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发展

时间:2020-11-1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每当社会经济发生变革,以及由此产生的城市结构形态的变化,都将深深影响着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意识及观点。本文在通过对古今中外各个时期的城市规划变化的总结、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新时期应有的城市规划转变与更新,以及在构筑21世纪城市规划时,应着重考虑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城市发展;城市规划;现代化城市

1城市发展史的回顾

这里,我们引用齐康先生的“期”的概念,来对城市形态的历史发展时段归属进行概括和阐述。所谓“期”,是撇开形形色色的“时间”分类方法,而用一种适于城市设计本身历史时段的划分方法,来决定“期”这个变量。根据对城市设计思想和城市形态特征的综合分析,城市形态和设计体系的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5个时段:
(1)萌芽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指古希腊以前,及中国夏、商、周3代的城市形态及设计,其特征是宗教礼仪的决定作用,形态设计在阐释学上的神秘主义。
(2)成长期
指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城市设计及形态。其特征是形成一种新的理性设计思想和实用的规划准则,有专门的城市规划设计家,形态的可理解性加强。在中国,相当于晚周,城市规划体系建立,“里坊制”的出现。
(3)进化期
上述设计思想和理性实用准则在整个西方世界普及,发展趋向成熟。这一时段从中世纪中一直到19世纪,形态的决定论特征逐渐加强。在中国,相当于从秦代到唐宋这一时期。当时,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的军事防御,统治阶段为了便于管制市民,将里坊内部设为井字形道路系统,四周围的高墙,坊墙,不得随意开门设店,夜晚实行宵禁。坊内居民实行“连保制度”,唐长安城就是实行“里坊制”城市的典范。
(4)革新期
近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理论的兴起,功能主义的城市形态观、形体观。形体的决定论成为主导设计思想,城市形态走向抽象,逐渐导致环境问题。在中国,从唐末到北宋,我国封建制度下的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手工业分工日益细密,生产技术和工具有很大进步,而且多集中于城镇,商品经济有所发展。商业、手工业和城镇中各种行业的发展,与自古沿袭下来的“里坊制”规划形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其焦点是:商业市场的活动空间须扩大与开放,而旧形制下市场过分集中且用地紧锢,这是开放与封闭的矛盾。至宋朝,这陈旧的规划观念终于被突破了,北宋东京完全采取了一种新的规划形制。当时的规划重新把宫城(大内)布置在城市的中心,构成了“大内——里城——罗城”3套城墙的格局,这主要是防御上的考虑。形制上的最大突破,就是彻底废弃了“里坊制”,取消了坊墙,使街坊完全面向街道,沿街设置商店,并沿着通向街道的巷道布置住宅、商业和各种行业的布置是开放的,并分布在城市各条主要街道上。这种新型的“街巷制”,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在西方,革新就更为突出,15~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冲破了人们的精神桎梏,带来了人类史上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人文主义反映在城市规划和建筑思想上,突出了以“人”为主体,来代替“神”的权威。到了18世纪中期,起源于欧洲的产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在这种背景下,一些具有改革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新的“理想城市”的新概念。直到19世纪末,霍华德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理想城市”的概念,实质上反映了一种摒弃旧城市、大城市,崇尚自然、追求新的理想城市结构模式思潮。这种思潮一时甚为流行,且影响深远。它把城市和农村结合起来研究,为人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城乡结合的结构模式。尽管其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它对人们的启示,以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城市发展实践的引导作用,却有着不可否认的进步意义。至本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出现了对城市空间结构按现代城市功能分区的概念。1910年,法国建筑师戛纳尔的“工业城”规划,首次把城市中的工业区、港口、铁路与居住区,在用地布局上严格地区分开来。直到1933年,《雅典宪章》明确提出城市的4大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并提出有“计划”与有“秩序”发展城市的原则,为世界各国的城市规划师所信守。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