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镇远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时间:2020-12-19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对镇远古城保护与开发的思考
中共镇远县委办公室唐晓峰

历史文化名城是历史的记录与再现,是民族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保护并开发好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永恒关注的话题。镇远,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班子都十分重视对现有文物的保护和利用,特别是近几年,县委、县政府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大力开展古城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古城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必要性
(一)历史悠久。镇远,是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自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无阳县开始,历代王朝都在这里设县、建州、置府、立卫。镇远因地处湘黔水陆交通要道,自元代起设驿站,办理水陆联运,明代屯兵数万,军旅往来,商贾云集,成为中原西通滇黔至缅甸、印度等南亚国家“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明清时期成为黔东地区政治、军事、商业、文化的“西南一大都会”。
(二)文化底蕴丰厚。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镇远作为一个地处云贵高原边缘,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在黔东南、在贵州,乃至在全国都是为数不多的,特别是其丰富的古代水陆军事文化、水陆商贾文化、中西方宗教文化、中原汉文化与当地苗、侗、土家族等少数民族文化的相互并存与相互交融,以及其独特古朴的建筑文化、朴实浓郁的民风民俗文化和原生态的少数民族文化等,共同形成了镇远独具特色的多元文化,它就像一幅历史的画卷和历史的教科书,记载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生存与发展的一个个历史足迹。
(三)文物古迹众多。在历史的长河中,它积淀了丰富的文物古迹、古朴的建筑风格。目前,仍有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
(四)保护古城是发展镇远旅游的必然要求。县委、县政府从时代发展以及镇远县实际出发,响亮地提出了“文化旅游兴县”战略。同时,州委、州政府确定的“四圈一区”发展战略中的镇远历史文化暨氵舞阳河山水风光旅游经济圈的定位,给镇远发展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该县有丰蕴的历史文化,必须加以保护,保护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同时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保护好了文化才能更好地发展旅游,而发展旅游又是镇远当前立足县情抓发展的必由之路。
二、古城保护与开发采取的措施
历史是不可再生的,具有无价之宝,它们是脆弱的,需要我们去呵护,它们在时间的风雨剥蚀中寻求完整,它们在现代人的生活活动中渴求保持真我,只有保持真我才是真正地保持历史,它们渴望被人理解,需要人们去观赏它,发挥自身的价值,为现代人的经济服务。近几年,我县依托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实施旅游精品战略,以“凸显地域文化特色、打造古朴秀美镇远、建设生态美好家园”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古城基础设施、环境风貌建设、提升古城文化品位和改善人居环境,着力推进卫城、府城风貌整治工作。
(一)科学编制古城保护规划。该县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古城保护理念。相继委托权威机构编制了《镇远县县城区总体规划》、《镇远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保护详规,进一步完善了古城规划。目前,该县已形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古城保护专项规划、历史街区控制性详规、民居修缮规划等较为完整的古城保护规划体系。
(二)加大古城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围绕古城保护与开发的中心目标,以创建新型工业城市和发展壮大旅游产业为契机,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着力做好古城的保护与开发。一是重点做好古城府城历史区打造,延续古城历史文脉,重显古城悠久的街道空间风貌。首先,为使步行街真正发挥功能和作用,相继启动了青龙大桥建设,解决江古乡和铁溪景区的进出通道。其次,将历史街区定位为文化旅游休闲一条街,主要经营文化旅游商品,逐步营造古色古香的历史氛围。二是加大古城区及沿河风貌整治力度。重点实施卫城片区河滨步行街改造、杨柳湾河滨绿化及府城临河立面改造等工程,重现历史风貌。三是着力恢复古码头和古民居。目前,完成了冲子口、禹门、吉祥祠等码头的恢复工程,保护和整修了古巷道、古城垣、风火山墙和古门楼以及古泉井。同时,通过经济、行政和市场等手段,收回了“天后宫”、“周达文故居”、“全家大院”、“邹公祠”、“谭公馆”、“和平村”等5处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逐一进行修复。启动实施了付家西院、杨茂兴大院、仁寿宫、上官民宅等古民居的修缮和恢复工作。四是坚持古城保护与新区开发相结合,通过资本置换和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大大小菜园新区、小田溪新区开发力度,积极拓展城市发挥空间,降低古城区人口密度。
(三)加大环境整治力度,着力打造美丽镇远。按照省州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整脏治乱”,着力打造古城干净、整洁的市容市貌;实施了古城街区综合管线下埋和商业街路面整修工程,拆除沿河两岸乱搭乱建的建筑物、构建物等170多栋(处),完成了新大桥至祝圣桥的沿街、沿河立面风貌整治和保护350栋,完成卫城河滨绿化步行道建设890米,逐步恢复历史街区的历史风貌。结合石漠化治理项目的实施,加大对古城区周边的荒山绿化工程。同时,投入3000余万元将城区6家高能耗污染企业迁入黔东工业园区,还古城一片宁静和洁净。
(四)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镇远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要求,先后两次投资完成府卫两城道路改造,投资修建了舞阳文化园广场、大菜园市民休闲广场和火车站站房及站前广场,新修舞阳河大桥连接了大小菜园,启动了县城污水处理工程,完成了垃圾填埋场工程的前期工作;实施了舞阳河灯饰亮化工程,镇远古城夜景成为古城旅游的新亮点。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古城保护与开发中,虽然我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程度制约着工作的开展。
(一)保护与开发资金短缺,影响了古城改造进程。古城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目前,我县古城改造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县级财政,而该县财力有限,无法对古城进行大规模的文化保护和旧城改造与开发。
(二)文物古迹损毁较严重,亟需维修整治。古城的保护,我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但由于地方财力和技术水平的局限,致使众多的传统文化和文物未得到有效的传承、修复和维护,甚至有些已处于即将消亡的边缘,如令公庙、北极宫、谭公馆、紫皇阁以及大量的古民居等;还有一些图片、有史料记载的标志性古建筑,如文庙、文明书院、府衙、县衙、牌楼、门楼和观景亭等都急需修复。
(三)人口压力较大,给古城改造带来较大的困难。目前,镇远古城承担镇远县政治、经济、文化、服务等功能,县城共有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6万余人,古城地势狭窄,发展空间较小。而一些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仍在古城核心区内办公,不利于还原古城区历史原貌。
(四)古城改造缺乏必要的技术人才和专业施工队伍,特别是在修旧如旧和建筑工艺等方面,难以达到恢复修建的效果和目的。
四、加快古城保护开发的几点建议
历史是人类灵魂的凝结,丰厚的历史文化,是祖辈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财富。“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保护与开发不仅是城市建设中一个不可忽略的要素,更是镇远扩大知名度,发展文化旅游业的一张王牌。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坚持正确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基本思路,探索一条把昔日文明和当代成就以及大自然之美纳入一个整体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之路。
(一)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编制高标准古城保护规划。制定科学的规划是实施名城保护的前提。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牵扯到各方面的利益,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强制力进行约束,是很难得以落实的。为此,应遵照国家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有关规定,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和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编制详实的古城保护规划。规划突出xx文化和兵城、水城的特点,将古城保护开发规划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与旅游发展规划衔接,同时明确《规划》实施主体、管理单位、责权范围,使保护规划能真正落到实处。
(二)坚持多元化融资,市场化运营丰富的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是一项高投入的公益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多渠道筹资。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把名城建设作为城市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规划编制、项目立项、资金安排、政策调节上给予充分考虑,通过社会捐资、股份筹资等多种形式,广泛动员社会资金参与古城建设。应采取招商引资等多种形式筹措资金,按规划要求对古城墙遗址、周边遗迹和城内标志性遗迹进行修复,建设古城墙景点,与孙子兵法城连为一体,形成旅游景区。同时,将部分古迹景区委托企业运营,以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坚持多条腿走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依托县历史文化研究会,加大镇远文化研究力度,充实队伍,发挥民间爱好者的作用,收集、挖掘、整理和保存与历史文化名城和镇远文化相关的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碑史料,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故事、传说、民歌、民谣等。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二是加大对民族民间和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以镇远历史文化为主题,加强对旅游产品研制和开发。三是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协会,设立专项资金,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构筑以镇远历史文化与民俗历史文化为特色的文化框架。
(四)坚持多形式宣传,进一步理顺古城保护工作机制。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叫响“保护古城,我有责任”的口号。聘请有关专家,成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指导小组,对古城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给予指导,研究出台古城保护开发管理办法,进一步理顺古城保护开发管理体制,组织协调古城保护与开发中的有关问题,尽快把古城保护开发纳入法制化的轨道。
(五)加快新城建设,疏散古城人口,缓解古城人口压力。目前,州委、州政府已在青溪、羊坪一带规划建设一个20万人口的新型工业城市。这需要我们形成“保护古城建新城”共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过程中,统一思想,形成全县上下共同保护古城建设新城的强大力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