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时间:2020-12-1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关于和谐社会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
张如林(镇远县2009年乡科班毕业论文)
加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事关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事关农村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目标的全面实现。然而,由于经济落后和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导致了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沉重泛起,农民精神生活空虚迷茫,现阶段农民思想建设面临许多挑战,比如;精神空虚、道德失范;诚信缺乏、农村权力道德腐败,社会治安状况混乱等一系列问题。而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因此,本文针对教育、经济、交通等处于落后地区现实、现状,对农民在思想道德建设方向、社会理想、人生信念、政治淡薄、人生取向功利化、思想颓废道德滑坡和文明意识淡薄的问题。深入分析原因,提出了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路和建议及对策。并在此基础探索行之有效的道德建设途径。一、当前农民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一)部分农民精神空虚,理想信念淡化改革开放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落后地区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基本解决,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农民闲暇时间的增多,农民“精神温饱”却难以满足。农村文化生活单调落后,民俗文化日渐衰落。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特色很浓的文娱活动已逐渐消失;以前较受欢迎的农村电影、农村文艺队演出等越来越少;20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设的“文化之家”多大数没了方向,有幸保存下来的其实已名存实亡,文化活动寥寥无几。为了弥补精神空虚,许多农民要么打麻将、斗地主;要么在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中或者低调的歌舞团、杂技团的“表演中寻找刺激和快乐”。农民缺少积极健康的文化活动,无法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农民精神空虚使他们无法得到真、善、美的启迪。更谈不上紧跟时代主旋律,安顿精神家园,坚实理想信念。(二)个别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农村工作长期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致使农村道德呈现失范,失衡、失序的倾向。部分农会正义感淡化。责任感消失,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混淆。一些人以坑蒙拐骗,捞取不义之财为荣,掺杂弄假,强买强卖。有的子女不赡养老人,不孝敬公婆甚至打骂、虑待遗弃老人;有的农民为了地界、放界等问题发生纠份,大打出手;有的拐卖妇女儿童、偷盗抢劫、打架斗殴,种种道德失范现象不一而足,直接导致了群众亲融感、信任感、安全感的下降,妨碍农村的稳定和谐,严重影响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村道德失范最典型的体现是农村诚信缺失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是市场的生命。信用是对商业契约的有效履行,信誉是评价诚实道德的重要标准,信义是承担社会道义的集中体现。守信用、讲信誉,重信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经济生活社会活动应遵循的准则,也是市场主体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准则,然而,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许多农民已走向市场。他们无论是务农,做工、还是经商、都面临着更加复杂的环境。社会经济生活中缺乏诚信的现象,对他们的思想冲击非常大,诚信观念的缺失,不仅会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健康的发展,阻碍农民的发展步伐,还会导致人情的冷漠,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三)部分农民思想颓废道德滑坡,文明意识淡薄在这和谐社会主义的今天,改革与社会转型,使部分农民的道德水平出现了某种“滑坡”,社会公道严重“缺失”。在公众场合言语粗鲁、衣冠不整、不修边幅的现象在农民中非常普遍并习以为常;在生活中,常常为了一些蝇头小利而破坏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缺乏对国家公共财物的理性责任和道德意识;环境意识淡薄,缺乏环境道德意识的人为数不少,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破坏生态环境平衡、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随处可见;农民的遵纪守法状况不容乐观,还有些农民非理性心理扩张,社会正义感淡薄,荣辱观、是非混乱,认为“重义轻利是虚伪,勤劳朴实是保存,勤俭是吝啬”。这些不良社会现象影响了广大农民的道德评判和道德选择,败坏了农村的社会风气。因此,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和提高农民的社会文明意识,已成为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已是未来和谐社会需要解决和处理的问题,至关和谐社会的进程和发展。(四)农村封建迷信活动泛滥有的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大兴木土,修建封建迷信设施,许多农户在家供神拜佛,有的领导干部在家里也开放着观音菩萨。雕刻精美的墓碑耗资逾万“圈坟”到处可见,甚至有的农村出现了“活的起,死不起”的现象。在精神生活中,农民真正用于发展和充实自己才能的时间不多,精神文化生活缺位使得农村赌博风日甚一日。还有的农民思想空虚,意志消沉,缺乏追求、整天沉溺于淫荡和刺激的生活方式,观看不健康的录像,搞色情活动等。这些出现在农村的不良社会现象,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给农村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五)法制观念淡薄。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学法,用法的积极性有了提高,法制意识有了所增强。但也有相当部分农民法制观念淡薄,金钱至上、见利忘义、为富不仁,一些地方盗窃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十分猖獗。绑架杀人、抢劫等恶性刑事案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卖淫嫖娼、吸毒贩毒,有的地方宗教势力抬头。形成地方一霸、有的农民甚至有组织、有“领导”地盗窃国家资产,干起路霸的罪恶勾当,形成黑社会势力性质,群众没有安全感,对人民的生命安全带来了隐患,破坏了社会的稳定。二、农民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社会转型时期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由于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转型时期。法制制度和管理手段还不够完善,还存在社会秩序、道德失范、收入分配不公平不合理。近几年,在政治经济领域,腐败、权钱交易,知法犯法严重。两个文明建设失衡。“一手抓”、“一手软”浮夸风、形式主义盛行,在文化市场娱乐文化严重。缺乏高雅艺术。人们的审美意识低俗,这些现象都困扰着当代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心态,农民身处其间。他们的思想道德意识不能不受到影响。(二)农村内部小环境对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1)农村的思想道德教育满足不了农民的实际需要。目前、省、地、县党委宣传部门还缺乏专门研究和指导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的工作机构。存在对农民思想道德教育研究少,指导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还没有编印既反映中央精神,又结合当地实际、针对强,通俗易懂的宣传教育材料。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出现了断层,有的地区缺少有针对性的。没有一个正规的针对农民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学校及书本,农民除了看电视,基本就没有其他渠道接受思想道德教育,从而导致许多农村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处于“空白”状态。(2)农民素质普遍偏低也阻碍了农民思想建设的步伐农民素质,是指农民这一社会群体或社会阶层的群体素质,是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基本素质。由于历史的制度的、观念的等深层次的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目前农民的基本素质中。最缺少的是科技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农民的政治素质普遍较低。基本的政治常识不了解。不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三)新旧经济体制转轨带来新旧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必然带来利益格局的调整,也必然影响到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被打破,而适应社会市场经济的新的思想道德规范理念又未能及时地在农村广泛建立起来,这种观念转换时期的空白状态,使得许多农民思想上矛盾、行动上困惑;一方面,弄不清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准则与新时期形成的社会思想道德行为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在多元的思想道德观念面前,又分不清正确与错误,这是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中产生不良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三、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路与建议(一)要从理论和实践中注重破立,引导农民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唯物辨证法告诉我们,破与立是辨证统一的,以质的规定性来说,破就是破,立就是立,不能将二者混淆。但它们又是相互联系的一面,破与立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没有破就无所谓立,不破不立,破是立的前提和条件;另一方面,破就是为了立,立往往是破的结果,没有新事物的出现。破也就失去原有的意义。从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来说,也应该是破与立的辨证统一。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新的道德建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必然会遇到旧的思想道德体系的诋毁和破坏。只有彻底破坏旧的思想道德中假,恶、丑,才能确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真、善、美。新时期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特别注重一下四个方面的破与立;一是破除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确立计划生育是基本国策,生儿生女都一样是传后的新观念。二是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观念,立邻里和睦、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良好风尚。近几年,农村邻里纠纷,往往是为了宅基地。甚至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而争吵不休。有的农民自私自利的思想严重,只要“人人为我”不讲“我为人人”的集体主义思想和社会公德,意识淡薄,不关心公益事业,其原因是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错误思想侵蚀。因此,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全面开展社会公德和家庭伦理道德教育,积极倡导助人为乐,邻里和睦、文明礼貌的新风尚。三是破除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搞封建迷信的旧思想,确立科学文明,移风易俗的新风尚。四要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要崇尚科学,相信科学,运用科学。总之,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破与立的结合,从理论上澄清是非。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把大道理讲透,小道理讲够,歪道理讲臭,帮助农民分清是非。只有这样,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才能收到实效。(二)要注重农村思想建设道德的外化治标和内化治本的有机结合,坚持标本兼治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教育人、引导人、以人为本的教育工作。所以思想道德建设的外化治标操作,就是致力与人的行为活动表现和行为,即以思想道德规范约束、儆戒、谴责人们的行为;思想道德建设内化治本操作,就是致力于人的心理意识、内在素质乃至行为准则,即正面地引导和施教。促使人们自觉地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外化治标和内化治本的有机统一,构成思想道德建设操作的完整系统,当前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对农民普遍关注又带倾向性的社会道德问题认真治理。特别是通过对不道德的行为批判和惩罚,以儆效尤,使人们明辨善恶是非。例如,对农村出现的众群赌博、卖淫嫖娼、贩卖毒吸毒、封建迷信、奢侈浪费社会丑恶现象,夺取有力措施进行综合整治,使这些丑恶现象在农村逐步消除,创造一个扬善惩恶、尚美鄙丑、扶正祛邪的社会氛围。要从正面加强教育和引导、使人们确定坚定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所以对于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比较难。为了提高农民思想道德水平,具体地说,要做好以下教育:(1)抓好农村主体意识教育。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水平,取决于农民的认识和参与意识的程度,只有加强农民的主体意识教育,使农民充分认识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极端性,才能激发农民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2)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帮助农民确立新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加强社会公德教育,就是要引导农民增强公德意识、弘扬农村传统的优秀纯朴的民风,讲文明、讲礼貌。对农民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就是要使农民以良好的职业心态走向市场、树立诚实有信、公平竞争、文明经营、合法致富的职业道德观念,自觉抵制损人利己、损公肥私、坑蒙拐骗等不道德行为。对农民进行家庭美德教育,就是要农民确立良好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正确处理家庭内部矛盾,正确处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赡养老人、教育子女、互敬互爱、和睦相处。(3)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制教育,培养农民的民主法制观念。加大普法力度,要高度重视农村法制教育,教育农民知法、守法懂法、用法的良好习惯。(三)抓住根本深入持久地对农民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农民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一是坚持不懈地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教育。要把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农民的任务落实到农村基层。引导广大农村干部自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二是要坚持不懈的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应教育农民认清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三是坚持不懈地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农民讲文明、讲礼貌、讲诚信、见义用勇、助人为乐,逐步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秩序和健康的社会风气。四是要坚持不懈的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当前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新形势下,更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引导作用,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以及世界各国道德建设的有益经验,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针对当前道德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深刻全面地表达公民的道德要求,以发人深省、生动活泼的新闻宣传形式,在全社会营造公民恪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的良好舆论氛围。
总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不断加强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建设,彻底改掉不良作风和习惯,才能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