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制约因素研究

时间:2021-06-17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村镇银行的大力发展对解决民族地区金融覆盖率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不断的经营过程中摸清民族地区金融市场脉搏,找准业务定位,发现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解决,对于村镇银行在民族地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意义重大。

关键词:民族地区;制约因素;市场定位;村镇银行

少数民族地区大多地处偏远,发展滞后,经济的增长点过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与我国其他地区有一定差距,农民获得良好的金融资源变得更加困难。2006年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村地区开展民营银行业务。但是作为与老牌金融机构不完全相同的村镇银行,在近些年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本文从村镇银行市场定位角度出发,对影响村镇银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村镇银行在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定位

从创建村镇银行的指导政策《意见》以及《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我们可以把村镇银行的定位做一个概括:

1.村镇银行的产权结构

村镇银行的产权结构是多元化的,同时又是股份制银行,在结构上需要有一家境内银行也金融机构作为发起人。村镇银行鼓励各种资本到农村为当地农户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为了村镇银行健康的发展在股权方面规定单一境内金融机构的持股不能少于20%,单一自然人,其它非银行企业法人及关联方合计持股比例不能高于10%。持股但凡超过5%,都要经监管机构批准。

2.管理结构

村镇银行是股份制银行,从产权结构的相关规定可以看出。在村镇银行的业务运行中,实行简洁、灵活的公司治理方式。

3.业务目标

在少数民族地区扎根的村镇银行,需要在产权结构和管理结构遵循《意见》和《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在市场定位主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民和小商户,少数民族自然条件的相对恶劣以及产业结构的单一等条件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水平较低,金融补给的严重不足使得村镇银行在面对的是一个缺位的金融市场,在帮助农户及小微企业的同时对自己自身的发展也相对有利。

二、西部民族地区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群众认知度低,吸收存款艰难

近些年民族地区金融市场的主力是农业银行、农村合作信用社及邮政储蓄银行等老牌金融机构,所以对于村镇银行的进入缺乏了解,在农村居民眼中的认可度低。另外村镇银行不能让农民对其资金实力放心,吸收储蓄的难度较大。村镇银行没能加入银行统一结算网络,当地居民都要到固定的业务点去办理业务,这也降低了居民存钱的热情。村民对村镇银行的宗旨、定位等情况不了解,也让当地居民不敢把钱存在村镇银行担心受骗。这些都不利于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2.抗风险能力弱

民族地区经济欠发达,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差,农民还款的意愿和能力较低。村镇银行的主要业务是支农支小,定位的原因造成贷款主要是以信用贷款为主,银行的规模小,贷款客户笔数多,市场占有率低,这就加大了经营的风险。另外农民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特别墙强,自身对灾害的抵御能力很弱,加之农业保险体系没有完全成型,村镇银行的信贷业务中存在严重的风险隐患,道德风险极易形成。

3.服务对象偏离定位

村镇银行作为一种类似社区银行的新型金融机构,其定位就是服务三农,业务开展也是围绕农户进行的,但是目前有些村镇银行偏离了宗旨,出现了盈利与政策之间的矛盾。村镇银行是“自负盈亏”的独立的企业法人,发起人与出资人自然需要讲求投资回报率,自然而然会把追求利润最大化作为首要目标。但是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农业、农村经济本身就是风险巨大的弱势经济,自然条件和市场对其影响巨大,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村镇银行如果履行服务三农的宗旨,效益方面就很低。找不到一个利益与服务宗旨的平衡点,造成一部分村镇银行偏离其服务宗旨,把追逐利益最大化作为了首要目标。导致很多贷款不能发放到有需要的农户手里,另外民族地区授信,担保能力都表较低,这也一定程度的限制了村镇银行扎根农村服务“三农”的水平。

4.服务创新和金融产品不足

民族地区设立村镇银行能缓解当地农牧民“贷款难”的问题,但是并不应该忽略很多农牧民希望得到更多金融服务的想法。目前一大部分村镇银行盈利的渠道少,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业务发展还是以传统的贷款业务为主,老牌的金融机构能够开展的很多业务如银联卡业务、银行承兑汇票在村镇银行无法实现。服务手段方面有些村镇担保和抵押模式不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改变不了民族地区居民缺少抵押物品的现状,满足不了当地居民的融资需要。资金缺乏已经成为困扰民族地区产业发展,脱贫致富的障碍。

三、促进村镇银行发展的建议

1.努力增加自身公信力,拓展吸存途径

村镇银行在民族地区的设立,地域优势是比较明显的,村镇银行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当地居民进行业务宣传。让少数民族居民了解村镇银行设立的意义与目标,提升村镇银行的认可度。除了国家及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信贷支持,努力降低自身运营成本外。还应让员工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对于有存款意愿的客户进行挖掘。此外如北川富民村镇银行吸收股东存款、政府存款等方法也值得借鉴。

2.加强抗风险能力

村镇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是需要改善的,相关部门应当积极参与改善村镇银行的外部环境,除了人民银行的支持以外,可以通过风险补偿机制和存款保证金制度这样的政策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在加强风险管理方面,村镇银行的定位决定了其抗风险能力较弱,所以谨慎的经营才能保证村镇银行健康有序的发展,从制度到建立风险管理机制,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可能性,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增强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明确村镇银行的定位

村镇行的发起者在没找到政策和利润的平衡点之前趋利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作为服务“三农而设立的村镇银行,主要的目的就是为农户服务,这个根本方向不能动摇,不然村镇银行的设立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民族地区应当群力群策为村镇银行的发展平衡点找到切实可行的策略,从加强所得税、营业税等研究,提出减税等方面的激励方式。

4.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

民族地区金融产品单一的问题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这方面应当逐步开班保险、代理、银行卡等方面的业务,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同时创新金融服务方面如根据是滴情况设定小额信贷的标准、,灵活的设计信贷的品种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逐步将这些成功的经验推广到“三农”的各个地方。在担保抵押方面,民族地区担保抵押的物品少,不能及时提供给农户金融服务是村镇银行发展的又一问题。首先政府部门在这一问题上要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设置各级从上而下的担保机构,完善各项担保制度,创新担保方式与其他金融机构信息共享以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度。民族地区可考虑与国家政策结合,沿用信用担保方式,如北川富民村镇银行采取的合作社担保,一个产业相关客户成立合作社,合作社参与者互相担保,每个人无需抵押就可进行小额贷款。这样的经验值得在民族地区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世春:金融资源配置失衡条件下的小额信贷发展模式选择,《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第4期

[2]焦瑾璞阎伟杨骏:小额信贷及小额信贷组织探讨,金融时报2005年10月20、27日、11月3、10日

[3]唐红娟李树杰:标准小额信贷:理论、问题与对策,《农村金融》2008年第7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