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作用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2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中图分类号:G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0475(2016)07-0090-02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家庭教育中的意义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很早以前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中国家庭注重家风的传承、重视道德的培养、关注人性的回归,也就是说这样的家庭教育着重于对孩子“做人”的教育。而教育的内容则遵从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部分,以个人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与社会的和谐共处为教育目的。比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提倡的“孝亲、友善、诚信、谦卑”等教育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华传统文化中既有“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言传身教的典范,又有“孟母三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注重环境育人的实例。由此可见,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于今天家庭教育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家长统合能力的提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最长久的老师,孩子的习惯养成,人格形成都会受到日常生活中这个“老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潜移默化。所以家长的素质将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家长教育行为还处在较低的层次(多出现专制型家庭、溺爱型家庭等等),因此,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家长的统合判断能力,创造理想型的家庭教育。家长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来提升统合能力,进而能提纲挈领地梳理事物,还可以将所学到的东西归纳成一以贯之的系统体系,进而提升家长的素质和综合判断能力,这样才有助于孩子的培养。(二)学习传统文化有助于找到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有着其自身的规律、特点和方法。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无论社会环境发生怎样的变化,也无论孩子处于哪个成长阶段,就家庭教育而言都是有章可循的,也就是说家庭教育是可以找到着力点的,慢慢突破,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对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而这一切的实现有赖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比如传统文化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提升孩子的人格教育、人才教育和人文教育。家长通过学习传统文化才能对家庭教育的整体内涵有清晰的认识,可以检查目前的家庭教育体系中的缺失。并能对存在的偏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进行相应地补漏,这样可以使孩子得到较全面的教育和发展,避免很多家长把家庭教育仅仅当做了学校教育的加强版。二、当代家庭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纵观当今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构成了现代教育难以走出的困境,甚至是恶性循环,亟待解决。只有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反哺家庭教育,才是大智慧。目前,当今家庭教育中最常见的几种问题:(一)重智轻德,舍本逐末型的家庭教育当今社会父母过度重视孩子的智能教育,却忽视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实际上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才是他是否能够在社会上立足的根本。家长往往是舍本逐末导致许多人德才不配位。这样在家庭教育中表现为家庭伦理缺失,爱的尺度拿捏不准,家庭教育观出现偏颇趋向功利化、世俗化。在家庭教育方法上陈旧,不科学等等。在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视道德教育的,比如:孝道,仁义,诚信。在当代家长培养孩子下大力气,盼铁成钢,急功近利,盲目追求分数的提高,注重智力的提升。家庭教育中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问题,那就是交往和生存问题。现在的家庭教育使孩子美好的天性逐步丧失,他们变得冷漠、自私、没有责任感、缺乏公德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意志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健全的人格才有了独立生存的本领。而这一切则来源于家庭教育中对孩子德行的培养和塑造。成功的家庭教育将会培养出孩子良好的品行和品性,以及人际交往中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担当能力,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决定了孩子人生的基本走向。(二)随意放任,拔苗助长型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经济方面极其宽松,基本上处于放任状态。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有求必应,最终导致孩子以自我为中心,养成自私、任性、虚荣、放纵等性格和不良习惯。家长的溺爱造成孩子个性缺陷,导致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和品德问题。在学习方面拔苗助长,以满足家长的虚荣心。不顾孩子的自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和智力水平,遍访名师,大面积补课,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往返于各种补习班。最后学习效果又不十分理想,不仅与名校无缘,又不能专心学习一技之长,最后成为“高不成,低不就”的庸才。目前,相当一部分家庭教育中都存在一个误区,以孩子能否考上名牌大学来衡量将来能否在社会立足的标准。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家长缺乏与孩子沟通的耐心,教育方法陈旧不科学。(三)转嫁愿望型的家庭教育在我国,大多数的家庭教育属于专制型的家庭教育,这也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对子女进行强制性教育,这种家庭教育方式往往强迫孩子按父母的意愿生活,而且用惩罚来强制执行。这种教育方式的后果是导致孩子学会粗鲁待人,孤僻、不合群、自卑,还可能导致其成人期适应不良、违法犯罪和精神障碍等等。三、当代家庭教育中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中华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史,孕育产生并保存下来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植入当代的家庭教育之中,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励志教育、品德培养等都会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在家庭中对孩子“孝”“悌”等品性的挖掘,来将人的道德层次从以自我为中心的低层次提升到人我互动的高层次。将传统文化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文化气质,还可以启迪孩子的心智,陶冶孩子的品行,归根结底就是可以提高孩子做人的根本素质。(一)孝道——当代家庭教育的根“百行孝为先,百善孝为先”是我们的祖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血脉相传,不断发展壮大的法宝。我们常说“孝”,不仅指对父母的尊重、赡养,还要推而广之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下载精神。“孝”是一切伦理道德的根本,没有“孝”就没有其他教育成果的实现。无论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文化如何更新,“孝”这种美德是绝不能丢失的,只有“孝”才能使社会最基本的单位——家庭和睦,只有成千上万个家庭的小和睦才会有整个社会的大和谐,社会的和谐促进繁荣发展,从而推动中国梦的实现。由此可见,孝道的教育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应该融入到家庭教育之中,让孝根植于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成为伴随孩子一生的美德,成为孩子一生的行为准则。(二)感恩——当代家庭教育的魂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懂得付出,才明白自己有责任去赡养父母、去友爱他人,才能去回报社会,才能去爱护自然,才能去关注人类的共同命运。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谁学会感恩谁就拥有了大智慧。感恩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与父母朝夕相处耳濡目染,家长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生活习惯等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这就是所谓的“同化”现象。我们的家庭教育正应该抓住这种孩子被“同化”的契机,对孩子进行感恩的教育,应该说这种教育是功在当下利在千秋,也是孩子一生健康成长、发展进步的“魂”。(三)友善——当代家庭教育的本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友善是一种高尚的社会美德,是维系社会成员之间关系和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友善已经成为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这就意味着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不能只关注个人利益,要建立公共意识,学会化解矛盾,学会认同合作,主动履行职责义务,用善意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友善是社会的润滑剂,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公正,人与人之间因友善而真诚,因真诚而和谐。因此,把友善纳入家庭教育之中意义重大,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孩子学会了友善待人、友善待物,才能更好提升人格,养成良好的品德,在将来的社会上成就自己美好的人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