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虽然我国近几年在财政审计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存在不足。本文通过对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以及财政审计发展趋势进行财政审计分析。
关键词:财政;审计;问题;对策;趋势
财政审计主要从预算安排、资金分配、财政或者主管部门下拨一直到项目单位具体使用等进行审查,同时揭示预算管理、分配方式、内部监管以及使用效益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国对国家财政收支实行审计监督的制度,对强化审计监督在国家财政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健全和完善政府审计监督机制,提高审计监督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树立审计机关权威,推进审计工作走向法制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1.财政审计存在的问题
1.1审计方法滞后影响财政审计质量的提高
目前我国的财政审计的传统方法仍在运用,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较少,事后查处较多;分析较少,查处问题较多。信息系统的审查方法运用的不够深入,导致审计工作深度不够。
1.2法规体系不健全给财政审计带来困难
我国有些法规、制度比较陈旧,有些甚至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当前形势的需要。审计部门制定的体制较少,新出台的财政改革新体制过于原则、不够具体以及可操作性相对较差。除此之外,审计理论基本上都是些概念性的东西,实践性较差,这样也给财政审计带来了一些困难。
1.3人员素质无法适应现代审计的要求
最近这几年,虽然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还没有达到现代审计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审计人员对于单个项目审计的观点还是存在的,审计人员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宏观意识。我国审计人员的专业结构知识还有待提高,审计人员主要是财会专业毕业的,而计算机方面的人员较少。审计人员将实际与理论结合的能力还待提高。
1.4审计监督存在空白
目前审计署的审计力量,只能审到省级国税,我国县以上国税局的数量不少,但是每年审计相对较少。省以下的市、县、乡三级国税机关,审计署是没有人力进行审计的,形成监督“空白”。
1.5财政审计综合性宏观性分析不够
目前,我国审计就操作而言,在拨款和预算收支的核审上花费较多的时间,主要是把精力放在大案子上,而在部门预算上花费时间过少。对深层次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还不够重视。对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起了阻碍作用。就当前的基本情况而言,就审计搞审计多,就项目审项目多,就问题查处问题多,不管是从完善法规、保障国民经济健康运行还是从促进转变政府职能、深化体制改革等角度考虑都不够。
2.对策
2.1加强审计体系法规建设
首先,应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相关的法规应及时修改,达到满足社会需求;其次,提高财政立法的工作效率,建立切实可行的法规计划;再次,维护财政法规的统一性。
2.2改进财政审计的工作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审计中的作用。完全实现以计算机为辅助工具的审计方法,使财政审计能够适应科技的发展,并用于现代信息,变粗放型的审计为集约型的审计,变事后审计为事中审计,变就地审计为远程审计,提高财政审计的工作效率。
2.3加强审计信息化
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实现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审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促进了审计技术的发展。加强审计人员对相关软件的应用,组织交流学习是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措施。
中国海油自1982年成立以来,由一家单纯从事油气开采的上游公司,发展成为主业突出、产业链完整的综合型能源集团,形成了上游、中下游、专业技术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新能源等产业板块,现有员工5.7万人。从2003年到2009年,中国海油销售收入从521亿元上升到2218亿元;利润总额从144亿元增加至520亿元;总资产从1167亿元上升到5247亿元;净资产从676亿元增加至3240亿元;国内油气产量从2601万吨提高到4766万吨。公司2009年在《财富》杂志“全球500强”排名318位。
在中国海油内外部审计中,信息化已经成为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结合、全面审计和专项审计的互补,逐步建立起中国海油信息化监察体系,不仅用IT技术提高审计效率而且通过IT审计规避系统风险、提高服务级别、满足业务需要和低成本战略。主要审计的内容包括专项审计制度合规性、法律遵从性、数据准确性、系统完整性、信息安全性和风险。
2.4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由于审计信息化的实现,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那么基本的专业知识是对审计人员最基础的要求,简单的计算机操作也已经不能满足审计信息化的要求。因此,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开展多种内容、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培训,既扩大了计算机培训的覆盖面,也促进了审计人员计算机技能的进一步提高。实现审计信息化需要审计人员来完成的,那么人员整体素质要求是关键。如何提高人员的素质?首先,审计人员要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提高自身对审计信息化的认识水平和计算机技能;其次,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使其能熟练的掌握计算机技能,以满足审计信息化的要求。
3.财政审计的发展趋势
当前社会公众对财政审计期望和要求都很高。传统的财政审计局限于预算内、外、专项财政收支和负债审计,对于社会公众的期望和需求无法满足,不能全面尽到财政审计的社会责任。而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涵盖了一般性财政资金,体现政府意图的视同政府性资金和政府承担兜底责任的政府性资金。可以说,与政府有关的,对政府综合财力有影响的一切资金和资金运动及其真实、安全、合法、绩效等情况全部纳入了财政审计的监督范围,审计的深度与广度大为扩张,能够从整体上看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的状况,通过全部政府性资金收支结构、主要支出方向、资金的重点投向、变化趋势等方面的深入分析,基本上可以回答社会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不负社会公众的期望,担负起财政审计监督的社会责任。
因此,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财政审计必然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黄成琚.新形势下如何搞好财政审计[J].山东审计.2003,(04).
[2]赵刚.深化财政审计的几点思考[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2,(10).
[3]黄道国.财政审计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03,(06).
[4]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是财政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吉林省审计厅财政审计处.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