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算化的日益普及,审计手段已经过传统的手工查帐审计逐渐向机审计过渡。计算机审计在促进审计执法行为规范化的同时,也对自身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计算机审计对审计执法行为规范化的促进作用
计算机审计需要在实践中逐步加以规范,同时,计算机审计的开展,也极大地促进了审计规范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各级审计机关执法到位、执法规范、依法行政。其作用突出体现在:
(一)实现审计治理规范化。计算机审计治理软件的采用使审计治理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过往上下级审计机关传递治理信息主要依靠红头文件等纸性材料,现在变成了传送数据包。上级审计机关可以通过审计治理软件,地进行审计分工,规定审计权责,利用电子数据包调控下级的工作;下级审计机关也可以在同一的计算机系统内,利用软件的各项特定功能规范有序地进行审计治理工作。如,审计署外资司开发的外资审计治理平台为此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已实现了外资项目治理全程电子化,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均可在联网的外资审计治理平台上,完成外资项目立项、审计授权、计划统计、档案治理等日常工作。这种由计算机技术带来的审计治理模式,使审计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范和有序,亦可进步工作效率。
(二)保证审计作业规范化。审计指南是审计经验的结晶,贯彻审计指南是降低审计风险,进步审计成果,规范审计行为,促进依法行政的有效。将审计指南纳进计算机审计系统,利用软件提供的导向作用,审计职员能够较快地编制规范的审计程序,并在实施时,规范地进行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如,全国外资审计部分使用的审计作业平台(署外资司开发)内置了电子化的《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审计操纵指南》,使审计职员能够结合实际,据之编制审计方案,并按审计指南的规程科学规范地实施审计。
(三)促进审计文档规范化。审计过程形成的各类审计文书数目较大,种类繁多。利用计算机系统将这些常用的审计方案、工作底稿、审计报告等文书制成标准化的模板,形成审计文书模板库。审计职员在实施审计时,可以结合实际调用模板编制文书,既进步了审计效率和质量,又保证了全部审计文档标准一致,进步档案治理水平。
(四)便于审计质量监视规范化。现代计算机技术使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软件系统提供的操纵权限控制功能,在各审计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如针对审计工作底稿,可在审计职员编制、主审复核、部分负责人审定等各环节设立控制点,在计算机系统内使未履行各步复核程序的底稿,无法进进审计报告编制环节。各级领导可以按照系统预先设定的不同权限,在不具体审计职员操纵的基础上,对其工作实行适时监控。上机操纵日志,则记录下了审计职员的作业痕迹,有利于审计责任的跟踪检查,计算机审计使审计质量监视更加规范有效。
(五)进步审计结果的层次。国家审计作为高层次综合的监视部分,审计已由传统的资产负债损益审计向经济责任审计、效益审计等多元化方向。在这些新兴各类审计中,需要对被审单位各个阶段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以评估治理者经济责任,分析或项目的经济效益。需要在宏观层面上对整个行业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分析,以揭示其宏观经济运行及治理体制等方面的。采用计算机技术可以使我们在审前调查的基础上,精心制定统计指标体系,然后制成审计单项统计软件发给各审计小组收集数据,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保证了数据一致性、完整性。如署司几年来在组织全国金融审计中,一直是审前下发同一的审计单项统计软件,收到了较好效果。各审计小组收集到的原始数据上传汇总后,可以采用计算机中的多种数据挖掘技术,高效能、规范化地进行审计分析。
二、机审计规范化的构想
广泛利用计算机技术是审计的主要特征和趋势,计算机审计已进进加速发展阶段,但计算机审计方面的法制建设相对滞后。我国还没有计算机审计准则,有关计算机审计的规范也大多是笼统的原则性的。从实际工作出发,笔者以为开展计算机审计,首先应制定如下几项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