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潮流基本上是废止死刑、限制死刑。我国也开启了死刑改革之路,从2007年1月1日死刑核准权的实际收回,再到这些年来死刑政策的相应的变化,这些都表明我国对于死刑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只有不断去对当前的立法、司法进行科学化,与此同时将相关政策进行合理化,才会使我国的死刑改革健康稳定推进。
关键词:死刑改革核准权;限制;废止;理性
死刑在刑罚体系中是最严厉的刑种,其旨在彻底切断犯罪人再犯罪的可能性。而随之引发的问题是,在人权日益被社会公众所重视的情况下,其残酷性受到诟病。世界潮流基本上是废止死刑、限制死刑。我国也开启了死刑改革之路,从2007年1月1日死刑核准权的实际收回,再到这些年来死刑政策的相应的变化,这些都表明我国对于死刑问题的高度关注与重视。
我国1979年《刑法》中有关死刑内容的规定,所反映出的问题是死刑罪名过多,死刑适用标准模糊。这突出的两个问题反映在司法实践中则是死刑适用率相对较高,自然死刑判决率是相当令人震撼的。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是,死刑缓期执行变为死刑立即执行的条件较低,换句话讲,本来判决结果是死刑缓期执行,但是因为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条件具备,则会直接变为死刑立即执行,倘若门槛低,则将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当时规定,死缓犯违反监规也会将其死缓直接变为死刑立即执行,在今天看来,这是相当荒唐的事情。但是这种不合理现象是常有的事情。当时个别规定本身的不合逻辑甚至伦理是应当被反思的,举个例子,倘若一个牢头狱霸经常性欺侮一个死缓犯,让他忍无可忍,于是该死缓犯选择反击进而打伤了那个牢头狱霸,即使只是轻微伤,但这是违反监规的,而此时等待该死缓犯的将是死缓犯变为死刑立即执行,这种情形下是很难让人接受的,社会公众认为这是极其不合理的,甚至是反伦理的。当一些问题不断被理性法律人反思时,相关规定的改变就是必然的结果,加之中央政府的政治敏锐度与法治观念的提升,于是死刑改革也在循序渐进,相关规定进行相应改变,逐步变得更为合理,更为科学。
由于2007年之前,死刑核准权是大范围下放在地方,所以从1981年至2006年底,最高人民法院的死刑核准权几乎一次也没有行使过,这在今天看来,其实是有很大隐患的,作为最高级别的审判机关竟然对剥夺人生命的案件不予以最后把关,而是地方直接就拍板定调,人就被执行死刑了,这其中的客观性、合法性是受到质疑的。于是在国内社会公众对审判的公正性提出质疑的同时,国际潮流中的死刑废止与死刑限制也在主导国际死刑形势。我国顺应死刑国际发展潮流,同时也按照我国履行与死刑系相关的国际条约义务的要求,进行相应的死刑改革,相关问题一直被中央高层高度关注。
我国在近十年间,出台了十多个死刑司法改革的专门性的专门文件和数十个包含死刑司法改革的综合文件;最重要的是严格死刑案件的核准标准,通过积极贯彻、严格控制死刑政策,同时严格控制死刑适用的范围、加强死刑适用的程序改革,尤其在程序改革方面,从审理程序、证据标准、执行程序等方面都进行了规划,经过实施这些政策与控制和适用死刑的合力下,死刑案件适用标准相对有了一定的统一,同时死刑案件的审判质量也有所提高,进而使得案件的死刑适用数量明显减少。纵然目前当对死刑改革进行理性反思时,有显著成绩同时也会存在一些科学性问题,但是从死刑政策的转变中以及当前司法实务对此的回应,都体现出我国死刑改革的成果显著,值得肯定。
目前,我国死刑问题需要理性对待。首先,合理地确定死刑改革的目标,从限制死刑适用到逐步废止死刑,稳步推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死刑的立法与司法的关系,因为立法是司法的依据,司法是立法的实践,二者必须相得益彰。其次,要合理地化解死刑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因为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死刑这一刑罚是具有强烈依赖性的。尤其对于一个恶贯满盈的犯罪集团,其中的首要分子或者一个极其恶劣的暴力犯罪人,当其罪行已经到了社会公众心理无法去承受时将会一致地认为将其彻底消除才是王道,这时倘若不判死刑,对于安抚民众情绪而言是极具挑战性的。所以,废止死刑在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应引导社会公众对废止死刑的理解和接受,从而让人们的观念先建立起来,自然为立法和司法作铺垫,同时让重大案件影响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再次,要不断完善目前我国死刑政策的内容,使政策的内容更全面、更科学、更合理。最后,在司法适用中严格死刑,通过严格具体的适用死刑案件,从量刑情节角度限制死刑的实际适用,具体犯罪类型要有适应其犯罪本身的死刑适用标准,但前提是在宏观的死刑适用标准之下,另外将死刑对象的不再适用的范围进行合理地扩展,对于生理上有一定缺陷的人可以纳入不适用死刑的范围,例如盲、聋哑人,60周岁以上或者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这样一来,更趋人性化。只有不断去对当前的立法、司法进行科学化,与此同时将相关政策进行合理化,才会使我国的死刑改革健康稳定推进。
参考文献:
[1]赵秉志.<死刑改革的中国实践>,中国法制出版社,2011.
[2]张中瑞.<试论我国死刑改革的总体进展>,<民营科技>,2011.
[3]邓志芳.<论民意与死刑存废之悖论>,<湖南工业大学>,2014.
[4]何显兵,郭希西.<当代中国死刑存废之争的焦点分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5]康希.<中国死刑立法改革方向研究>,<西南政法大学>,2014.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