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的方式研究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02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F3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4-0063-03
我国地方高等院校在社会职能中承担的任务越来越多且越来越重要[1]。培养高级人才、发展科学与服务社会、密切服务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成为地方高校的主要职能之一。地方高校主动加强与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农业)之间的合作,对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现代农业的发展必将迫使落后、低效的传统农业转型为低碳、环保、高效的新型农业,这需要大量的实用的农业科技参与构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要求地方农业必须拥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这离不开大量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因此,地方高校是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建立地方高校参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地方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通过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平台,地方高校与当地农业建立更切实高效的交流机制,使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更开阔通畅[3]。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更具目的性、方向性和具体化,应用型教育的个性和特色更鲜明、突出[4]。而且,借助农业、农企的平台,通过大学生实习、就业、技术入股等方式与市场沟通,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步伐,能够催生一个“来之于农,用之于农”的良性互动机制。
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的场所,地方高校具备的自身特点和较大的独立性,使它成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最独立、最自由的一环。加强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同步共建,成为高校和农科服务体系高效服务“三农”的重要保障。部分地方高校逐步建立起“项目推动、信息服务、技术技能培训”的“三农”服务模式[5],如“杨凌模式”、“寿光模式”等的成功充分验证了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的重要性[6]。本研究在对广西贺州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经济较落后地区的农业发展和地方院校的实际情况,总结地方高等院校与农科服务体系的共建经验,以期为相似地区的农科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贺州市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发展现状
贺州市地处湘、粤、桂三省(区)交界地,是广西的农业重点地区,被誉为“两广菜篮子”。贺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9.9℃,年均降雨量1535.6mm,年平均降雨日171天,年无霜期320多天,非常适合发展种[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植、养殖业[7]。近年来,市政府围绕农业为主导产业,积极推进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基本形成了以政府主导的县、乡两级农服机构、畜牧兽医站为基础,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实用人才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公益性农服体系基本健全,县级农业科技服务单位27个,乡镇农服中心94个,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指导、培训、咨询等公益性服务。
目前主要存在一下四方面问题:
1.各机构管理松散,无统一目标与行动,自行其是。市县一级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目前无法协调各站(如粮油站、经作站、土肥站、植保站)、农科所、高校之间的关系;教育、科研、推广、生产体系之间缺乏配套性协作。比如,地方搞农技推广活动时往往各自为政,开展单项技术推广时各县乡也缺乏协调;多数科研人员热衷于室内研究,追求“短平快”的项目,以发文章评职称为重,不愿从事大田试验。
2.经费不足。由于人力成本和物价飙升,已使农技部门投入的经费严重不足,正常农技活动常被压缩或取消,科研成果被搁置,也导致服务盲区的出现。另外,有的农技推广单位无心技术推广,而是忙于赚钱,推广科技项目时高价收费,给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带来了不良影响。
3.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配置结构呈倒三角形,全市县乡两级共有各类农业科技人员253人,其中县一级农技人员占70.3,乡镇一级占29.7,村没有配备农技员,技术推广工作则由村级班子负责。机构管理松散,人员配置不合理,专业指导断线,导致服务滞后严重。
4.服务质量低。服务形式单一,服务项目少,服务时间短,是农科服务中最常见的三大弊端[8]。当前贺州市的农科服务缺乏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规范化、系列化、长期化的服务。服务方式不能做到“科技-农业-贸易”一体化,往往只是针对其中一点来开展“突击式”、“重点式”的活动。而且在服务体系中,缺乏标准化服务的规章规范,导致各种服务基本上都变成走过场。
二、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的合作模式
1.人才联合培养,产学无缝对接。培养人才是高校最主要最传统的功能[10]。贺州学院以“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素质好、技能强”为目标培养应用型农业人才,在为地方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过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充分了解区域经济、农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实际需求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接轨。根据学院与农服体系的需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修订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课时;强化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园林技术、食品专业等学科专业课程的调整,加大农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以农服体系为平台,建立多渠道的基础实践、专业实践和综合实践三个层次实践教学基地;鼓励教师改进教学,加强实践教学,在实习实训中强化学生专业技能。此外,学院要整合农业类专业教师队伍和设备资源,建立本地区专家库,加强校外专家、能手与学院师生的交流、合作,推动学科的进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从而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农服体系服务质量。
2.联合攻关[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科研项目,提高科技服务质量。市政府的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向高校开放和倾斜,贺州学院积极参与地方重大科技计划和产业化项目,进行科研课题的合作研究,共同承担项目攻关工作。贺州学院与市科技部门、农业部门在本地特产“芳林荸荠”的产业研发上开展了广泛深入而又系统的研究,在荸荠的种苗组培、种植技术、保鲜技术、加工处理、废弃物利用技术、市场开发、品牌战略、乡土文化等多方面开展了“一条龙”式的产学研究,在种质优化、优质高产、市场销售、食品加工与开发、经营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本地区农业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农民收入。
学院还与地方企事业单位合作开展自主选题产学研合作科研项目。同时,通过派遣由贺州学院优秀教工人才组成的广西自治区级的“科特派”科技人员,将贺州学院的科研成果与本地规模较大的农场、养殖场、加工厂等企业直接对接,与农服体系紧密结合,提高了科技服务质量和科研技术成果转化率,为地区经济发展做贡献。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支持下,贺州学院建立了乡、村级产学研基地,深入农村,在乡(镇)、村集中办班,根据行业特点和农民需求,确定职业技能培训模块。开展学术讲座和示范,对农民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和高新技术、政策法规等多方面的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和致富能力。
3.建设校内基地。贺州学院建立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占地320亩)、桂东特色植物繁育基地、食品开发研究中心,改善科研、教学实验条件,强化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学习-生产”顺利过渡,无缝对接;同时对农业科技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进行引进和示范,逐步建成贺州市高新农业试验、示范的窗口。通过农服体系,高效地传达农业信息到各级终端。
三、完善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机制的思考与建议
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对促进农业发展十分重要,而地方高校对保障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康发展不可或缺[11]。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不仅要力求满足所有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与不断完善的农业市场格局相适应,还要与高校的发展目标相结合。地方高校与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同步共建机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提高农科服务科技含量,增强农服体系工作职能。在现代农业中,农业生产能力的提高越来越依赖于农业新技术和农户的科技素质[12]。现行各种基层科技服务机构非常有必要进行一次有效整合,在各行政村设立常驻的农村综合科技服务站。服务站的人员由高校教师或大学生轮流担任,保证“岗在人在”。服务站主要为农民提供实实在在、方方面面的科技、信息和管理服务,包括推广先进实用的科技成果、在管理上进行指导、提供产品营销和科技信息服务等。同时,要力所能及地指导和帮助农民提高素质。
2.促进人才流动,调整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人员结构。在加大对现有农技人员训力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地方高校厚实的人力资源,充实农业科技服务队伍。通过“换岗”的形式,使高校教师、实验员与农服体系的人员进[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职称论文代写服务lunwen.1KEJIAN.COM,欢迎您的光临]行岗位临时调动,增加双方的了解和交流,采长补短,提高工作实效。
3.进一步促进政府决策与本地高校科研有效互动。地方高等院校在申请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中有较明显的劣势[13]。地方政府在科技计划、科研项目上应加强与地方高校的合作,开展良性互动,这既有助于地方高校科研力量的培育,也有助于提升当地科技服务质量[14]。以学校的宏观调控为主导,把地方高校在农业科技研发方面的整体性、有序性、目的性和产业的效益性有机结合,在构建适应于当地现代化农业发展需要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同时,发展高校-农业科技服务共建体系的新模式。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改变农业科技与开发由政府出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究,农户受益的模式,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和高等院校科技发展相适应的经费投入、成果评价、项目招标及激励奖励制度,确保高等院校农业科技研发在规范、共赢环境下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