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效果测量_会计审计论文

时间:2021-06-2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化已经成为证券监管者、证券交易所、财务报表编制者及使用者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协调化则有很大的弹性,它不要求采用千篇一律的方法,而是允许有国家间的差异,因此近年来在国际上各国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文分析了国内研究现状并述评,认为我国国际准则协调步伐加快,提出我国现阶段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时机尚未成熟。

关键词:会计;会计国际协调;述评

对于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通过评价可以准确把握会计国际协调的方向、进度和效果。鉴于会计国际化与会计信息质量可能存在的冲突,我们必须一贯坚持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需求为标准,对会计国际化过程实施动态评估,并对会计国际化的具体策略进行及时的微调,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会计国际化的战略目标。本文利用经验数据研究我国的会计国际协调评价问题,期望能够完善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研究成果,为政策制定部门提供有益的证据。
一、我国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
1、关于相对价值相关性
BaoandChow(1999)发现基于国际会计准则的会计盈余和净资产数据比我国会计准则更具信息含量。但也有的研究认为本土的会计准则更有用。
2、关于增量价值相关性
该领域已引起了我国关注,并取得了为数不多,但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成果,如潘琰等(2003)、支晓强(2004)。徐经长,姚淑瑜,毛新述(2004)就净利润的双重披露差异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企业会计制度》及随后一系列会计准则颁布和修订后,境内外净资产差异与净利润差异之间的联系明显降低,仅有净利润之间的国际协调还不足以说明会计信息总体上已经实现国际协调,单纯从净利润的角度来研究会计标准的国际协调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检验
国内已经有成果触及了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检验问题。这些研究都是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角度出发,通过评价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或相关性在协调化进程中是否有所提高,以检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
王建新(2005)在杨鹤等(2003)的基础上进行了纵向研究,借用了盈余管理研究思想,以操控性应计项目的金额大小来衡量会计盈余质量的高低,着眼于会计国际协调是否能提高会计盈余的可靠性。冯淑萍、应唯(2005)分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会计国际协调的必然性,探讨了对我国会计国际协调过程中存在认识误区和协调中应注意的问题,指出要正确分析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的差异,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并引导社会各界正确理解会计标准和运用会计信息。
为了检验我国会计国际协调是否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应该从可比性和相关性出发,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经验评价的重点确定为协调程度测量和市场反应检验。协调程度测量是研究我国会计信息在协调后的国际可比性,包括对会计准则协调程度的测量(此部分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果)和对会计实务协调程度的测量。市场反应检验是在我国的资本市场上检验会计国际协调引起的市场反应,包括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会计准则的价值相关性比较,以及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效果检验。前者通过横向的价值相关性比较以证实两种会计准则中的哪一种对投资者更有用,从而为我国选择国际会计准则作为协调导向寻找市场证据,后者在纵向上研究近年来我国会计国际协调的努力是否切实提高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选择适当的实证方法并加以改进,运用我国数据进行经验分析。
三、我国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
最近二十年来,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步伐大大加快,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会计的国际化进程也明显加快。而且在整个会计国际协调和我国会计改革过程中,我国实际上一直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与此同时,在境外上市的企业已经达到83家,它们中的大多数也需要向境外投资者提供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这些在境外上市的公司通过改组上市后,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告则在沟通境外投资者方面起到十分积极的纽带作用。
四、我国应分步分内容缩小与国际准则的差异
我国会计改革和会计准则的制定进程取决于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完善,会计准则体系会自然而然地发展与完善,并缩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差异。与此同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如公司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也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修改、调整、完善,为我国会计改革减少法律障碍。当今世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大趋势,尤其是在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到了应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列中,我国也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机会,跟上会计国际化的步伐,而不是被动等待。但从上述对我国会计环境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阶段要全面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时机尚未成熟。政策部门在积极推进会计计量原则国际协调的同时,也不应忽视披露规范的协调,努力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准则制定者可以利用量化方法设定理想的会计国际协调度,并与现实的协调度相比较,发现“协调不足”和“协调过度”的领域,以有针对性地制定会计国际协调策略。
会计准则协调仍是会计实务协调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国际可比性,政府部门应当一如既往地加强会计准则的建设和国际协调;随着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国际会计准则是适合本土环境的,并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国际协调能够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我国会计国际协调应当继续坚持以国际会计准则为导向。检验会计国际协调效果时,选择《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为研究契机,构建会计国际协调经验评价框架,重点研究会计国际协调度测量和市场反应检验。针对经验研究的结果,为今后我国的会计国际协调进程提出政策性建议,对于正确把握我国的会计国际化水平、保证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常勋.解读国际会计协调化,会计研究[J],2007(12).
[2]冯淑萍.中国对于国际会计协调的基本态度与所面临的问题,会计研究[J],2009(1).
[3]王建新.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协调进程及其效果研究——基于沪深AB股的经验证据,会计研究[J],2007(6).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