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信息化的典型应用,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选择。但在各地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却遭遇到了一些瓶颈,使得智慧城市建设在社会管理创新上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和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为此,建议从强化“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全面指导“智慧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提高社会管理智慧系统应用水平,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和鼓励智慧城市建设多元参与,促进社会管理协同创新四个方面入手解决问题。
关键词:智慧城市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信息化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对社会管理提出的全新要求。作为信息化典型应用的智慧城市,越来越成为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未来改进管理和服务的重要选择。依托智慧城市的理念,城市政府把信息技术产品、信息技术网络、资源管理、计算模式整合起来,为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成为了推动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切入点和现实路径。
一、智慧城市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契机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在国外,美国、瑞典、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先后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都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依赖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来改变城市未来发展蓝图的计划。而在国内,在国家部委的支持与引导下,许多城市纷纷提出并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智慧城市试点已达到497个,其中:住房城乡建设部智慧城市试点两批290个,科技部智慧城市试点20个;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消费试点68个;国家发展改革委信息惠民试点80个;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宽带中国”示范城市39个(数据来源于成都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研究报告《加快成都智慧城市建设课题研究报告》)。智慧城市建设是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平台和手段,表现在:
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迎合了社会管理创新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一方面,社会管理需要通过信息技术来整合资源;另一方面,社会管理需要信息技术来达到调配资源的目的。在国外,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管理当中,如美国将其应用于公共服务与安全领域,使得实时交互信息处理能力与应急反应速度得以提升。而在我国,以上海、北京为代表的多个城市也已开始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管理创新中。智慧城市充分利用移动通信、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实时感测、分析、处理、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数据和信息,特别是整合并联通政府、社区、企业等原有独立的信息系统,为城市运营管理提供随需应变的决策支持与执行工具,将“智慧服务”融入城市民生的方方面面,实现城市运行的全面和谐。如目前大力推广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个缩影。
二是智慧城市建设对于社会管理创新具有积极的正功能。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理顺社会关系。通过建立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信息与决策的有效对接,加快信息传递与保真,社会管理部门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可以获得较为准确的社会信息,使得社情民意更加具有广泛性与时效性,为进一步做出科学决策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挖掘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与执政服务能力;最后,智慧城市建设有助于完善社会管理机制。通过在社会管理部门与公众之间架起的沟通渠道,从而有效解决二者信息不对称问题。信息技术促进了管理部门事务处理的公开性与透明性,进一步规范了管理行为。
二、当前智慧城市建设环境下社会管理创新的瓶颈
瓶颈一:智慧城市建设本身存在问题导致社会管理创新受阻
目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可避免存在诸多问题。在建设模式上主要还是政府牵着自上而下的推进,过多地从政府部门角度出发,旨在解决政府部门的办公问题、业务问题,而很少从市民、企业的角度,以其需求来推进。在推进机制上,由于意识、体制和技术等原因,跨部门、跨产业链的合作机制缺乏,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协同共享问题尚未解决。此外,信息资源共享的相关标准体系不健全,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等来约束和指导,各行业、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自行其是,条块分割较为普遍,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不易实现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的共享,导致智慧城市建设中主题分散、主线缺乏、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继而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步伐与效果。
瓶颈二: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有待进一步融合共享
近几年来,各地大力推进人口和法人等四大基础库以及信用信息等专业信息库建设,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公众需求的增长,社会管理的跨部门数据共享与交换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但是跨部门数据整合较难、数据共享平台建设相对滞后和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管理办法还不够完善等,导致了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比较困难,基础数据难于系统掌握,许多资源被闲置和浪费,社会管理的成本随之提高,也限制了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
瓶颈三: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有待提高
针对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各地普遍加强了在综治、市政、交通、城管等领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提升了社会管理效能。如市民融合服务平台、数字城管系统平台等等社会管理创新信息系统和解决方案,既满足了数字时代城市公众的数字生活新需求,又满足了信息社会政府公共服务的创新要求。但这些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都存在应用不够深入的问题。以市民融合服务平台为例,尽管它整合了若干便民服务,但只是开放了接口,而并不是数据共享,所提供的公共服务也更多的只是查询功能,因而在应用上暴露出一定的限制性。另外,应用面窄、开放度不够也是社会管理信息系统面临的另一问题。
瓶颈四:社会管理参与主体协作不足
智慧城市的规划、建设、运营与管理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并进行合理分工。根据智慧城市的特点及发展规律,其主体包括政府、企业与市民,其中企业有运营商、内容与业务提供商及解决方案提供商等,同时他们本身又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用户。政府是智慧城市的倡导者、管理者及应用者;企业是智慧城市的建设与运营的直接参与者;市民是城市的主人,是智慧城市的参与者、体验者和维护者。然而,目前在我国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中,各个主体的角色不明确,且各主体间的协作性不足。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助推器和重要平台,智慧城市建设中主体参与的不充分显然也会相应地影响到社会管理创新中主体参与的积极性。
三、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助力社会管理创新的路径选择
1.强化“智慧城市”建设顶层设计,全面指导“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复杂工程。只有从全局出发做好顶层设计,才能整合整个部门力量,统一思想,使智慧城市建设贴近本城市的发展需要。智慧城市建设不是某个部门的事,否则会使智慧建设方案可能存在先天的局限性,特别是在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情况下无法涵盖城市的宽度、广度和深度,与智慧城市建设的全局性形成差距。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既看到眼前的建设需要,更要看到长远建设要求,既要尊重政府各部门的意见,也要清楚城市百姓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长远期望和城市发展的长期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智慧城市建设的标准、规划,统一指导、协调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城市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步一步来,闭门造车搞不好智慧城市建设。除了要依靠已有的建设经验之外,还要认真学习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思想新内容,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经验。
2.加强社会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创新社会管理模式
必须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广泛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推进集约化建设、强化资源整合、促进共建共享为目标,提高信息基础资源利用率,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满足智慧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新要求。一是加快推进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平台建设。重点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抓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统筹管理,逐步把城管、卫生、工商、税务、规划等单位数据中心纳入云计算中心,完善软硬件支撑平台,实现IT资源的集约建设、弹性扩展、动态分配和资源共享。二是加快开展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交换体系标准建设。研究形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的目录规范和信息目录库,开展信息交换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的制订工作,完善信息资源交换共享管理办法,实现信息资源交换目录资源的互联互访。逐步建设形成广域覆盖、信息动态、整合共享、功能完备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改变以往单位纵向管理的模式,推进社会管理由单一部门处置向多个部门和单位联动和协同处置的新模式转变。
3.提高社会管理智慧系统应用水平,推进社会管理精细化
社会的发展、社会制度的不断革新必然要求社会管理不断朝着科学化、精细化的方向发展。但社会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不充分,必然会使社会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大打折扣。因此,一是要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政务、经济、社会、民生等各领域进行分类谋划,着力建设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养老、智慧文化、智慧旅游等各类平台,提供高效便捷落地有效的智慧应用,实现民众需求与公共服务的零距离无缝对接。二是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展示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应用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物联网等网格化智慧城市管理体系,实现社会管理的流程再造,使社会管理由过去的粗放、被动、分散向高效、敏捷、系统转变,从而实现对社会的精细化管理。
4.鼓励智慧城市建设多元参与,促进社会管理协同创新
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服务导向不明显、公众参与度差是目前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大问题,由此导致智慧城市“难落地、难运营”,无法引起民众的共鸣和助力城市的发展。这显然与社会多元化挑战下社会管理亟需全社会协同参与治理的趋势相背。因此,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信息互动平台,建立有效的民意信息采集和反馈机制,汇聚民众的智慧,增强社会活力,动员社会组织、企业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管理智能化建设。鼓励政务信息服务的外包,支持企业参与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多样化的信息服务。二是要加快政务数据资源开放和服务资源开放,加快推进交通服务、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空间地理、公共安全、金融服务、市场监管、能源环境、文化娱乐等领域数据资源的社会化共享,推动政务服务开放,建设城市服务接入管理统一平台为互联网企业和智慧城市运营企业提供统一的接入服务,实现企业平等接入和统一管理,支持互联网企业和智慧城市运营企业通过不同渠道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服务。三是要注重人才培养,构建智慧城市综合培训体系,面向市民普及培训信息化基本技能,开展智慧城市和网络安全宣传体验活动,提升全民信息化素养和信息安全意识,从而为参与智能化社会管理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杨建武,刘江日.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软科学,2013(01)
[2]陈山枝.关于我国推进智慧城市的思考与建议——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及转型的视角[J],电信科学,2011(27)
[3]郭为.智慧城市,中国的新机遇[J],瞭望,2011(24)
[4]杨健.做好新时期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思考[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3(11)
[5]丁元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做法[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1(05)
[6]刘军政.创新社会管理下的信息技术功能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1)
[7]董礼胜,崔群.整体性治理:一种研究智慧城市的新视角[J],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15(03)
作者简介
紫利群(1969-),女,云南省易门县人,中共丽江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暨市情研究中心主任,在职研究生,讲师,从事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