金。而我国医药类企业的资金来源除了股本投入以外,大部分还是依赖于银行贷款。这种单一的融资渠道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了市场的扩张,成为了医药类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其次,在市场竞争严酷的条件下,因为医药类企业的利润率一年比一年低,资金管理集中化的需求愈加明显,然而由于医药经营的跨地域性、财务管理复杂性,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措施仍未得到有效实施。
(四)质量成本并未得到有效控制。符合人心意的产品具备能够满足人心意的质量和价格这两个要素,然而产品质量的好坏其管理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价格的高低和其成本有直接的联系。部分人总是有质量和成本无法同时满足的看法,然而现实却不是一定这样。因为高质量的产品是对资源的有效使用,其结果是成本对应下降。所以,把质量和成本联系起来而进行的质量决策对医疗类上市公司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于部分医药类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对于质量检测方面所耗费的质量成本相当之大,或者付出的质量成本很少而药品产品未符合规定。大部分企业不能做到二者之间的平衡,即将质量成本的耗费控制到最低,同时又保证产品的质量。
(五)成本管理制度未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对于医药类上市公司来说,适用于市场经济需要的成本管理方法还没有建立。首先,企业实时的成本管理不是很成体系、也不是全面的。就当前状况来看,医药类上市公司成本的控制更关注的是事后的反馈环节,而事前、事中控制并没有有效的实行。其次,企业成本的力度不大,考核制度不完善。具体表现在:企业成本考核只考核到部门一级,没有落实到个人;企业成本考核只是内部考核,没有很好地跟市场联系起来;企业的奖惩措施力度不强,达不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黄树行.探讨集团公司成本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8)
[2]黄品奇,蒋力.我国医药行业上市公司成本效率研究[J].冶金财会,2005(12)
[3]周小燕,罗许练,我国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研究——基于风险管理角度[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04)
[4]吴宗珍.浅谈我国医药企业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09(01)
[5]陈晶.浅论医药企业成本控制[J].中外企业家,2016(13)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