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民收入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受宏观政策条件影响
农业属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同时也属于弱质产业,投入不足是限制农业发展的瓶颈。虽然最近几年我国持续实施农田水利建设,很多农村地区的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但是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并没有根[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本转变。虽然当前政府部门增加了对农业的投入,也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但是依旧无法满足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加之近年来化肥、农药以及其他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提升,普通农民群众也不具备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导致农业增产增收的空间持续缩小。
(二)农业结构调整能力不强
一方面,站在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速度较慢,农业收入在农村经济总收入中占比不够。单单从农业内部结构而言,种植业占据的比例依旧偏大。另一方面,大部分农民群众在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没有树立市场意识,很多地区并未对产业结构调整进行科学的规划,不能形成主导产业,农产品也不具备价格优势。这样一来就造成结构调整不能形成经济效益,导致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欲望降低,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农业增收动力不足
自我国农村推广实施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农业资源处于高度平均化的状态,农业生产也常常是一家一户独立承包经营的情况,无法实现规模化经营的效益。这种小规模经营的模式严重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科技的推广,从而制约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另外,农业经营主体相对分散,小规模的生产方式不利于大型农业机械的应用,导致农村生产效率以及土地产出率大打折扣,加之农民群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让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使用存在较大困难,导致增收无力。
(四)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低
虽然相关政府部门已经意识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于提升农民收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组织以及信息服务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依旧处于自发状态,主要表现为:第一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比较落后,非农产业所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逐渐降低;第二是农民群众外出务工往往受到劳动力转移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存在制度性阻碍;第三是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无法就地转移;第四是城市容量已经饱和、乡镇企业发展萎靡等,阻碍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农民非产业工资性收入的提高。
二、农民收入增长的有效对策
(一)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因为农民收入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的价格,因此合理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有助于稳定供求关系、稳定农产品价格、增强农业竞争力。现阶段,我国农产品的供给相对来说比较充足,这也是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较好时机。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必须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则出发,变被动适应为主动寻求市场,避免因为盲目调整而导致农产品过剩的问题;同时还应当努力发挥出农业科技部门、乡镇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组织的示范带头作用,做好农业新技术推广、做好产销衔接、尽可能的减少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市场风险;最后,必须进一步提升对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综合生产力以及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
(二)完善劳动力转移管理机制
现阶段,农业收入已经不属于农民收入的主要部分,劳务经济在农民群众收入中所占据的比重持续提升,农民外出务工所挣得的收入也变成他们最为直接的收入途径。首先,政府部门与农业管理部门应当正确认识这一变化,科学的引导农民群众外出务工,例如说组织建立专门的机构成员,为外出务工的农民群众提供政策法规、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尽可能的减少其务工风险。其次,可以兴建发展园区、市场以及小城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平台,健全户籍管理制度,方便外出务工农民子女入学,为他们进程务工提供方便;最后,积极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让进程务工的农民群众没有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一心一意工作,最终实现家里家外两不误,共同增收与全面致富的目标。
(三)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土地作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它属于农民群众生存的基础,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尽可能的激发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这是党和政府农村政策的基石。我们应当以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为契机,逐渐理顺土地承包关系,处理农村土地纠纷与矛盾,为农民群众吃上一颗“定心丸”;真正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努力保障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他们自愿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深化土地流转,做好相关的指导与监管。另外还应当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提升产业化、规模化水平,支持帮助专业大户与农场经营,努力革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
(四)促进非农产业持续发展
即便是现阶段农村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和障碍,无法有效的帮助农民群众提升收入,但是站在长远的角度而言,积极促进乡镇企业以及个体私营民营企业的发展依旧是提升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未来的发展必然会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际要求出发,大力推动个体和民营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当为乡镇[本文由wWw.dYLw.neT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尤其是应当给予其政策、税收以及信贷等方面的支持和优惠。另外还应当继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开展力度,促进资源要素朝农村配置,进一步减少城乡差距,从而真正构成以工补农、城乡一体发展的新型工农关系,真正带动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三、结语
总之,除了上述几点对策之外,我们还应当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农民群众素质,从本质原因上着手,对相关的制度问题、城乡统筹发展进行规划,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促进乡镇企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参考文献:
[1]蔡飞凤,江三良.我国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01).
[2]鲁玉秀.中国农民收入倍增制约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