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723(2013)12-0073-03
一、引言
随着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老年人培养了年轻人,在承上启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和难以估量的牺牲。因此,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关怀老年人,探讨老年再婚的影响因素、探究老年人走婚现象将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二、相关问题界定
(一)关于老年人的界定
老年人是指达到或者超过老年年龄的人。目前国际通用的老年年龄起点是65岁或60岁。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尽管迅速增长,但仍比发达国家一般水平低5岁左右。《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60周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
(二)老龄化的界定
1.个体老龄化。个体老龄化是指个人年龄的增长变化,这一过程从人的出生那一刻起,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年的生命过程就是个体的老化过程。个体的老化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
2.整个人口群体的老龄化。整个人口的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年轻人的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人口群体的老化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逆转的。现在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是以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为其指标体系。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现象。
三、老年人再婚的状况及意义
(一)当前我国老年人再婚的状况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现有人口13亿,其中老年人口已达到1.43亿,而且还正在以年平均3.2%的速度增长。老年人口的增长给我国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老年人再婚问题已经成为今天社会亟待关注和解决的难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人口寿命的延长以及老年丧偶现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再婚,但是老年人再婚呈现出来的再婚难,再婚率低,离婚率高等问题使得许多独身老人选择了不婚而居的所谓“走婚”方式、单身老人生活安排选择“搭伴养老”和代际婚姻在主流社会中呈现出来。
(二)老年再婚的模式
1.代际婚姻。所谓“代际婚姻”,是指一方为老年人,一方为准老人或中青年人。双方年龄相差较大,有的相差在20岁以上,甚至达40多岁。选择“代际婚姻”的老人大多经济条件较好。代际婚姻”作为老年婚姻的一种模式,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代际婚姻”往往具有双重责任,既有妻子对丈夫的责任,又有年轻的妻子对年老的丈夫尽“赡养”的责任。而两者的结合需要丈夫在物质上予以补偿,这是双方生存利益下的一种等价交换。老年求偶冲破年龄结构,在一定意义上有利于打开老年人再婚难的局面。男女比例的失调,使许多男性老人求偶愿望难以实现。而“代际婚姻”的出现,则为老年人再婚拓宽了领域。“代际婚姻”在老年人再婚中逐渐增多。
“代际婚姻”存在着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一是双方年龄相差太大,各自对婚姻生活的预期不同,很难形成牢固的感情基础,即使在婚前交往期间产生的情感在婚后也很难持久。其二是生理上的差异,年龄相差太大,身体健康状况不同,各自的生理需求自然也不一样,婚后双方生理上的不协调难以避免。其三是在社会上引起的负面影响较大,为其生存和发展提供抑制作用的因素很多。
2.搭伴养老。搭伴养老,就是老年男女不进行结婚登记而生活在一起,实现晚年相互照顾的一种老年再婚的生活方式。这样男女单身老人搭伴养老的现象也称为“走婚”,就是男女双方接触认识,感情融洽后,不定期走动同居,而不是完全全天候在一起,或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两人同居却并不登记结婚。这种老人不办理结婚登记而同居的现象似乎越来越多,引起了社会的一定关注。和合法再婚者几乎平分秋色。
社会上搭伴养老并不属于个别现象,在有的大城市地区已达到较高的比例。搭伴养老的现象在不少地区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他从我国老年人的现状和满足老年人精神需要出发,认为老年人借助于“未婚同居”的方[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式实现“搭伴养老”的做法是可以理解的,有助于老年人排遣孤独和寂寞,是使其享受到晚年生活乐趣的有效途径。但是并不鼓励甚至提倡老年人采取此种婚姻形式。
(三)老年人再婚的必要性
不论从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还是生理需求方面,只要处理好再婚问题,对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十分有益的。
老年人再婚是缓解空巢家庭带给独居老年人的精神孤独的有效途径,害怕孤独是老年人通病。当今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儿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孙儿都是求学、求职阶段无法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特别是丧偶老年人,倍感孤独;使得老年人感觉失去自己生命价值,对生活失去希望。
另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猝死家中很长时间才被别人发现的现象也越来越多。随着人均年龄的增长,丧偶独居的老年人数量逐渐增多,而子女由于工作及自身家庭压力导致和父母团聚的时间越来越少,导致许多老年人、特别是身体患有疾病的老年人猝死家中长时间无人知晓的事件屡屡发生在我们的
身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庭观念的淡化以及小家庭、核心家庭观念的浓厚,二人老年家庭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于丧偶老年人,对于婚姻双方在生活上相互照顾、感情上相互交流、经济上相互扶持逐渐形成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这也是减轻子女养老负担的一种捷径。
追求老年幸福生活是老年人再婚的内因,由于人口受命的不断延长,生命周期的老年期也在不断延长,又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价值观念、婚姻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许多60岁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安逸,身体健康,思想也比较活跃,他们一旦丧偶或者离婚后都渴望找一个伴侣来共享天伦之乐。
四、制约老年人再婚的因素
老年人再婚普遍存在着再婚难,再婚率低,离婚率高等问题。影响老年人再婚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子女因素和老年人自身因素。
(一)社会环境制约
制约老年人再婚的因素较多,如老年人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财产状况、经济收入、住房条件、家庭角色、家庭代际关系等等,这些都对老年人的再婚动机与再婚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老年人,必然要考虑自己的经济收入能否保证再婚后的晚年生活。一般来说,子女对独身老人尚可供养,但是对于再婚后增加的另一位老人的赡养可能存在问题。在我国目前住房较为紧张的情况下,老人再婚能否找到合适的住房、子女能否腾出一定的住房,这些都是老年人再婚的障碍。
(二)子女的反对因素是构成老年人再婚的重大障碍
子女反对既包括认识,也包括考虑个人利益得失问题。大多数子女对父母都有着深厚的感情,从内心深处来说,大多数的子女害怕父母找到新的伴侣以后,感情转移,冷落自己。同时家庭中刚刚离开的亲人,都会怀有想念之情,子女往往会对刚刚介入家中的新人产生排斥心理,有一定的距离感。而新能组成的家庭往往会涉及到再婚双方子女的关系,会涉及到老年人去世后子女财产的继承、遗孀养老等问题,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又会导致很多新生问题困扰着双子女。
(三)老年人自身因素对再婚的阻力
两个老年人在婚前的了解阶段,会刻意隐藏自己性格和习惯中不好的一面,直到结婚后才会表现出全貌。而专家分析,人到老年之后,就变得缺少弹性了。婚姻会打乱原有的生活,两个年轻人磨合一段时间就习惯了,而老年人却很难做到。
(四)老年人再婚受传统思想上的影响
有很多人喜欢捕风捉影凑在一起议论人,如果哪位老人再婚,就会成为被讨论的对象,什么老不正经的,人老心花的流言蜚语会接踵而来。这些低俗的语言一旦传到再婚子女的耳中会严重的影响父母在子女心中的形象,也会引起子女的阻挠。由于受到种种舆论的讥讽,不少老人和中年人仅仅停留在‘想’上,实际上是没有勇气说出口,更没有勇气去行动,更谈不上去实现。他们默默的把再婚的愿望深深的埋藏在心底,强忍着自己的感情孤独的度过余年。很多老年人碍于子女的面子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最终抑郁而终,酿成悲剧。
五、老年人再婚的对策
(一)社会及外界要给予支持
社会应给予准备再婚的老人更多的理解和宽容,给他们提供更多沟通交往的机会。
作为老人的子女和家人,应充分尊重老人再婚的意愿,不该过多给老人增添照顾孙辈的负担,也不要对老人的个人财[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产随意支配,让再婚的老夫老妻相依相伴,无后顾之忧。
面对住房紧张的压力,老人要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合理的支配自己的财产,对于自己的合法财产可以自行支配。按老年人的需要、能力和财产提供形式比较灵活的长期和短期性质的养老机构
对于在婚后子女拒不赡养老人的子女要进行道德教育,同时要完善老年人福利设施,兴办各种养老机构,养老院、老年公寓、托老所等提供安老服务满足老年人的心理需要,同时给再婚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度晚年的场所。
(二)不断提升子女对老年父母再婚的认知题,提升其认同感
情感的隔膜成为子女阻碍老年父母再婚的巨大阻力。子女往往表现为感性的喜欢或厌恶,不能体会父母的心理,因此要提升子女对父母再婚的理性认同。尤其是理解对孤身父亲或母亲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孤立子女,从父母的感情出发感同深受,理解父亲或母亲的再婚。子女要大胆的摒弃世俗的心理暗示,抛弃传统的世俗心理,理性的站在父母的立场去孤立父母大胆的追求自己的幸福,安享晚年的生活。
(三)老年人自身的因素
1.老年人要敢于冲破封建世俗的偏见,理直气壮地表达自己的心愿。老年再婚本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由于封建主义残余思想的影响,老年再婚还是有一定阻力。它不但表现在社会舆论和亲属的干涉,还有相当成分来自老年人自身。许多老人虽有再婚愿望,但怕人们轻蔑讽刺的神情,背后指指点点的嘲笑,尤其是老年妇女,更受封建伦理的束缚,强抑自己的感情,没有勇气接触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老年再婚问题已越来越为社会重视;舆论的宣传,法律的保护,为老年再婚创造了条件;还有些老年人有思想顾虑,怕由再婚引起与子女的感情隔阂或伤害了他人的感情。
2.树立正确的老年再婚观。有些孤身老年男性为找老伴,动机不纯,实际再找“高级保姆”其目的是“找个人伺候我”。有的女性老年人在择偶时,是为了找依靠,找归宿、眼睛直盯着男方的地位、财产和优势的物质条件,而不注重双方的思想感情。男女结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夫妻间并不是依附关系。象这样以条件是否优越作为能否结合的前提,也是不会有真正晚年幸福的。那些只图有人照顾我”或是只注重地位财产等不正确的择偶动机,都不会有真正感情结合的结果。另外老年人再婚前,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有些老年人在择偶上,各有目的,互相利用。找年轻的漂亮的,找有宽敞的住房的,有客观的财产,优裕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是不正确的婚恋观,很少会是出于真正的感情的结合,不会是善始善终的。
老年人要从思想上准备改变自己多年来的生活模式,与新的伴侣在共同生活中,互相适应,建立起台偕的生活模式,共度晚年。
(四)老年人要从自身做好再婚心理准备
1.改变自身生活模式。老年人由于多年来在先前家庭已经形成了生活模式,相互的性格,相互的爱好,在生活中配合默契。再婚、相当于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如果不事先从思想上做好准备,改变自己的生活模式,就很可能“不合拍”,婚后生活不和谐。
2.树立正确的再婚观。老年人不要因害怕对方介意而隐瞒身体健康状况。如果一开始就向对方隐瞒了自己的某些病情,会对以后的相处和婚后生活埋下隐患。对身体有重大疾病的老人,建议考虑再婚时一定要慎重;老[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年人需要正常的婚姻和感情生活。把结发夫妻与老年再婚区别开来,结合前一定坦诚相待,经过长期磨合。几十年形成的不同个性,都不容易改变;再婚老人要有一个宽容的心态,对双方的子女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要理解各自有可能出现对自己子女“偏袒”的现象。
老人再婚是一种特殊的、阶段性的婚姻。单纯从婚姻的角度看,老人再婚的本质不在于“婚”,而在于“养”,是纯粹的养老、生活婚姻。养老婚姻不是没有爱,而是爱在互养中,爱在互相照料、互相供给、互相慰藉中。
六、总结
老年人再婚,他们相互关心,相互体贴,相互依托,相互照顾,减轻儿女和社会的负担,相互扶持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安度幸福的晚年,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希望全社会都来理解、关心、支持老年人的再婚,给再婚老人们创造一个宽松、温馨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史铁尔,张剑.社会工作基础[M].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梅陈玉蝉,齐钵,徐玲.老年学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
[4]梅陈玉蝉,齐钵.老年社会工作[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5]张恺睇,郭平.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状况蓝皮书[M].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0.
[6]郑功成.社会保障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7]王悦.浅析老年人再婚问题[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8]西安市妇联,薛青莲.“黄昏恋”的误区[N].中国妇女报,2000.
作者简介:冷方圆(***-),女,山东烟台人,济南市社会工作协会社工,研究方向:老年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