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丁俊发在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的讲话2002年10月,中国物流学会在广东南海召开了第一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200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往年我在会上就提出,要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开玉成国物流理论研究最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今年的论文投稿十分踊跃,水平大有进步,涉及的面极为广泛,涌现了不少新人,这种欣欣向荣的局面十分可喜。我想利用这一机会讲三个题目。一、关于中国物流理论研究在2002年的年会上,我曾提出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重点:(1)物流定义(2)物流规划与物流政策(3)物流本钱与物流统计信息体系(4)传统企业流程再造和业务转型(5)物流市场与需求(6)供给链理论(7)物流信息化(8)物流技术、装备及标准化(9)物流人才教育和学科建设(10)国外物流发展趋势一年来,研究的情况如何?从今年征集的200多篇论文来看,基本上都在这10个方面。但有新的扩展,如突发事件中的物流研究、关于物流的数学模型与经济核算方法等。我以为特别取得较大进展的是以下六个方面:第一,物流基础理论研究对物流、物流产业、物流企业、企业物流、物流行业的基本概念,包括其内含与外延的研究;对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对供给链与物流、电子商务与物流、采购与物流相互关系的研究;物流系统论与物流价值论的研究;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的研究;物流与国际贸易的研究;物流与大通关的研究等等,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第二,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最广,有一些新的突破,比如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本钱研究,运作模式研究,物流外包研究,物流企业竞争力研究,工贸企业物流流程再造研究,传统运输与仓储企业向第三方物流服务转型研究,第四方物流研究,物流过程各方利益冲突的产生与解决方案研究等等。第三,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在编辑今年的《中国物流年鉴》时,我感到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的内容比较饱满,说明了各行各业都在关注物流的发展,如汽车物流、家电物流、药品物流、烟草物流、连锁物流、食品物流、粮食品流、邮政物流、港口物流、it物流、服装物流、航空物流、交通物流以及长三角物流、珠三角物流、环渤海物流、中部物流、西部物流、开发区、保税区物流等等。交通部为此专门拨款1000万元。很多部分的研究开始从宏观层面向中观与微观层面展开。第四,物流市场研究物流市场如何形成,物流环境包括哪些要素,物流资源如何进进市场达到优化组合与公道配置,不同行业物流市场的供需分析,物流市场主体、客体、载体与中介组织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促进物流外包的研究等等。第五,供给链治理研究供给链治理是经济运行中一个新的模式,今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被供给链之间的竞争所代替,供给链是什么,供给链治理的要素有哪些,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如何进行供给链设计,物流与供给链治理的关系等等,这方面的研究固然相对还比较薄弱,但已经起步,并取得可喜进展。第六,物流信息化与标准化研究信息化与标准化都是中国物流发展中的瓶颈,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如何在物流业发展中充分应用各种信息网络技术,如何使中国物流标准化并与国际接轨,已有不少研究成果。我以为,中国物流理论研究起步不晚,但存在的题目是研究不深不广,这几年物流业快速发展,更显得理论预备不足,实践走到了理论的前面,这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怎么办?作为物流理论工作者,应当迎难而上,勇挑重担,推进物流理论研究,使中国物流业的发展有一个较好的理论指导。这里应该提倡学术评论、批评与争论,营造一个鼓励创新的学术氛围。下一步物流理论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我以为是以下十二个方面:第一,物流基础理论与方***研究第二,物流经济学及学科建设研究第三,物流发展的战略规划与相关政策的研究第四,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研究第五,物流信息化研究第六,物流标准化研究第七,行业物流与区域物流研究第八,国际物流研究第九,采购与供给链治理研究第十,物流市场研究第十一,物流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第十二,应急物流与军地合作的战略研究我希看,全国从事物流理论研究的同道们,在物流业发展的实践中,善于总结,勇于创新,把中国物流理论研究推向一个新水平,走向世界,确立自己的地位。二、关于推进中国物流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如何推进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经过这几年的积极探索。我们以为,主要要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第一,制定中国物流发展大纲。要不要做这件事本身就有争论,但我很赞赏日本政府的做法,制定“综合物流施策大纲”与“新综合物流施策大纲”是十分必要与正确的,实践证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国事一个转型国家,国家有一个物流发展大纲十分重要。这个大纲实际上是一个指导性意见,有目标,有措施,有要求,但完全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规划。我们已参与了原国家计委组织的中国物流规划草案的起草。现在国家计委已改成国家发改委,我们强烈呼吁把这一工作继续下往,争取以国务院名义发布中国物流发展大纲。第二,出台物流产业政策。原国家经贸委已着手调研物流业发展产业政策,有关部委也在研究行业物流的产业政策,一些省市在制定地区性物流规划时也出台了一些产业政策。这些产业政策涉及到市场准进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融资政策、标准化政策、投资政策、外资合作政策等等。但由于全国没有同一的政策,有些矛盾已十分突出。2003年全国政协专门组织一个小组调研物流题目,由石万鹏同道牵头,主要调研两大题目,一是中国物流业的治理体制,二是中国物流业发展的产业政策,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积极参与了这一工作。但根据历史的经验,国家同一出台一些政策比较难,我们主张先在地方上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地方性政策,同时在某些领域实现全国性的个别突破。我以为这是有可能的。第三,推进以信息化、标准化为重点的物流现代化建设。信息网络化与标准化是现代物流技术发展两大关键,信息网络技术是现代物流生命线,而物流标准化则是促进整合、进步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本钱的桥梁。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案例来推进物流的信息网络化。对于物流标准化,已经成立全国物流技术标准委员会与全国物流信息标准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标委会已共同启动了建立物流标准体系表的课题。我们深信,在全国标准化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一定能扎扎实实的向前推进,但这要得到有关部分、行业与企业的大力支持。物流的现代化除信息化与标准化以外,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物流治理的现代化,一是个物流技术装备的现代化,这两项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第四,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2001年,我们提出了启动中国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的设想,分三个层次,一是学历教育,二是继续教育,三是岗位培训。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已开了三届全国高校物流教学研讨会,成立了中国物流学会人才培训专业委员会。在教育部支持下,已有47所大学开设了物流治理与物流工程专业,多层次、多模式、多目标的物流学历教育体系已初步形成。在职教育目前固然比较混乱,但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巨大的需求,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在劳动部指导下,已制定物流师标准,并已发布。物流师培训明年将在全国规范运作。国外的一些物流师证书教育也在引进,作为一种补充。上岗资格培训目前还未启动,由于涉及的部分、涉及的岗位太多,需要专门研究。第五,推动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发展,繁荣物流市场。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推动,创造一种环境,特别是培育与发展物流市场的环境,使企业真正进进市场,企业在物流市场的运作水平决定一切。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通过评选“中国物流示范工程”与“中国物流实验基地”来以点带面,榜样的气力是无穷的。同时通过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的发展来带动行业物流发展,推动区域物流发展,并与国际物流接轨。第六,建立中国物流统计信息系统。物流统计是政府宏观决策的需要,是国内外物流企业市场猜测的需要。一些地方已经做了不少积极的探索,上海已建立了统计体系,北京也进行了物流的调查。2002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安排中国物流信息中心完成了全国物流信息统计系统研究。我们希看国家统计局把物流统计列进政府统计范围。同时,我们也在积极探索,在中国建立采购经理指数的可行性,已取得重要进展,另外为了给政府经济部分、给行业、给企业、给教学科研单位提供权威信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每年编辑出版《中国物流年鉴》与《中国物流发展报告》。第七,抓好物流科技进步。现代物流业既然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中必然有科技生产力。在科技部支持下,已批准设立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包括科技进步奖与科学发明奖。国家2020年科技中长期规划中,已把物流科技单列为服务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已与团中心合作,在光华科技基金会下设立“中国物流发展专项基金”,宗旨就是推进物流科技的发展,希看得到全社会的支持。第八,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理论又指导实践。中国从1978年引进物流概念以来,物流理论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但由于客观环境所限,难以深进,影响也不够广泛,在最近几年,物流理论研究才进进一个新阶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每年一次的“中国物流学术年会”,通过“中国物流专家论坛”,通过专题理论研讨会,大力推进物流理论研究,在全国物流理论界的努力下,出现了百花齐放,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九,注重物流知识普及与***导向。要发展物流首先就要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物流,懂得什么是物流才能知道怎么往干,怎样干得好。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物流学会通过编辑出版物流读物,通过新闻单位加强物流知识普及,并进行正确的***导向,仅北京就有40多个新闻媒体参与了这一行列。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有新闻出版部分的汗马功劳。第十,加强物流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现代物流业是全世界的产业,是一个整体,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各个国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都成立了物流行业组织,无论是企业,还是行业组织,还是大学,都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际物流协会,与国际采购同盟,与各国的物流与采购组织有着广泛的联系,并进行多方面的合作。除此之外,我们还加强了两岸四地物流界的交流与合作。国内很多机构也在进行这一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绩。三、关于物流专门人才物流专门人才我以为可以作不同的区分。从学术与理论研究角度,可以有物流学科带头人,也可以有物流理论专家;从物流实践角度,可以有物流企业家,也可以有物流职业经理。总称物流专家。我在《中国物流》一书中,推荐8位同道为中国第一代物流专家,他们是:李京文、徐寿波、吴润涛、王之泰、吴清一、张文杰、何明珂、王宗喜。我是从学术理论研究范围讲的,他们著书立说,有观点,有创新,对中国物流理论研究作出了贡献。与他们同期的还有一批人,如高博、张卓元、张济民、胡俊明、牟惟仲、张声书、钟志奇、周淑俊、秦毅、詹荷生、王嘉霖、虞和谦、张绪昌、李震中、胡怀邦、黄国雄、陈梅君等同道。推动物流理论与实践的著名经济学家有顾卓新、于光远、柳随年、刘国光、童大林等同道。还有一批有关部委的领导同道。他们都是推动中国物流起步的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这几年,中国的物流业快速推进,涌现出了物流理论研究的新人,他们年富力强,将逐步成为物流学科带头人,成为物流理论研究的骨干气力。比如王佐、汪叫、刘秉镰、朱道立、宋远方、徐天亮、黄有方、王耀球、陈文玲、任兴洲、王薇、戴定一、许胜余、田学军、刘志学、范棣、桂寿平、鞠颂东、翟学魂、翁心刚、邬跃、沈绍基、马士华、张锦、索沪生、王国文、龙军生、刘凯、杨东援、杨长春、杨赞、骆温平、崔介何、董千里、缪立新、陆大明等同道。以上只是我接触的部分同道,还有些没有接触到,这里不可能全列出来。另一类就是物流企业家。这里有二个题目要说明,一是只有著名的物流企业,才能产生物流企业家,二是并不是物流企业的领导都能称得上企业家。什么是企业家,称得上企业家的人不同于一般的治理者与经营者。经济学家把企业家描绘成“在建立与发展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敢于承担经济风险和责任的人”;“凭借自己的洞察力和统帅力,善于从市场的不均衡状态中发现交易机会,从而给生产过程指出方向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进行经营治理的人”。企业家是一种资本,是一种稀缺资源,能称得上物流企业家的,目前很少。我以为中远董事长魏家福、中外运董事长罗开富、中海运总裁李克麟、中外运总裁张斌、中远物流公司总经理叶伟龙、中储总经理洪水坤、大田物流董事长王树生、宝供物流董事长刘武、招商物流董事长丁克义等都可以称得上是物流企业家。他们基本具备了企业家的素质。当然企业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动态的。由于物流企业与企业物流没有排过队,也没有科学的物流企业分类,谁能成为公认的物流企业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培育物流企业家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要创造企业家成长的环境。我以为以上两类物流专家要彼此尊重,彼此学习,团结起来,才能共同完成推进我国物流现代化的重任。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