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及文学及趋势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关于文化相关文学评论论文,关于世纪交汇点上的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文化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当今世界,全球化正以其不可阻挡之势席卷各国,给不同国家和地域,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以及日常生活等方面带来剧烈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这种变化更加迅猛,成为世纪之交最引人注目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它的出现预示了什么样的文化前景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是否会给我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带来深刻转变在这一影响力极大的趋势之下,人文知识分子应作出怎样的价值选择应如何立身行事、握笔立言由于它的影响渗透到我们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也影响到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学,对这一趋势下的种种文化现象作出深刻的反思,便成为人文知识分子在跨入新世纪时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这些意义重大的问题,也引起了我国从事文学研究工作的学者的极大关注.1999年9月25日至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学评论》编辑部、武汉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和湖北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主办的"全球化趋势中的文学与人"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和郧阳师专举行.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全球化趋势的种种表现及其本质特性,全球化给我们的生存处境和精神文化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文学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命运和现实境遇,以及从事文学创作和研究的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应对这一世界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讨会主要围绕以下论题展开.
全球化趋势中人的生存状态与精神境遇
全球化现象是否已成为我们的经济文化事实和生活现实,我们是否已置身于一个全球化的强大趋势之中,对于这些问题,与会专家基本上达成共识,并无异议.我们从日常生活中西方世界科技产品和商品文化的渗透与弥漫,从国际互联网乃至学术领域的西方话语等诸多现象,或多或少能得到关于全球化的感性认识.然而,"全球化"作为理论研讨的核心概念,则必须得到较为明确的界定和辨析.《文学评论》主编钱中文在题为《全球化、主流文化、多元文化与人的精神家园》的中心发言中,首先对"全球化"与"一体化"和"同一化"等概念的不同含义进行了辨析,又对全球化现象的内在实质及其与"主流文化"、"多元文化"等话语的关系加以阐释,在此基础上展开对全球化趋势带来的一系列文化和伦理困境的全面论述.钱中文将詹姆逊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与吉登斯的"现代性扩张"论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吉登斯以抽象的"现代性扩张"来阐释全球化现象,他的全球化理论给人造成的一种普遍错觉是把"全球化"等同于"同一化"和"一体化".全球化这种表面形式上的一体化和同一化掩盖着的是更深层次上的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非同质性关系.在全球化与主流文化和多元文化关系问题上,他认为"主流文化"之说不过是西方中心论的话语翻新,它也体现为对于全球一体化的理论宣扬.我们应认清全球化趋势的实质,坚持独立的立场,也应承认和吸取全球化中的科技因素等合理有用部分.论及全球化趋势与人的精神家园关系问题时,钱中文对全球化所带来的现代文化和人的危机深表忧虑.他全面阐述了危机的各种表现:如政治暴力、战争灾祸对人的理想的毁灭,物质对人的挤压等,与此相应的是人的价值的瓦解,行为的失范,信仰的崩溃,同情心与道德良知的沦丧以及人性的麻木与残忍等.他又阐述了科学、道德与文艺的关系,提出文化救赎的命题.钱中文强调当今全球化趋势中文艺的重大使命和功能,重申了人文知识分子守护人类精神家园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文学评论》副主编胡明就全球化趋势中技术的扩张与人的精神家园的矛盾冲突以及两者的关系问题进行论述.他认为这种矛盾造成人类精神家园的萎缩,尽管如此,我们仍应强调人的基本人文精神的培养.另一方面,他又对全球化趋势中人类的精神文化前景不无忧虑与悲观,认为真正的人类精神文明在电脑问世之前均已完成,很难再产生更经典的、代表人类心灵新进步的成果.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如何一同步入新的时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樊星从地域文化角度提出问题:全球化趋势中,一方面地域界限变得十分模糊,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意识又得到空前强化.比如目前经济最强盛的美国,南部各州独立意识的高涨就是明显例子.一体化的前景值得怀疑.钱中文表示赞同,他认为地域文化界限是很难消除的,国家之间更不可能,即使是信息社会也无法完全办到.他不同意关于世界各国文化最终将统一为一种文化的论断.民族文化的个性特色一直得到保持和捍卫,并将继续如此.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陆耀东对文化和文学上实现全球一体化的可能性持明确的否定态度.一个重要根据就是语言不可能彻底同一化.他以德国和卢森堡的语言为例论证语言顽强的惰性和不可消除的地域差异性,并得出结论:文化和文学的全球一体化不可能彻底实现.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易竹贤从人的自由本质角度对全球文化一体化实现的可能性进行质疑.他指出,人类文化的趋同与趋异是同时并行、辩证发展的,不可能只有趋同.民族文化是不会消失的,文学亦如此.无论是全球化、文学,还是精神家园,其核心是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其自由本质.现代资本主义文明在全球的发展和扩张,一定程度上造成物对人的控制,束缚人的自由,使人丧失其本质,人的精神家园变得萎缩.人的自由本质决定了人对束缚和压制的反抗.文学可为人类摆脱物的奴役而获得自由发挥一定作用.它在保卫和扩大精神家园中可做的工作,仍然是发展人的自由.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在题为《文学的焦虑与我们的立场》的报告中,也论述了全球化的意识形态性及文化和文学全球一体化之不可能性.他认为:全球化并不意味着世界的大同和平等,而是意味着另一种霸权.其意识形态特征被种种美妙言辞所掩盖.我们不知不觉接受文化一体化的现实.我们正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也感受其威慑.应承认全球化对长期封闭的民族是难得的机会,但不应忽视其新的意识形态性和不平等关系,以及其中蕴涵的危机.谢冕随后指出,文化的全球化趋势虽难以阻挡,但其自身包含背谬性,包括即时与永久,复制与原创,浅薄与深刻的背谬.文学和文化全球化一体化最终是不可能实现的,原因有二:一、文学的特性建立在差异性和个性基础上,一体化有悖于文学的根本特性,二、文化传统的稳定性是民族赖以支撑的基础,否则是不可想象的.他还认为,文化的全球化虽势不可挡,却不可能得到彻底实现.
虽然不少学者对全球文化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予以否定,对全球化可能带来的人类前景颇为忧虑,或通过怀疑其能否最终完成而作出使人略感慰藉的描述,但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陈晓明在报告中对全球化的人类前景表示乐观.他认为,尽管全球化趋势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对此,学者们的忧虑也有必要,但正因为全球化的到来,人类联手抵御灾难和风险的能力也在增强.全球化趋势下,一方面跨国力量在扩张中,削弱了民族国家及其政治力量,另一方面,跨国力量在扩张之中对民族国家的寄生性和依赖性也同步增长.陈晓明对全球化时代人类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的能力颇有信心,并认为,对全球化时代进行描述也为文学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福建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南帆在题为《电子时代的文学》的报告中,就全球化问题的一个个案,即电子时代的到来对人类生存方式的改变及其对书写文化的冲击提出见解.他认为,电子媒介系统正剧烈地改变既有的文化形态,创立新的社会组织形式,重新配置一系列社会集团的经济地位和相互关系,解除种种文化封锁,同时派生种种新的无形桎梏.传统的社会是一个由书写文化组织起来的社会.书写文化调集了自己的英雄,包括作家、诗人在内.电影等影像文化代表着另一种符号体系的崛起,对书写文化形成巨大压力,并以其更为感性化之媒体优势承担强大的意识形态功能.南帆借马尔库塞关于艺术的改造现实与逃避现实的双重功能的理论说明电子媒体对人的生存方式的影响.数码技术制造的"虚拟生存"空间,为人提供了逃避现实、消愁释闷的更大的可能性,同时也于无形中产生人们意想不到的价值支配功能.他进一步指出,现代技术的历史很大程度地与某些集团的利益或者某个迫切的社会主题联系在一起.电子时代解放与控制双重交织.电子媒介系统一直在缩短与大众的距离,并成功地制造出某种民主气息,较之书写文化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在另一方面,电子媒介所制造的"民主"不过是现代技术与种种权力体系互相依赖与互相协商的暂时性后果.武汉大学中文系昌切博士就南帆关于电子媒介系统改变书写历史这一说法提出商榷.昌切认为:电子传媒出现之后,很多作家以机,仍在写作,但看不出其创作究竟有多大改变.此外,媒体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历史,也值得怀疑.不可否认媒体的发展与民主化进程有一定联系,但民主的核心精神自古希腊以来一直如此.南帆对提问作出回应:使用电脑写作仍然是依照书写习惯运作,与笔写文本并无差别,而真正以计算机进行的电子制作与此截然不同.电子媒体系统的发展意味着技术与商业控制力量的加强.比如,我们在网上阅读"超文本",就受到计算机专家的潜在控制,就进入了权力斗争的领域.他在回答提问时再次强调了电子媒介系统对历史的影响作用.
全球化趋势下中国文学的现状与难题
全球化作为一个重要论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虽为时不长,但全球化过程却早已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写下自己并不短暂的历史,中国文学也早已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之中,然而我们以前的研究却缺乏这样的视野.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此重新观照20世纪中国文学,或许能得到新的启示.研讨会中,这一观点被学者们多次强调.
陈晓明在题为《全球化的分裂与中国文学的特殊经验》的报告中,论述了中国文学早已存在于其中却一直受到研究者忽视的全球化前景.他认为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寻找全球化经验比较困难,因为作家在创作时很少考虑和涉及这一命题.有些作家试图在全球化语境中书写中国经验,但他们将全球化与中国经验连接的方式是复杂、悖论和时空错位式的,没有将两者构成内在关联.他们对全球化的感觉属于初步印象,思考也未能展开.我们一直认为当代文学文化与全球化没有关系,而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即现当代文学一直在一个全球化语境中进行,却始终被遮蔽.如五六十年代的社会主义叙事与全球冷战背景关系密切.从这个背景出发可使我们重新发掘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复杂性和丰富性,获得新的认识.中国参与现代性叙事时,一直试图超越民族主义,却又靠调动了民族主义资源并剥离民众的民族文化身份的方式完成,这一复杂现象值得研究.中国处于边缘区域,造成其进入全球化的困难与表达方式的复杂.因此,有必要强调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全球化眼光.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程光炜教授认同陈晓明的观点.也指出我们应充分考虑到全球化问题的复杂性.全球化不应作为一个结论性问题,而是一个探索性问题,是一种可能性的思路和视野.
《文学评论》编辑部董之林博士认为:西方全球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套独特的语码和思路.与全球化密切相关的一些关 键 词 ,如多元文化主义、他者、反本质主义、文化身份等,以及与之有关的理论,并不是西方知识分子从书斋里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针对西方现代的本土实践提出的,对我们颇有参考价值.当代部分作品涉及全球化经验,但作家们并未充分意识到.全球化问题给我们提供了切入文化和历史的新的角度.对于一些文学现象,如阿来的《尘埃落定》、阎连科的《日光流年》,用以前的诸如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真实和反真实等语码似不足以阐释.西方全球化理论和思路同我们虽有文化上的隔阂,但也有相通的经验.
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陈美兰在题为《全球化趋向:中国文学的处境与应对》的报告中,肯定了全球化视野对我们研究中国文学的意义,但指出,全球化并不是一个空泛的命题,而是与具体历史阶段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我们的讨论必须结合具体历史阶段全球化的不同特点以及中国特有的现实,对此,需要更多的反思.全球化经历了较长的历史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5世纪到19世纪,以大英帝国的扩张为主,第二阶段从1880年至1972年,是世界经济领域里美国获得主宰地位的过程,伴以世界各国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运动,第三阶段是70年代开始的全球多
关于文化相关文学评论 论文,关于世纪交汇点上的问题意识与人文关怀相关自考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参考文献:
护理人文关怀论文
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两次人文社科管。人文社科论文格式安徽径,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和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已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为a级特色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国。
人文关怀护理论文
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两次人文社科管。人文社科论文格式安徽径,优质护理示范服务和电子病历试点医院,已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医院;附属第二医院为a级特色精神病专科医院,是国。
临终关怀护理论文
近5年),序号姓名论文题目发表刊物时间1姜小鹰《急救护理学》教学方法设计与效果评价中华护理教育已录用2。护理部分二,与临终关怀的区别,三,姑息护理的范围,第二节2016年中国姑息护。
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郑州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
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郑州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论文
大学生法律意识论文郑州神,科学素养,公正的品质,综合分析素养,法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
人文修养论文
验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两次人文社科管。人文社科论文发表学校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国家和我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
大学生公德意识论文
律意识和法律至上的法治精神;精通法律,熟悉法律和相关业务.,3.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业生应特别具备以。大学生环保意识论文简介。
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
生军事训练的大力支持,认真组织实施,增强军训实效.,突出抓好空军国防生军政训。大学生安全意识论文漫画组下,初中生生命安全意识薄弱,动辄与他人打架,不尊重他人的生命.遇到不如意事。
增强法律意识论文
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法学和法律实务之中.毕业生应特别具备以。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论文青岛化是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之一.,c.小人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