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民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调查统计报告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0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以陕西省某偏远农村为例,分析农民的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教育意识总体比较积极健康,多数农民认为教育非常重要,对于子女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较高;部分农民对于子女的学业意识不够坚定,重男轻女思想较为突出;大部分农民能够履行供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部分农民能够进一步满足子女的学习需求;仍然有不少农民不愿或者无法供养子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关键词:农民;教育意识;教育期望;教育行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2-0056-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滞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1]。这充分表明当前我国许多地方特别是偏远地区教育观念落后,教育发展滞后,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方面来讲既有经济因素、地域因素、文化传统等因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思想观念的问题。由于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不开放,导致了教育有关法规的不落实,由于思想观念的落后与不开放,也导致了本地区群众对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不高,贫困地区的儿童辍学率高,尤其是女童的辍学率高[2]。这一问题必将影响到农民素质、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进而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因此,研究农民的教育意识、探讨他们教育行为的规律性,对控制、引导和培养人们的某些教育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为制定相关教育政策、提升我国农村教育水平,实现农村现代化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陕西省榆林市某偏远农村居民为总体,采用方便抽样方法选取该村农民作为调查(选取标准:已婚农民,不论年龄大小),对其发放调查问卷(由调查者用当地方言向调查对象讲解各题项的含义,确保被调查者完全理解问卷的意思,对于没有文化的被试,由被试口头回答问题,笔者代为写作)。此外,研究者还对部分有代表性的农民如子女上大学者、未有供养子女读书者以及本村3名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进行访谈,获取许多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
(二)资料收集与整理
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10个问题构成,主要调查被试个人及家庭状况:包括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家庭成员及其文化程度等,对一些教育问题的看法、供养子女上学状况、对子女的教育期望等问题。被调查农民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及个案访谈均由笔者亲自实施完成。实际发放问卷197份,回收有效问卷186份,有效回收率94.5%。全部问卷资料由笔者检查核实后,利用SPSS17.0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被试及其家庭成员文化程度
结果发现,该村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大多以小学、未上过学、初中为主,这三个部分占总样本的比例高达90.9%,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村民仅占不到10%,欣喜的是该村有5名被试文化程度达到本科及研究生。该结果与我国大多数农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状况的一般规律非常吻合:即农村居民学历变量与人数分布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反比关系。农村居民人数越集中,学历层次就会越低[3],该规律尤其适合是贫困农村地区,这说明A村居民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由于A村的经济状况以及地理在陕北乃至黄土高坡丘陵沟壑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所以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陕北地区乃至黄土高坡丘陵沟壑区的农村居民整体的状况。
(二)A村农民教育意识与教育行为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1.农民对子女上学是否有用的态度。调查发现,农民对于教育非常重视,高达91.9%的被试认为子女上学非常有用。在A村,笔者了解到,由于陕北经济的快速发展,该地区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少密度不断减小,加之农村上学教育成本高,教育水平底,师资力量达不到,该村小学已经关闭。这导致该村适龄儿童无法就近上学,许多村民(有23户,占该村总户数的14.7%)被迫离家进入城市,一般丈夫以打工为生,妻子则专职照顾子女生活,以供养其上学。他们如此重视子女上学的原因有:首先是由于知识经济来临,新闻媒体等对教育的重要性的报道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农民也亲身感受了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限制和教育对周边的人带来的实惠;其次,笔者发现在该村,2名硕士、3名本科生对该村农民的带动效应明显,笔者在调查中,众多村民表现出对5名高学历者的极大羡慕与钦佩,他们纷纷期盼自己的子女能够效仿;此外,由于该村较为落后闭塞,传统的“跳出龙门”、“吃皇粮”等思想仍然对当地农民有较深的影响[4]。
2.农民供养子女上学的主要目的。对于为何供子女读书的问题,该村农民的认识较为统一。有73%的农民认为,供子女上学是为了有份好工作,为了一会生活更好一些,即注重子女的个人发展;有15%的农民认为,供子女上学时为了光宗耀祖,给家人乃至族人争光,即注重家族荣誉;值得注意的是也有8%农民认为,供子女上学是因为子女现在无事可干,为了让其顺利长大;有4%的农民认为自己什么都没想,就是子女想上学,所以才供养。该结果表明,该村多数农民对待子女上学,有着一种较为务实的心态,即更多的为了子女将来的前途命运;也有部分农民对待子女接受教育目的不明确,这必将导致其在供养子女上学的过程中表现出不坚定性,容易动摇,这部分小孩在面对高昂的学费或者其他挫折时,家长必然会退缩,进而造成子女失学。
3.农民对于子女学业的态度。对于这一问题,本研究从两方面考察:一是当子女提出退学时,家长所持的态度;二是当家庭发生经济困难时或者遇到很好的赚钱机会时,家长的选择。
当问及子女如果提出退学时,有62%的村民表示坚决不同意,并会通过做子女的思想工作让其继续读书;23%的农民认为会根据子女的学习状况决定,如果子女学习成绩好,则不会同意;反之则会同意;有15%的农民认为如果子女要求退学,自己会同意。值得注意的是,对待该问题,农民的态度与其子女的性别高度相关(r=0.61;p<0.01),即如果是儿子,家长会更加慎重,或者会要求其继续上学;如果是女儿,家长的态度则宽松许多,这反映出当地农民重男轻女的思想仍然严重。
当问及家庭经济发生困难时,当家中发生经济困难时,有89%的农民表示会竭尽所能支持子女继续上学,有11%的农民表示会让子女退学。这表现出农民对于子女上学的态度较为执着。但是问及如果子女面临很好的赚钱机会时,只有69%的农民表示会不为其所动,继续供养子女上学,而高达31%的农民表示会要求子女工作。这反映出当地农民存在着明显的“短视”行为,即眼前的经济利益会超越长久的理性选择。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二:其一是当地经济特别是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农民带来了极大的诱惑,部分农民不上学,通过下煤矿打工的能够赚到较高的收入,加之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会加剧读书无用论的倾向;其二是该地区偏远落后,传统的小农意识依然根深蒂固。
4.农民对子女教育的实际期望。调查结果显示:第一,农民对于自己子女的教育期望较高,大部分人分布在很高、高、一般三层(占92.6%),只有7.4%的农民对于女儿的子教育期望较低;第二,在不同教育期望层次上,农民对儿子和对女儿差异特别显著。
5.农民供养子女上学的具体行为的调查分析。本研究对有A村农民供养子女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186户中,有77户家庭所有成员都过了上学年龄,有109户有成员处于适合上学年龄期,其中有23户为隔代抚养关系,其余84户为一般父女或父子(含母女、母子)关系家庭。
研究表明,大部分(79.6%)农民能够有可能完成或者已经完成子女义务教育的任务,仍然有高达20.4%的农民没有履行供养子女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业的义务,有29.5%的农民能够满足子女的进一步上学的需求。对于子女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的家庭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发现,其中有68%的家庭(26户)是由于子女不愿意继续读书等原因造成的,而32%的家庭(12户)是由于家长不愿意供养子女上学而导致子女失学,其中有54户是由于小孩失去父母或父母离异而有爷爷奶奶隔代抚养,部分原因是家长年老体弱,收入微薄,无精力或无经济能力供养小孩上学。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总体上由于社会的进步,农民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大部分农民愿意供养子女完成学业;部分农民由于其文化程度的限制,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加之该地区能源经济发展迅速,体现出较强的诱惑力,所以他们放弃供养子女读书,而让其打工赚钱,造成部分儿童没有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三、结论思考
本研究从农户层面对陕西榆林某村农民的教育意识与供养子女上学的教育行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得出了以下两点结论。
第一,农民的教育意识总体比较积极健康,多数农民认为教育非常重要,对于子女教育的目的比较明确,多数为了子女的个人发展,他们对子女教育的期望较高;部分农民对于子女的学业意识不够坚定,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教育意识上重男轻女思想较为突出。
第二,农民大部分能够履行供养子女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部分农民能够进一步满足子女的学习需求;仍然有不少农民不愿或者无法供养子女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
为了进一步培养农民积极的教育意识和良好教育行为,首先应积极深入研究城镇化背景下农村教育的新模式、新途径;加大政府对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关注以供养子女上学为目的进城农民的生活,关注农村特困农民子女教育问题;其次应加大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和执法力度。到目前为止,仍然有许多农民并不了解供养子女完成义务教育是自己应该履行的义务;更为重要的是没有履行该义务的农民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督促乃至惩罚,必将导致在偏远农村义务教育法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
3.htm.
[2]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报告[EB/OL].http://202.103.252.84/kxjys/files/ssmzjyzl.htm.
[3]吴晓刚.中国的户籍制度与代际职业流动[J].社会学研究,2007(6):57-58.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