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及其实现途径探索_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时间:2021-04-0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邓斌四川汽车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2013-2016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研究成果,编号(川教函〔2014〕156号)756。

摘要: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肩负向企业及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使命。本文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为切入点,探究当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从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设、政策引导及扶持方面探索实现途径。

关键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实现途径

一、我国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订单”合作模式是指高校招生前就人才发展方向及培养内容与企业达成共识并签署合同,企业冠名班、冠名培训中心,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制定符合企业需要的培养方案、实训标准、考核等内容。此模式下学生的专业理论及基础技能由高校完成,实际工作经验则在企业完成,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工作、企业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目的。

2.工学交替合作模式

工学交替合作模式主要是开展阶段性教学,以企业职业培训、技能培养、员工交流、高校理论课程教授等为内容、以学期为单位在二者之间交替进行,达到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工学交替合作模式对企业资质要求较高,在短时期内能够接受学生工作能力提升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等不利影响。

3.教学见习合作模式

教学见习合作模式主要应用于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学校和企业依据各自实际安排学生进入企业生产、产品开发、人员管理等环节实习,同时又缓解企业的劳动力紧张问题,在我国劳动密集型企业得到了广泛的使用。

4.顶岗实习合作模式

顶岗实习合作模式即当前高职实施的2+1模式,学生前2年时间主要开展基础理论及专业知识的学习。高职院校根据市场客观规律及企业用人需求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自身成长目标具有清晰而明确的认知。第三学年则进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实现全面培养的目的。

二、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用存在的问题

1.区位优势与职教理念结合不到位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得到了一定的应用。即便如此,西部地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仍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与职教理念结合不到位问题。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均未找到好的契合,其所在区域竞争优势并没有得到完全发挥,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究其原因,从经济发展程度看,西部地区自身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关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职教理念还处于初级应用研究阶段;从价值取向看则在于当前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存在着较大差异,双方之间就人才培养目标分歧协调效果不明显,造成了身处有利区位的企业无法从高职获取与之发展相匹配的人才资源。

2.松散化、短期化倾向较为严重

尽管多元化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能够为企业提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然而,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人才的培养需要等待较长时间(6个月以上),并且在此过程中企业需要为学生培养工作支出部分费用,导致参与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企业经济收益及利润率短期内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校企深度合作之初所签订的劳务合同不具有吸引力及竞争力,致使大量人才流失,企业人才投资充满着不确定性风险。加之当前我国并未就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制定规范性及约束性的法律法规,使得校企合作存在着松散化、短期化倾向。

三、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实现途径

1.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战略伙伴关系就是高职与企业凭借各自的核心能力相互吸引形成的超越一般关系的密切合作共赢关系。一方面高校面向企业,拓展新的服务内涵,探索新的服务模式,为企业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服务。如为企业提供包含企业发展战略、管理、营销咨询、制度建设、人力资源开发、文化建设、品牌定位、公关策划等,帮助企业合理地进行资源优化组合,全面有效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则在高校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等方面给学院以指导。

2.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要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伙伴,关键在于建立合理有效的机制,包括:

(1)利益导向机制。校企深度合作,首先需要解决利益问题。高职、企业之间是否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磋商并达成共识,最终签订人才培养合同书是所有工作的前提与基础。一方面需要企业采用系统、科学的评估方法,遵照收益性、安全性原则来对校企深度合作项目进行评估,以选取具有发展潜力及合作能力的高职;另一方面,高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与企业建立良好利益链条,获得人才培养所需的启动资金。毕竟高职自身不具备生产能力,需要得到利益保证才能开展人才培养。所以,建立长效的利益导向机制是我国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推广使用的关键。

(2)激励驱动机制。校企深度合作模式所要实现的目标即为双方共赢,而利益是推动和深化校企深度合作的源动力。所以激励驱动机制的建设对保障校企深度合作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只要是为高校人才培养或企业文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个人或团体,都应当享受到校企提供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从而激发企业及高职院校员工参与热情,真正将校企深度合作落到实处。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即是指激励驱动机制的重要性。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次机制所发挥的作用将会与日俱增。

(3)合作保障机制。合作保障机制的建立,是校企深度合作模式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基石,需要国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来约束校企双方合作行为,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不会因校企对立而发生损害;还需要校企双方协商建立具有约束性的管理机构,对企业向高职院校双方实施有效监督,并且保障高职院校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加深校企双方之间的合作亲密度,为进一步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对该模式的推广使用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政府引导及政策扶持

(1)政府引导。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离不开政府职能部门强有力的扶持,同时政府职能部门也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引导者以及纠纷裁决者,在二者之间起桥梁、纽带的连接作用。无论是哪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必须建立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并接受社会监督机构及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以确保合作双方不会因为重大分歧而引发激烈对抗,损害彼此合法权益。所以,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用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需要依据市场发展规律,采用行政干预的办法来引导未来一段时期内的人才培养模式,加深校企双方信赖度。同时应该定期对校企双方负责人展开教育培训工作,将世界前延的合作模式传达给双方,以此来不断丰富及完善我国校企深度合作模式。

(2)政策扶持。一方面需要政府职能部门拟定扶持政策,刺激校企双方开展更深程度的合作积极性,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进程,为企业提供优质人才服务;另一方面则需要用政策来明确校企双方之间享受的权利及应履行的义务,使之明确合作方向及内容。

综上所述,校企深度合作对解决我国就业问题、推动校企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在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建立长效机制并充分利用政府职能部门引导及政策扶持,保障校企深度合作能够处在规范化、科学化发展轨道中,以取得理想应用效果,促使校企双方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范青武,郑全英,郑鲲等.“六面一体”立体化校企深度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12):26-30

[2]韦夷,黄国良,粟维斌.以资金为纽带的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及运行机制[J].教育与职业,2014(27):14-16

[www.001lunwen.com/help/48910.html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联系QQ]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