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文学及为什么要写及政治环境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文学方面论文范本,与陈芳明:守望台湾文学三十年相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文学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从木栅山中的台北政治大学台文所图书室望去,101像是待寻访的古塔,氤氲于台北梅雨季的山岚之中.陈芳明的书桌就摆在这方天然取景框前,背后满排满架是1895年以来台湾岛内出版的文学珍本.
他捐献的这两万多册台湾文学藏书,每一册在什么位置,都像是在他心里有一幅精确的地图.书架上露出一本杨牧的诗集初刻版,让他的眼光骤然停驻,“这本不该放这里”.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核实,果然没错.
近年两岸来往频繁,面对大陆来客,他笑指架上一套地下翻印的1973年版《鲁迅全集》(当时在岛内是禁书),“这套《鲁迅全集》我读过好多遍,尤其是《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这几册,那是我最革命的时期.”
陈芳明早年师从将台湾文学推向英语世界的教母级人物齐邦媛,此后受左翼思想浸染,在上世纪70年代因反对台湾地位操于大国之手,一度走出读书室而投身政治运动;文学观也随之一变,继而为“本土派”宗师叶石涛(著有
文学方面论文范本
曾经心怀改造民进党“过度的意识形态气息”的他入仕未久,经历前后两任党主席许信良与施明德之后,终敌不过对现实政治的失落,“我知道那里不是我的久留之地,就选择离开.”此后十年山中寒窗,著成一套五十万言的《台湾新文学史》,乃三十年来首度系统地为岛内文学立传.做文学评论的他,笔下是迂缓柔软的,全然不同于做政论时的快笔,敛藏起了批评的锋芒.
如今已年过六旬,陈芳明仍保持着年轻人一般通宵工作、白日迟起的习惯;时而可在校园的枫树大道上见到他的身影,健步如飞犹在壮年,只有俯下身捡拾树叶时,头顶露出的一圈白发,才让人意识到这位台湾文学守护者已近暮年. 一笔三十年的欠债
落叶夹藏在籍册之间当作书签,是陈芳明束发读书时即养成的习惯.翻开早年珍藏的初版陈映真早期小说《我的弟弟康雄》,书里掉落的一瓣枯叶.书幅的空白页上,还粘了一张剪报,那是《中报》1986年9月刊载的黄碧云对作者的访谈.
彼时尚在海外求学的陈芳明,已开始酝酿一桩宏大的文学工程.在《联合文学》上发表的《台湾新文学史的建构与分期》提出的“后殖民”史观较之传统“本土派”更能兼收并蓄,是他为这项书写计划的投石问路之作.岂料文章甫一刊登,即招来久已淡出江湖的陈映真的猛烈抨击.
熄灭了二十年的“乡土文学”之争一夜间重燃,而论敌则从平辈之间,转到了师友辈.那是陈芳明成长于斯的年代,美国介入中南半岛的越战终结与蒋介石的去世同年,岛内的政治体制出现松动,一夜之间生出遭遗弃的羞愤,夹带着被松绑的快感.
对于陈芳明来说,陈映真对上世纪六十年代文革造成的惨剧选择性盲视,和台湾自五十年代以降所受的全盘西化的强制,都是同样地难于接受.这种充满悖论的挣扎甚至渗透进了他这一辈人的审美取向,在陈芳明与同学高信疆(后主持《中国时报》副刊)创立的“龙族诗社”里,他们既倾心于现代诗浓烈、大胆的意向,又想要摆脱弦、洛夫诗歌中西化的烙印.
这样的困扰一直延续到文学史的书写中,支配着陈芳明对台湾文学与社会互动的思考,“虽然在成长过程中见证了现代主义的发展,但当这个新世代能够独立思考时,台湾的政治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何寻找精神出口,就成为重要课题”.
时至今日,触抚陈映真旧作的书页,仍能感到陈芳明历久的纠结,“他的每一本书我都太熟了.他也是我这辈子仅有的、可敬的论敌.战后三十年来,还未有过一场论战能够如此放胆触探思想的禁区.”
岛内左、右思潮的分途,使得文学品评标准的差异变本加厉.陈芳明始于三十年前的书写宏图,“两度遭遇现实政治的打击”.第一次是1979年美丽岛事件发生,使得这个从书面习得的自由主义者,一度怀疑起文学的“现代主义”背后的政治操控;第二次是在2006年,陈水扁当政时被曝贪腐案件,又使得这位长年的民主追求者,反思过度强调“现实观照”,反而强化了政治对文学价值的绑架.
直到 “乡土文学论战”二十周年纪念会上,他愕然发现同在台上就坐的,右边是时任《文讯》杂志主编(国民党主办文学杂志)李瑞腾,左边是历来被视为“统派”文论家的吕正惠.当堂主持人则是他的英文老师齐邦援,昔日的恩师再次向这位弟子张开了臂膀,动情地说:“芳明,我们一直在等你回来.”
“我们一个是国民党的,一个是民进党的,一个是统派的,三个不同的政治主张的人坐在一起,如果是十年前或者是二十年前,这样的场景是不可能出现的.齐先生讲到那席话,真的让我突然就惊醒了,是什么让我们坐在一起的?就是文学本身.” “往前看”的文学史
退而入山中著书的陈芳明,于今交出上下两编的《台湾新文学史》(2011年初版,2013年修订版),终算清了一笔与自己的旧账.这部积三十年之功完成的大书,从体例看却是一部难以入类的“非典型”著作,有一副“既像理论论著,又像教科书”的面貌.
说它像理论著作,因全书骨架沿袭自三十年前那场论战的宏大叙事,显示出全景式的强硬逻辑整合力.诸如对朱天文、朱天心姐妹的品评,不仅被置于1949年后两岸分途的写实主义语境中,更上溯至林海音、琦君开启,李昂、陈雪等下承的女性书写谱系中加以检视,兑现了他当年发愿“要为女性作家翻案”的支票.
说他像教科书,在巨细无靡地辟出不同时期“女性文学”、“流亡文学”等文章下,几乎以辞书条目般的方式,遍举了上百位台湾文学作者和多达千数的书目罗列.哪怕是身份偏僻、在国内认知不足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学,也被梳理为上中下三代.
如此宽泛的书写谱系,也引致了另一种质疑的声音.作家唐诺就生怕这一做法可能殃及全书品质,“芳明老师的书写充满善意,但写史为什么要写到现在,那些本身价值未有定论的作品值得立传么?” 讲到文学标准的争议,陈芳明翻转着手中叶柄,如初愈之人谈论一场尚不遥远的疾病.而在这部一再延搁的文学史书的写过程中,他的文学原则和品位也几经颠覆,“我想文学应该是往前看的,而不是往后看的,往后看是看前人的经验,可是往前看是看到新的尝试,新的灵魂的诞生,那才是重要的.”
返台后常年担任《联合报》、《中国时报》等各大文学奖评委的陈芳明,常常为了年轻作者的“出头”而与其他评委争得火花四溅,他自言“一部让人眼目清亮的作品,你忍不住为他‘拉票’,评委之间的意见不一,其实也是文学观点的碰撞”.他在政大的同事、台湾文学批评家尉天骢说,“陈芳明原具有诗人的性格,一旦落到现实中,便像波德莱尔所描写的信天翁那样笑骂由人”.
在文学体制内扮演一言九鼎的角色,也迫使他在学院重拾文学研究时,几乎恢复了年少时期的“大运动量”阅读,现在仍保持着每周10本、每年逾500册的当代文学阅读量.平日最喜挨个把同一作者各个时期的作品在案头一字排开,进行“全集式地扫荡”;常常以浩瀚的阅读,换回书写中的一个小节.
每遇拍案好文,一激动起来,他就忍不住技痒,信笔为那些初露头角的年轻作者在杂志上鼓噪.甚至一位1989年诞生的年轻诗人凌宇轩也被收入了《新文学史》,提及初读时的战栗,陈芳明如今一头稀疏的白发也随着轻晃的脑袋而摇曳生姿起来.
以政论的直言快口著称的他,下笔文学则显示出温柔长者的敦厚.陈芳明自解,“对于当权者,你批评他、骂他永远不会太快,等他下台你再表彰其功勋,也不嫌迟;但对于作家就相反,他好的时候就赶快鼓励他,他不好的时候就不要讲话,因为我相信一个作家,不是一天造成的,他是慢慢累积的.以他24岁写出的东西,如果我们再给他24年,到48岁,他也还很年轻,那可能是一个作家最好的时候.” 南都周刊 陈芳明
“没有革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从人文”
南都周刊:你当初抱着参与台湾社会民主化进程的雄心回到岛内,在短暂的从政生涯后迅即转投入文化领域,出于怎样的考虑?
陈芳明:我回到台湾已经知道台湾社会改变了,可是我人还没有改变,我好像还是被压迫,还是被放逐的那个读书人.流亡的那个状态,我那时候还怀抱着革命的梦,那是最幼稚的时期,所以我一看到现在喊革命的人,就知道他们很幼稚,我曾经就是这样子过来的.我写过一本散文集叫做《梦的终点》,就是很强烈地告诉我的朋友,我那个革命梦已经到达终点了,因为我知道台湾没有革命的条件.因为没有革命的条件,我们就应该从人文.我想文化并不是用口号呐喊,也不是用党的政策去规范,它是自然而然从民间生长出来的.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文学的论文范本 | 大学生适用: | 学年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8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中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我常常讲一个社会文化会到达某一个高度,并不是由某一个人或者某个刊物来主导的,更不是一个政党就可以去左右的,它是点点滴滴非常琐碎的,可以是慢慢累积起来到达一个高度.如果有一个机缘到了,需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这个文化高度就可以跟它对话.
南都周刊:在你的那段从政生涯中,是否曾试图把个人的文化抱负投入到政治身份的运用当中?
陈芳明:我正式回到台湾是1992年,担任民进党文宣部的主任.那个时候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社会整个的变化不可能只是政治文化,如果文化不能解决这个社会的问题,恐怕政治问题一定会很麻烦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在民进党的时候,希望能够改造党的形象,它不可能是一个永远在街头运动的党,我想它能不能改造成一个有文化意图的党.
在1993年,我举办了民进党第一次所谓的文化会议,那大概也是民进党唯一的一次,我邀请了当时主管国民党文化政策的李瑞腾先生.我要他来的时候,他也吓一跳,他从来没有想到过,像民进党这样很意识形态的党,怎么可能会邀国民党去参加文化会议.那次座谈,我还跟李瑞腾有过一次辩论.那个辩论很小,但是交锋以后就知道两个人都很善辩,跟我接近的人慢慢了解我是一个自由主义者.所以对各种思想我都能够接受,也愿意接触.
南都周刊:你以一个同时身兼过文化政策制定者和文学批评家的角度来看,社会制度剧烈变动的背后,在台湾的文学体制延续下来的积极因素是什么?
陈芳明:台湾的文学奖有公正的地方,评审的过程是公开的.像大陆很多奖项的过程就不是这样的.这个和台湾是不一样的,台湾是很开放的.而且我们台湾的文学奖每个县市都有,每个学校都有.所以你可以看得出来,有些比较大的文学奖,比如说台北文学奖,那些得奖者一定是在最为重要报纸里面得过奖,而且其实他们都已经是各个基层奖项的获得者,他可能是高雄的,可能是某一个学校的.所以这个是不断筛选的机制.参加评审的人要讲出道理,为什么投他,他的优点在哪.这就是一种博弈.每个评审会讲出我为什么喜欢他,或者不喜欢他,都要说出来.所以我想在台湾,一个新生代的作家诞生的时候,他是经过筛选才出来的.这个是台湾的文学基础. 陈芳明作品
《台湾新文学史》(上)
2011年11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
《台湾新文学史》(下)
2011年11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
《昨夜雪深几许》
2008年8月
(台湾)印刻文学
《现代主义及其不满》
2013年8月
(台湾)联经出版社
陈芳明
(1947.6.10 - )
当代台湾文学研究学者、现任“国立政治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专任教授,“施敏辉”是他众多笔名中的一个,作品有《台湾新文学史》、《掌中地图》、《昨夜雪深几许》等.
该文出处:http://www.sxsky.net/wenxue/xddwx/402499.html
文学方面汉语言文学论文摘要,关于陈芳明:守望台湾文学三十年相关论文范本参考文献:
陈光中 法学概论
法学概论业年限8年.,2.主干学科与核心课程,主干学科: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核心课程:管理学原理,政治学,法学概论,行政管理学,政府经济学,行政组织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计算机网络 陈鸣
x基础》,《数据库程序设计》等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计算机网络专业《网络操作系统》陈向群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702379计算机网络管理3《计算机网络管理》雷震甲经济科学出版。
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
编,法律出版社2016年8月第二版;,《刑事诉讼法学》,陈光中主。刑事诉讼法学浙江师范大学《刑事诉讼法学》考试卷(a卷),(2016—2016学年第1学期),考试形式:闭卷使用学生。
大学计算机基础 张洪明
对信息的编。大学计算机基础系计算机系戴高旭主任李大海教授电话:4561790电话:4561791以上这个例子,适应于大学应届毕业生,证明人一位是系主任,一位是任课教。
国际经济法学 陈安
2:1-。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重构 ,注释:,杨泽伟.新国际经济秩序政治与法律分析.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0页.,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当代文学论文题目
言题目:香港作家的台湾经验与台湾书写,李瑞腾,讲者简介:李瑞腾,湾南投人,民国四十一年)生.中国文化大学文学硕士,博士.曾任教德明商专,文化大学,淡江大学;并任商工日报》副刊主编,。
现代文学鉴赏论文
识 rxismstudiesofcass:文学编/冷溶主编;江蓝生,陈佳贵,黄浩涛副主编.--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30页;24c。音乐鉴赏论文学校任课教师简介,赵幼明,担。
陈安论国际经济法学
论国际投资法中的国民待遇问题”和“类似”的情况。,参考文献:,陈安主编:《国际经济法学专论》(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版。刘笋著:《国际投资保护的国际法制》,法律出版。论《国际经。
港台文学论文
文写作与研究,李炳林教授,外506d,(1-9周),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高级英汉/汉英口译实践,陈。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台湾文学,文学院edepartment9。
欧美文学论文
文写作与研究,李炳林教授,外506d,(1-9周),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高级英汉/汉英口译实践,陈。文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台湾文学,文学院edepartment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