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政务环境下网络民意对政府公关的影响

时间:2020-10-0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电子政务已成为当代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之一。在此背景下,网络民意对政府决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民意传播的快捷性、内容的丰富性、主体的平民化和复杂性等特点,既可以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我们应积极引导网络民意表达方向,规范并保障网络民意表达行为,推动网络民意的表达有序,促使其更好地为政府决策服务,从而保证政府公关的顺利推进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关键词:电子政务;政府公关;网络民意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①(CNNIC)发布的《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至2014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如此庞大的网民通过互联网瞬息间聚集强大民意,在中国开启了一个方兴未艾的“网络舆论”时代。“网络舆论”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舆论方式,它不仅创新了民主形式,对政府决策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从电子政务当前应用重点的归属性上看,网络舆情治理属于电子政务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

一、网络民意概述

网络在现代人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互联网的流量、速度、广度在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事实证明,网民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表达民意的方式,在电子政务环境中,极大地影响了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决策。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人民通过互联网参与政务的形式越来越普及,很多网络群体事件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网络监督对社会的实质性影响。

(一)网络民意的特征

1、扩散的迅速性

基于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网络舆论平台承载的信息能够在短时间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播,网络内容的实时更新性为广大网民提供了最原始、最本真的信息,大大节约了传统媒体传播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网络信息的失真。大量网民的看法在网络平台上的集结,为网络舆论的形成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2、隐匿性和开放性

相对于现实社会,网络无疑具有虚拟性特点。网络为每个单位个体提供了足够的言论自由空间,人们基于网络的开放性和匿名性在网络平台上传递着海量信息,同时,信息发布的低门槛也埋下了信息滥用的隐患。

3、主体趋向平民化②

网络的普及性本质上破除了传统媒体对信息的垄断性,网络信息的发布、传播在整体上具有互动性,社会上的任何个体、组织及社会群体都能够成为网络信息的来源。在网络舆论平台中每个个体无论性别、职业都能成为网络舆论的主体,都可以按照自己对事件的看法畅所欲言,网络舆论渐渐趋于平民化。

二、网络民意表达对政府公关的积极影响

1、能够提供一个平等的直接沟通的平台,促进决策人性化互联网架起一座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也为民意表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形式,为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一个新渠道。使政府在进行决策时能更多地考虑民意,考虑它是否符合多数人的利益,从而推动决策的人性化这也是我国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人性化”政府的必然要求。

2、及时、集中反映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促进科学化政府的树立。由于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重视倾听民意,不断拓宽民意反映渠道,及时了解民意诉求,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而网络的平等性、低门槛等优势吸引了大量网民,他们大多来自社会底层,对现实社会生活有切身的体会,更能及时、集中反馈现实情况,提供真实的信息。因此,政府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将来自不同群体的网络民意进行甄别、整合,从而尽可能避免决策失误,使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

3、使决策贴合民情,促使决策更具可操作性,促进有效性政府形象的树立。由于网络媒介具有敏锐性、即时性、迅捷性的特点,使之成为聚合民意、反馈民情的最佳渠道,政府通过网络平台能更加直接便捷地发现广大民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使政府决策目标的制定更加清晰明确,使决策方案的实施更加优化,使政府决策更有针对性,更加合理,避免因决策信息有限,利益双方博弈失衡③,出现决策执行偏差的现象,使决策更具有可操作性,进而提高决策实施质量。

4、迅速反馈决策执行情况,科学监督决策实施过程,增强政府的公信力。网络民意表达中公民对社会热点,尤其是国计民生方面的持续关注,并且能够参与其中,平等地发表意见。这既强化了公民的主人翁意识,又增强了政治参与的主动性。这种转变增强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关注和了解,激发了公民持续监督政府决策实施过程的热情,从而能够迅速地从不同视角反馈决策执行的情况。有利于各级政府及时发现决策执行中反映的问题,及时修正决策内容,而且在广大民众的监督下,有利于避免腐败的滋生以及决策执行中的偏差,有利于增强政府决策的公信力。

三、网络民意表达对政府公关的消极影响

1、角色成分复杂,易造成决策信息失真,影响政府公关信息的采集筛选

由于现代网络技术的普及,网民数量不断激增。但是由于网民所生活的社会环境、所处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不同,网民素质也参差不齐。因其对政府决策的观察视角、出发点也各不相同,他们对政府决策的看法和评价各不相同,所表达出的民意诉求也较为分散、良莠不齐,尤其是个别的别有用心者为引起网络中一时的“轰动效应”,刻意以错误的评价引导公众,这就造成了民意表达纷繁复杂。

2、网络虚拟表达,易引起“社会流瀑效应”,进而影响政府公共关系的和谐

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网民多采用匿名的方式来阐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匿名性与个人道德风险暂时分离,可以无拘无束,畅所欲言,意见表达参差不齐,使现实中承受巨大压力的人们利用网络宣泄不满,释放情绪,往往表现为夸大情绪和非理性的行为,随意性较大,盲目冲动。

3、网络民意的无序表达会加剧社会分化,造成思想混乱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和贫富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各阶层博弈激烈,为掌控舆论的主导地位,使政府决策朝着有利于自己阶层的方向发展,而在网络上相互博弈,表现为非理性的无序民意表达行为,会导致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矛盾加剧。网络的自由、平等以及匿名性,使各种社会思潮和观点纷纷涌现,国内外反华势力也会借机利用互联网从事危害我们国家利益的活动,企图通过网络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凡此种种我们都应时刻警惕,否则会造成思想混乱,影响社会稳定和政府科学决策。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