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打开各大高校图书馆网站,都能看到庞大数量的馆藏介绍,然而在现时代,馆藏利用率不高也都是各馆普遍面临的头疼问题。厦门大学图书馆网站发布的年度报告显示,2017年师生人均借出图书仅7.2册。北京大学图书馆官方网站发布的2015年度报告显示,2011年到2015年连续5年,读者外借图书数量一直处于下降状态。在第十九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浙江大学图书馆相关负责人对记者坦言,该馆图书借阅量每年缩水10%,虽然电子图书借阅量在上升,但却仅一成学生读者有网上阅读习惯[1].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也同样不理想。OCLC发布的报告说,高校84%的用户会使用搜索引擎开始搜索信息,而仅有1%的用户从图书馆网页开始搜索[2].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调查结果,用户用得最多的图书馆数据库是CNKI,其他中外文数据库利用率普遍不高[3].
图书馆人大多从现代信息环境的影响、读者因素等方面来分析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普遍的看法是,数字化阅读时代,新技术给图书馆带来了冲击,读者对图书馆依赖程度降低甚至流失[4];图书馆资源宣传不到位,导致读者不知道图书馆有些什么资源[5];高校教学方式传统,教学环节的文献资源利用没有真正体现[6];读者信息意识淡薄,利用图书馆资源的能力不够,利用积极性不高[7];等等。各种对策也大都从这些原因分析演绎而来。如借助各种媒体和手段或举办专题书展等阅读推广活动,加大图书馆资源宣传力度以提高读者图书馆资源知晓度;通过修改借阅规则、扩大借阅权限等办法鼓励读者借阅;通过新生入馆教育、专题培训、嵌入课程培训等各种读者教育活动提高读者文献信息意识和能力;把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核心能力定位于知识服务以应对现代信息环境对图书情报工作的挑战[8];等等。读者利用图书馆馆藏资源,所要面对的是馆藏文献资源本身,但却很少有人从馆藏资源本身如何表达和呈现给读者这个角度来寻找原因并提出对策。本文希望就此有所尝试。
我们要认识和了解一个人,就需要通过与其进行话语交流来实现。所谓话语即“说的话”.话语理论认为,话语是“所有被书写、被言说的东西、所有引起对话或交谈的东西”,包括语言性话语和非语言性话语(如物态话语、行为话语等),人与世界的关系是话语关系[9].人与人之间通过语词这种语言性话语进行会话,也可通过表情、手势、动作等非语言话语进行交流。人对外界的一切感知活动都可以视为与外界的话语交流活动。我们要了解一本书,就需要阅读书里的文字符号,通过阅读才能实现,这种阅读也是一种会话,一种借助文字符号话语而展开的会话。我们要认识一种物体,就需要观察和感知这种物体的形态、颜色、质地、气味等,这是一种借助物态话语的会话。读者利用图书馆资源,首先得直面图书馆资源,馆藏资源如何向读者进行话语表达,无疑直接影响读者对馆藏资源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影响利用意愿。
话语交流是一种互相平等、互相理解、互相选择的过程[3].常言道:话不投机半句多,知心话儿说不完。能产生和持续的会话离不开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参与会话的各方有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二是各方所表达的话语,能互相清楚感知、能识别、能理解、能选择。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公园里的花草很美,大家都喜欢。这些花草通过形态、颜色、芳香等物态话语表达出来。它们形态各异、五颜六色,即使很远,也能一目了然加以识别;它们芳香四溢,能够沁人心脾;它们外观艳丽,与周围的景色相互映衬,显得十分耀眼夺目。一句话,它们易于识别,易于感知,能直接获得价值体验,能给每个人不同的选择和享受,因而富有吸引力,因而能蜂蝶成群,能吸引四方宾客前来观赏、徜徉其中、流连忘返。
超市是购物中心,其商品也主要以物态话语表达。各种商品极其丰富,虽密集列于货架之上,但却形态各异、色泽有别,正面展示、功用外显,用户很容易识别,能一目了然商品的功用和价值,可直接满足用户所需,加上品牌多样,能为用户提供多方选择。因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用户均能各取所需,对他们形成集聚力,超市也因此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购物中心。
让我们再从话语表达和读者会话角度来审视图书馆馆藏资源:
1.1“藏”得深
图书馆是文献资源馆藏中心。馆藏资源的话语首先是以“藏”的方式表达和呈现给读者的。这里所谓“藏”,在图书馆人普遍看来,乃“收存”、“储藏”之意。但在汉语里,“藏”,也有“躲藏”、“隐藏”、不让人看见或知道之意。稍大的图书馆馆藏图书都有几百万册,数据库收录的文献数量更是大得惊人。读者看到的是密集的书架、密密麻麻的图书期刊排列,还有网上密密麻麻的数据库目录。其中到底藏了些什么,如果不介绍、不花大量时间仔细查看,谁也不知道,也很难知道。读者所需,则是某种或某类具体的文献或文献信息,便深藏其中。他们面对庞大数量的馆藏、跟馆藏话语会话的主要方式,就是“寻找”.有效寻找的前提,是寻者对所寻对象有所知。面对馆藏,读者在目标信息清晰的情况下,还得借助书目查询系统查得索书号,根据索书号锁定目标图书所在书架及摆放位置,否则要想找到所需无疑是大海捞针;如果不了解网上数据库的收录情况,并掌握一定检索方法,要想快速、准确找到目标文献,也会茫然无措。
1.2难识别、难理解
图书、期刊、光盘等,它们的体积普遍较小,并且有着相同的形态,相似的外观,静静地、密密地排列于同样的书架之上,只露出一条极窄的书脊或贴上极小的标签,虽然也有文字标识,但远距离看就如同一条条密密麻麻不同颜色的竖线,如果读者没有锁定明确的目标,从书架旁随意走过,几乎不可能引起对任何“一根线条”的注意,如果不靠近,不仔细查看,也不可能识别和理解这无数“线条”的真正含义。同样,图书馆网上大量数据库名称,并不能反映数据里收录文献的主要内容。如高校图书馆网站数据库目录里普遍有“CNKI系列数据库”、“EBSCO系列数据库”,单看名称显然是无法知道其文献收录范围的,如果不是对这两种数据库有所知甚至有所熟悉,读者是很难愿意花时间去图书馆网上寻找那长长数据库目录里藏着的这两种数据库,甚至很难注意到这两种数据库。
1.3难选择
图书馆馆藏资源不仅总体数量庞大,而且同一种类、同一专题、甚至同一名称、相近名称的图书都可能数量不菲,网上数据库检索出的相似、相关文献就更多了,并非所有相关图书或文献均是读者可读文献,如何快速筛选出最符合读者需要的文献,就成为一大难题。如上所述,由于图书馆网上数据库不仅数量多,而且数据库名称不能有效反映收录范围,除非读者知道和了解,否则是很难选择出适合自己的数据库的,他们不可能花费很多时间去一一尝试了解。许多高校图书馆网站的做法,是在数据库名称后列一段说明文字,说明数据库的收录范文,这就要求读者在利用时得从头至尾阅读数据库目录里各个数据库的收录说明,读者很难花时间去一一阅读各数据库的说明文字并作出选择,而不同数据库的收录范围常常存在重叠,也给读者的选择增加了难度,他们无法判断哪个数据库最能满足自己所需。
1.4价值内隐
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主要是以文字符号记录和传播信息,就算读者从图书馆获取了自己所需要的文献,也并不能直接满足所需,还需要他们利用自己的知识经验仔细阅读文字符号,将文字符号转换为信息和知识。就是说图书馆提供给用户的是文献,而不是信息、知识,其功用价值是内隐的。用户需要的是信息和知识,他们来到图书馆找书、看书、查资料,不仅需要识别文献、选择文献,还需要阅读文献,将文献里的文字符号转化为信息和知识。
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文献信息无所不在,一目了然快速浏览式阅读,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快速获得尽可能多有用的信息,已经成为读者普遍的需要[10].读者所需的文献在图书馆“藏”得太深,就给读者“寻找”带来了困难。馆藏文献的难识别、难理解和难选择,又给读者的“寻找”难上加难。而馆藏文献的价值内隐又需要耗费读者大量的时间、智力和精力。图书之类的文献篇幅很长,需要读者耗费的也就会很多。除非读者有很强的内在动机,否则他们很难投入太多时间、精力和智力去关注馆藏资源,很难与馆藏资源产生会话关系,甚至有需求的读者都可能由于畏难、茫然甚至焦虑而放弃关注和利用图书馆资源,而图书馆也只能被动等待读者自己来寻找和发现。所产生的直接后果,就是读者对图书馆资源的关注度低、利用率低。
从话语表达和会话实现的条件看,要想提高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率,就必须在话语表达上尽可能避免“藏”得太深,必须尽可能“抛头露面”,以引起读者注意,同时要易于识别、易于理解、易于选择,并使深藏的价值尽可能显露出来而为读者所捕捉和感知,以唤起他们利用的内在需要和动机。就是说,馆藏文献也需要积极表现,才能为读者所关注和知晓,才能吸引读者积极利用。所谓表现,就是表示、显现,就是用言语和行为显现出某种思想、感情与态度或让事物显示出某种意义。表现是把内在的思想、感情和意义主动显现出来,是把隐藏的价值主动展示出来。图书馆人应积极作为,让馆藏文献资源的话语表达具有表现性,主动与读者的需要相对接和相契合,以引起他们关注,引导他们利用。
2.1显性化策略
即通过各种话语方式把模糊的馆藏文献信息清晰化,把内在的、隐藏的内容、意义和价值通过语言或行为揭示出来、挖掘出来、显现出来,甚至利用一定技术或手段加以放大和突出,使读者能及时关注,能迅速捕捉、识别和感知,继而加以利用。可采取的策略有:
改变传统文科、理科这种太大、太宽泛且分类信息模糊的阅览室分类方法,实行按学科分类、小型化、馆藏文献分类信息清晰地设置学科分馆或学科阅览室,如设置“文学馆”、“教育馆”、“经济馆”、“信息技术馆”等,不仅能使单个阅览室的馆藏数量变小,而且馆藏文献类别通过阅览室名称便一目了然。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图书馆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设置阅览室的,十分引人注目,因为对于读者来说,阅览室馆藏信息通过名称得以清晰表达,读者目标文献的获取方向也得以清晰指引。不仅如此,还可在阅览室内打破传统按照中图分类法排列图书等馆藏的做法,根据不同学科特点,按专题或主题设阅览区,如文学馆内科可设“中国现代文学区”、“中国古典文学区”、“外国文学区”、“文艺理论区”等,进而还可设置一些专题小区,如“中国现代文学区”内可设置“武侠小说”、“伤痕文学”、“朦胧诗”等专题,甚至专题内还可进一步设更小的板块,如“武侠小说”专题下可设“金庸小说”、“古龙小说”、“梁羽生小说”等板块,并配以各种醒目的文献信息指示牌,清晰指示各类文献的馆藏地。
改变传统图书书脊朝外竖着排列陈放的习惯,而让部分图书封面朝外直面读者,让读者能远距离识别和捕捉到自己感兴趣的文献信息,而无需再走近寻找。至于网上数据库目录则可将各数据库的收录范围以精炼的语词嵌入数据库名称里或者以副标题等形式予以精炼揭示,让用户一看便知,而不必寻找。例如,“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可在数据库名称里嵌入“外语”一词为“新东方多媒体外语学习库”;“大成老旧刊数据库”名称后可加个副标题“收录清末至1949年出版的珍贵文献”.对于CNKI这类系列数据库,则可按收录文献类型拆分成单库单列出来,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的做法是拆分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优秀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知网)等,视觉感知效果非常明显。对于数据库的分类要避免过于复杂和繁多,可考虑主要按读者所熟悉的文献类型(期刊、报纸、学位论文等)或学科分类。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展示方式,把馆藏文献信息予以突出和放大,以引起读者关注。可为某种馆藏文献撰写广告语,如可在期刊阅览室设计和张贴海报,推出广告语“学术期刊,助您站在学术研究最前沿”;又如要推荐图书《红楼梦》,可以表达为“《红楼梦》--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巨作”,配以各种版本图书的图片,名人的评价字幕、影视剧照,以海报、字幕或短小视频等广告形式滚动发布。有研究表明,借助广告的理念、手段揭示和宣传馆藏资源与服务是吸引读者关注、引导读者利用的有效策略[11].把教师、专家或名人推荐的文献及其推荐语通过视频滚动播放或通过阅览室醒目位置的文献展示台展示出来,按一定专题而开展的文献展览,不仅是一种文献信息的揭示,也是信息的突出与放大,能够引人注目。
2.2功能化策略
通过不同文献、不同类型文献的排列组合,使之形成或拥有某种功能,使之与读者的兴趣或需要产生对接,以引起读者关注,唤起利用的欲望和动力。
各个阅览室显要位置均可设置文献展示台,定期或不定期按专题展示文献,例如金庸的武侠小说很受读者喜爱,可在“文学分馆”内进行“金庸武侠小说作品与研究资料展”,把馆藏金庸的各种出版物、研究金庸武侠小说的各种出版物以及相关影像资料,都展示出来。北师大珠海分校馆部分阅览室经常开展这类图书展,展出图书的借阅量,能迅速达到立竿见影的好效果。
在阅览室还可设固定功能的阅览区。例如对于以培养基础教育教师为目标的师范院校图书馆,可在教育分馆下设“语文教育”、“数学教育”等专区,列有关语文、数学等教育藏书,列发表语文、数学等教育研究文献为主的期刊和报纸以及收录相关特级或优秀教师教学实录的影像资料以及相关工具书、专家推荐的书目信息等,让读者一站式解决教学和研究的各种文献问题,而不必穿梭于其它阅览室。
尽管目录和索引的可读性往往不高,但是可通过缩短其长度,赋予其意义或使其服务于读者感兴趣的某个主题(反映时政或社会或学术热点、服务于读者学习与发展需要,为读者生活提供参考资讯等),以活页或卡片形式置于用户阅览桌、通道等便于取阅的地方,读者闲暇之余的快速浏览,便可发现其利用价值。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改革在全国中小学引起了较大轰动和影响,可列出影响较大的媒体相关报道文献和质量较高的各类研究文献的目录与索引,对于普遍有志于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师范院校读者,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和服务价值。同样,可以服务某个主题为目的,以醒目的标题、以300字左右的摘要高度精炼提炼出文献里的大量读者感兴趣的事实信息,以纸质或电子版的形式推送给读者,北师大珠海分校馆采取这种方式每年编辑2期《教育信息参考》,深受学校领导和教师欢迎[10].
2.3动态化策略
大量心理实验与生活经验都表明,动的或变化着的物体远比静止的、不变的物体更容易引起人的注意[12].图书馆馆藏文献和文献信息也应从始终如一的静态尽可能“动”起来,在阅览室小型化、学科化后,这也是有可能的。如前所述,文献在摆放位置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有意选择部分不时变换一下摆放方式,以引人注意。经验证明,一本书只露出书脊和正面展示封面,效果是两样的。阅览室可设置固定书架、动态书架及文献展示台,可将新到图书通过动态书架摆放一周,再放到固定书架;可经常根据不同专题动态更新展示各类图书等文献。图书馆网站或微信,每天都应该有新的文献信息发布或传播。各阅览室也应该有醒目的动态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最新文献消息、每日推荐、每周动态、专家推荐、各种图书排行榜以及各种主题的文献目录、索引和摘要等。当图书馆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献信息发布和传播中心,那么就不仅会对读者形成较大吸引力,而且还会使他们每天都有所期待、有所收获。
2.4服务化策略
馆藏文献和文献信息的话语表达都是为读者服务的,应具服务性,即有助于跟读者建立会话关系,能满足读者需要。
应拉近读者与馆藏文献的距离。改变传统文献集中陈列方式为集中与分散陈列相结合,在读者读书学习的地方设置和摆放书架,如阅览桌旁,甚至在走廊、通道都可设置一些书架陈列常用图书、热读图书。距离拉近,能使文献模糊的信息在读者视野里变得清晰起来,读者不仅能随时捕捉到所需文献信息,并且还方便取阅。举办读者参与的读者活动,无疑也是拉近读者与图书馆、与馆藏文献距离的有效手段,但要注意读者活动应以馆藏文献资源的宣传推广和营销为目的。
话语内容尽可能与读者需要相对接或相契合。无论是显现文献信息,还是文献和文献信息功能化,所提炼和表达的文献信息内容,所选择的主题,所表达的语言,都应尽可能从读者需要出发,从是否有助于引起读者关注,是否有助于便利读者接受和利用,是否有助于满足读者需要,来选择表达方式,来评判表达效果。例如为读者编制的读者利用指南,就应尽可能通俗、准确、简洁、直观,让读者能瞬间一目了然,尽可能避免读者花时间辨识的需要。
2.5互动化策略
话语是用来会话交流的。图书馆人通过馆藏文献信息的话语表达呼唤读者参与会话,召唤读者利用,读者则通过对馆藏文献的关注、认识和文献信息的了解,作出自己的利用选择。读者选择和利用图书馆文献和文献信息的过程,就是跟图书馆、跟馆藏文献建立会话关系、展开互动会话的活动。不能引起与读者互动会话的话语表达是无效表达。要么是表达方式不符合读者口味,使读者无感;要么是话语内容不符合读者需要,使读者没有兴趣。图书馆人应善于从读者的反应和选择中,捕捉和掌握读者的需要,及时调整馆藏文献话语表达方式或优化馆藏结构、提升馆藏质量。
读者在选择和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也有表达自己愿望、分享自己看法和表达自己评价的需要。图书馆只是提供读者与馆藏文献对话的平台是不够的,还应提供读者与图书馆、读者与读者之间互动对话的平台,让图书馆真正成为文献信息交流中心。
图书馆网站、微信乃至各个阅览室都应该为读者表达文献荐购意见与建议、表达对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的看法提供机会和便利;图书馆完全可借鉴“当当网”的成功经验,把馆藏文献检索系统设置为一个面向读者的开放系统,方便读者利用文献后能在这个系统为其提交评论和评价,读者检索时还能根据其他读者的评价对检索出来的文献加以排序,作为自己文献选择的参考。有调查结果显示,OPAC书评功能颇受读者欢迎,73%的读者认为此功能会对自己的借阅行为有所帮助,85%的读者表示愿意看到别人所作的书评[13].此外,图书馆每个阅览室还应提供读者阅览讨论间,供部分读者阅览过程中互相交流讨论。当然,图书馆经常举办读书沙龙、专家读书分享会等读者参与的读者活动也是值得提倡的。
图书馆馆藏文献利用率低无疑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文献信息无所不在,读者注意力已经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的现代信息环境下,图书馆当前馆藏文献所表达的话语显然非常不利于读者注意、了解和利用。图书馆很有必要采取措施,努力使深藏馆中的文献信息得以显现、突出和放大,并具服务意义,能满足读者需要,才能为读者所关注,引起读者了解的兴趣,调动读者选择和利用的积极性。这固然会给图书馆人带来一定工作量,但只要有助于提高馆藏利用率,避免造成太多资源浪费,所付出的劳动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记者调查浙大图书馆大学生图书借阅量每年缩水10%[EB/OL].浙江在线,2014-04-23[2018-12-20].http://zjnews.zjol.com.cn/system/2014/04/23/019983769.shtml
[2]于静,杨雪晶。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02):35-38
[3]郑勇。从言语到话语--赋予高校图书馆网站以对话性格[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01):65-69
[4]李海燕。阅读的个性化与社会性及其对图书馆推进全民阅读的启示[J].新世纪图书馆,2016,(04):22-25
[5]苏瑞兰。论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的利用[J].图书馆论坛,2006,(04):224-225
[6]王红。高校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利用率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7,(03):134-136
[7]张燕莉。提高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的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3(03):235-238
[8]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生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05):30-35
[9]王晓红。论网络视频话语的日常化[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3,(02):133-136
[10]郑勇。阅读视野下的资讯式学科信息服务--以北师大珠海分校馆《教育信息参考》为例[J].情报资料工作,2016,(02):77-81
[11]郑勇。从广告视角看高校图书馆网站的设计与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15,59(21):90-95
[12]蒋旭峰。有效的广告策略──广告的心理学法则[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03):123-131
[13]贺海侠。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发挥OPAC的书评功能[J].图书馆杂志,2013,(04):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