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周晶(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于2003-5-116:46:13发布)
我国城镇化初探
周晶
摘要: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城镇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城镇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镇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城镇化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同时,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城镇化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问题,如何在新时期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仍是一个难题。本文从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基本过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其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道路。
关键词:城镇化;滞后;发展
城镇是人类的主要聚居地,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复杂的类型之一。从城镇化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及特征来看,城镇生态系统是一个人为改变了结构、改变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受人类生产生活影响的生态系统。它既具有一般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同时又受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与之相联系的上层建筑所制约。城镇化的过程概括起来包括以下特征:从人口特征来看,非农业人口所占比例增加;从空间特征看,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从产业特征看,是非农经济代替农业经济的过程;从社会文化特征看,是城镇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普及和传播。城镇化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长,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提高了人口素质,改善了生活质量。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城镇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因而,正确判断当前中国的城镇化水平,是中国进一步制定和推进城镇化发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就我国城镇化的有关方面、就其基本特点、基本过程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其以后的发展道路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追寻。
一、我国城镇化的基本特点:
我国是个低度城镇化的国家,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步晚、总体水平低、发展滞后、城镇人口比重大。
1、我国城镇发展滞后主要体现在:与同等收入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明显偏低;与产业结构变化相比,城镇化也滞后于我国的就业结构和城乡结构的变动;与我国的工业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城镇化也大大地落后了,例如1949年我国的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相差不多,仅为1.93个百分点,而到1998年,差距就加大为11.8个百分点,而最高的时候为13.43个百分点:另外,我国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
2、国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原因:首先是由于我国的城镇化建设起步太晚,发展时间短而且波动较大,期间工业现代化又持续增长,导致城镇化延后;其次,在其发展过程中,粮食的供应紧张制约了城镇人口的增长,重工业导向战略使城镇人口的扩张力减弱,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城镇化的行政干预以及户籍管理制度的坚冰难以突破。
3、国城镇化水平滞后的后果——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滞后抑制了消费需求的增轧钢内,阻碍了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妨碍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阻碍了城镇建设和城市中心功能的发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而且它还影响了国民素质的提高,影响用地的集约利用和城乡生态建设。
二、建国以来我国成镇化的发展过程:
1、起步阶段(1949年—1959年)
这个阶段是我国城镇化的酝酿阶段,此时产业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不协调,偏向重型化。而且由于是建国初期,国家更多地注重高强度的积累方式而忽视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
2、动荡阶段(1958年—1965年)
由于此时国家政策的不稳定以及农业上诸多失误,城镇发展也进入一个动荡的阶段,基本上还在原地踏步甚至有所倒退。
3、萧条阶段(1966年—1976年)
此时正是我国十年浩劫的“***”,整个国家陷入一片混乱:生产停滞;城镇化水平倒退(1965年为17.9%,到1976年只有17.4%);工业布局分散、管理完全停摆;城乡分割进一步加剧,非但农民无法向城市迁移,反而有2000万城镇干部和青年被下放。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