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一、我省资源枯竭城市的现状及加强党的建设的紧迫性
在我国大约有4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数量不等的大型国有企业为支柱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城市都曾主要依靠某种自然资源来发展地区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任何一个地区的资源可采储量都是有限的,这种有限性及其不可再生性,使得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开采自然资源为保障的地区必然面临资源枯竭、经济衰退和产业转型这一无法回避的问题。从辽宁省的情况看,截止到2001年底,原有的8座有色金属矿山已有7座实施关闭破产。煤炭资源产业的前景也不容乐观,按现有的可采储量和生产能力进行初步预测可采年限大约为36年左右。随着资源的萎缩,我省的煤炭产量逐步下降已成定局,在此期间,抚顺、北票两个完整矿区以及阜新、沈阳、南票等几个矿区的大部分矿井将报废,最好的铁法矿区也将从鼎盛时期走向萎缩期。根据我省资源枯竭问题的日渐突出,加快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已是势在必行。
伴随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然会出现大批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但与一般国有企业的关闭破产相比,资源型企业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具体表现在:第一,资源型企业的关闭破产会导致城市经济的整体性衰退。与一般城市相比,资源型城市一般都存在着产业单一、结构单一、人才单一的状况,一旦这种单一的产业出现衰退,城市经济就会陷入困境,极易导致“矿竭城衰”的命运。第二,下岗和失业人员相对集中,随着矿区资源日渐枯竭,企业关闭破产,大量职工下岗、失业,整个城市劳动力转移和再就业的压力将会非常沉重。如抚顺矿区人口占市区人口的三分之一,现有12.25万人需要重新就业安置。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的特点使剩余劳动力很难向其他行业转移,致使就业压力更加突出。第三,产业转型的条件缺乏势必延长转型过程,极易引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老工业基地的资源型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度过青壮年时期,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资金积累,产业转型过程往往会遇到资金的严重短缺,加之人才、信息、职工素质等条件的制约,致使产业转型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而产业转型时间的延长势必直接加重就业压力,影响职工生活水平的提高,使一部分人的生活趋于贫困,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多。近年来,我省一些资源型城市先后发生了大规模集体上访、围攻政府机关,甚至拦堵铁路、公路等群体事件,就说明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
城市产业转型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问题,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特别是资源型城市的各级党组织,作为整个城市的领导核心和企业的政治核心,在产业转型中负有其他任何组织不可替代的重大责任,因而加强资源枯竭城市党的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二、资源枯竭城市产业转型中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资源枯竭城市的产业转型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党的建设也必须冲破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和组织模式,围绕产业转型这一资源枯竭城市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然而,目前这些城市党的领导体制和组织运行模式仍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仍然沿袭着许多传统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法,致使党组织在领导产业转型中存在着诸多不适应。突出表现在:
第一,党的基层领导体制不适应城市产业转型的需要。资源枯竭城市中党的组织大都是依托于大型矿区建立起来的,突出的特点是条块分割、政企合一。改革开放以来,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矿区城市党的基层领导体制有所改变,但领导机构、领导方式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的模式,仍然难以适应领导产业转型工作的需要。许多党组织对于如何领导产业转型,从思想、观念到实践运作都不清晰,常常处于无所适从的境地,严重影响了党的领导效能的发挥。这种状况客观上要求改革基层党的领导体制,转变领导方式,以卓越的领导效能牢牢把握城市产业转型、发展的主动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