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性存款:权宜之计还是未来主流?

时间:2021-05-05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结构性存款:权宜之计还是未来主流?

作者:未知

非现场监管报表中的“结构性存款”科目是指广义的结构性存款,包括银行保本理财和狭义结构性存款。银行保本理财是以银行的信用保证客户收益,本质上是高息存款。狭义的结构性存款是指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通常为期权),通过汇率与利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使存款人在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业务产品。挂钩的对象一般包括三类:第一类是外汇,比如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英镑兑美元的汇率等;第二类是价格,比如黄金价格、石油价格等;第三类是市场利率,比如SHIBOR、LIBOR等。
狭义结构性存款的生成方式一般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商业银行自己构建一款期权,然后配合相应的存款生成结构性存款产品,向客户发售。这种途径要求商业银行具有基础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牌照资格。第二种是由商业银行向其他金融机构购买一款期权(并支付期权费),然后配合相应的存款生成结构性存款产品,向客户发售。这种途径要求商?I银行至少具有普通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牌照。
我国的狭义结构性存款最初应用于外币,2002年9月推出第一款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2002年底推出第一款个人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2004年开始允许发行小额(等值300万美元以下)外汇结构性存款产品,2005年9月推出第一款人民币结构性存款产品。此后,狭义结构性存款逐渐成为商业银行揽储的重要工具。我国广义结构性存款的特点
整体规模持续增长,个人类产品增速较快。截至2018年3月末,全国性中资大型银行广义结构性存款规模已经由2016年末的5.16万亿元增长到8.80万亿元,增幅70.54%;占总存款比例从2016年末的3.73%增长到5.63%,增长了1.9个百分点。特别是2018年以来,广义结构性存款增速加快,总规模超过8万亿元并迅速接近9万亿元,占比突破5%并快速逼近6%,表现出强劲的增长的势头。(见图1)
将广义结构性存款分为个人和单位两类,2018年以来,个人类产品增长迅速,从2017年12月的2.77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3月的3.79万亿元,涨幅达到37.15%;相比之下,单位类产品增长平稳,从2017年12月的4.19万亿元增长到2018年3月的5.00万亿元,涨幅为19.42%。这种增长大大提升了个人类产品的占比,截至2018年3月,个人类广义结构性存款占比已经达到43.12%。
保本理财仍占主体,但狭义结构性存款的增量分流效应明显。长期以来,保本理财一直是广义结构性存款的主体,截至2017年12月,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中保本理财规模达到5.71万亿元,占广义结构性存款比例为82.08%。2018年以来,广义结构性存款规模暴涨,但是由于数据来源限制,无法得知保本理财和狭义结构性存款的具体比例。根据公开数据估算,截至2018年3月,全国性中资商业银行中保本理财规模应该在5.71万亿元到7.22万亿元之间,占比在64.89%到82.05%之间,狭义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应该在1.58万亿元到3.09万亿元之间,占比在17.85%到35.11%之间。鉴于《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否定了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因此保本理财的规模很有可能维持在5.71万亿元左右,占比64.89%左右;狭义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很有可能增长到3.09万亿元左右,占比35.11%左右。总的来看,保本理财仍占据主体,但是狭义结构性存款的增量分流效应明显。(见图2)
“假结构,真高收益”的“假”结构性存款占狭义结构性存款的主流。狭义结构性存款本质上是在普通存款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在保证本金甚至一定基础收益的同时,通过衍生品交易博取较高的超额收益。但实际上,狭义结构性存款挂钩的衍生品交易往往设定了极为苛刻的交易条件,发生的概率极低,实质相当于固定收益。如市场上一款挂钩美元3个月LIBOR利率(LIUSD3M)的结构性存款产品,规定只要在产品期限内美元3个月LIBOR利率不超出[0%,8%]的区间,客户就将获得设定的较高收益率。而2018年3月以来,美元3个月LIBOR利率基本保持在[2%,2.5%]区间;过去10年内,美元3个月LIBOR利率最高为6.8625%,最低为0.22335%。因此,该款产品几乎是以100%的概率为客户兑付较高收益率。(见表1)
目前市面上狭义结构性存款多是这种“假结构,真高收益”的“假”结构性存款,其实质是借助结构性存款的形式获取高价格负债。而构造这样一款产品,商业银行还要额外付出产品构建成本(如果商业银行不具备基础类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牌照,则需向其他金融机构购买期权),进一步降低了效率。狭义结构性存款的特点及问题狭义结构性存款的特点
尽管狭义结构性存款存在“假结构,真高收益”的问题,但是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它仍然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可以标明预期年化利率,且利率水平可以突破利率自律组织规定的利率上限。存款利率名义上已经放开,但是在操作实践中,央行仍然通过利率自律组织进行窗口指导,干预商业银行的存款定价。特别是在资管新规出台之后,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业务模式被否定,商业银行更加缺乏揽储工具。狭义结构性存款恰恰能够解决这一难题,通过不同的期权结构可以实现不同的收益水平,有效地补充了商业银行的揽储方式。这一点是普通存款和未来的理财产品所做不到的。
构建方式和期限结构都比较灵活,商业银行的主动性更高。狭义结构性存款和哪种期权挂钩、挂钩方式如何,存款期限设定为多长、起购金额为多大,这些问题都是商业银行和购买人自行商定的结果。特别是单位类产品,大多是商业银行为购买机构量身定制的。商业银行可以比较主动地调整负债价格和期限结构,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可以质押、进而拉动贷款,有助于促进资产业务发展、提高客户黏性。狭义结构性存款属于标准化产品,购买人可以通过质押自己名下的产品来申请贷款。这不仅有助于商业银行发展资产业务,还能够通过多元化服务提高客户黏性。
透明度较高,可计入表内存款核算。狭义结构性存款通常是存款和期权的结合,期权对标的多是金融市场上的成熟产品,因此整体的透明度较高,不像理财产品通过资产池对接非标、整体的透明度较低。另外,狭义结构性存款计入表内存款统一核算,躲避监管的空间较小。狭义结构性存款的问题
尽管狭义结构性存款为商业银行提供了诸多便利,但是在运作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规避监管。对于客户而言,狭义结构性存款实际上仍相当于保本理财,保证客户在本金安全的前提下获得了较一般存款利率更高的收益率。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实质上是付出一定的衍生品交易手续费而变相突破利率自律机制约束,从而实现高息揽储。因此,狭义结构性存款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规避监管问题。一方面,借结构性存款的名义突破利率自律组织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另一方面,在实现较高收益替代保本理财的同时,规避了理财产品对于额度管理、产品报备、数据报送等监管要求。另外,由于产品性质比较特殊,个别商业银行在核算和统计方面还容易出现不规范问题。
事实上推高了负债成本。在“假结构”的模式下,狭义结构性存款的利率不是“隐性”刚兑,而是“显性”刚兑,2018年4月之前,其到期收益率通常高于当地利率自律组织约定的最高利率上限;除此之外,商业银行可能还需要付出产品构建成本。对于客户来说,它其实就相当于一款高息存款,收益率接近理财产品、但名义上仍是存款,对普通存款具有极大的替代效应。因此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并没有得到实质性降低,反而有升高的危险。
销售难度增加,容易出现销售管理不规范情况。目前对于狭义结构性存款,大部分商业银行参照理财产品销售模式进行管理,对客户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按照理财产品销售双录要求,通过产品协议书、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等向客户充分提示风险。但由于缺乏明确的监管标准,又缺少相关经验,商业银行在销售时缺少针对性,很容易出现客户准入标准执行不严、与其他理财产品混淆、风险揭示不够充分误导消费者的情况,可能会引发因销售不当产生的风险。结构性存款快速增长的原因及未来走势
资管新规和存款竞争加剧共同推动了结构性存款的高速增长。一方面,由于资管新规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即商业银行不得发行表内理财产品。因此部分商业银行主动用“假”结构性存款替代存量保本理财产品,推动其规模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同业存单逐渐纳入同业负债占比考核,同业负债规模和来源受限,商业银行拓展负债的重心重新移回存款。2016年以来,面对存款竞争加剧,吸储难度加大的困局,部分商业银行依靠狭义结构性存款突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对存款利率上限的约束,导致狭义结构性存款规模快速增长。
利率市场化全面开放后,结构性存款将逐步式微。一方面,随着资管新规设定的2020年末的过渡截止日期临近,广义结构性存款当中的保本理财将逐渐减少直至被完全取代。另一方面,随着央行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我国利率市场化最终完成,作为利率市场化过渡阶段的过渡性产品,狭义结构化存款将回归其本来的产品属性,形式上挂钩衍生品但实质上刚性兑付的“假”结构性存款将逐渐被大额存单等更具优势的产品所替代。相对而言,大额存单30万元的个人起点金额和1000万元的机构起点金额能覆盖绝大部分现有“假”结构性存款的投资人群,且大额存单可以通过第三方平台转让,具有更好的流动性。2018年4月,商业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召开会议讨论关于放开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之后,商业银行纷纷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加大大额存款推广营销力度,对目前的“假”结构性存款造成一定的冲击。
“真”结构性存款仍然需要较长的发展过程。相比于“假”结构性存款,“真”结构性存款是指金融衍生品的触发条件具有较大概率发生,不再是形势上的“结构”。它考验的是商业银行和购买人就某一金融指标或某一事件的判断。就商业银行而言,需要更强的金融研究能力和市场交易能力,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这两项能力都是比较弱的。就购买人而言,需要更高的风险偏好和更深层次的金融理解,目前多数中国居民的风险偏好程度都很低、对于金融知识的了解也较少,还不能达到大规模购买复杂金融产品的水平。因此,尽管目前狭义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大幅度上涨,但是后续的上涨动力并不强劲,“真”结构性存款并没有迎来真正意义上的春天。商业银行的应对策略
对于大多数商业银行而言,目前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将大规模退潮,保本理财产品将逐渐萎缩,“假”结构性存款的成本太高,“真”结构性存款的难度太大,负债业务结构亟需调整。2018年4月商业银行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机构成员会议之后,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扩大,大额存单成为商业银行的新焦点。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应该稳扎稳打、谋划长远,从三个方面做好结构性存款的工作。
“假”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配合使用,做好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接续工作。做好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接续工作是商业银行迎接资管新规的当务之急,如果流失了这一部分负债,那么对商业银行的规模、利润乃至声誉都会造成影响。因此发行“假”结构性存款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依赖“假”结构性存款,应当与大额存单配合使用。2018年4月开始,商业银行陆续提高大额存单的利率,部分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可以达到5%左右,已经能够替代部分理财产品和“假”结构性存款。因此,应当综合调控“假”结构性存款和大额存单的规模和价格,以最小的综合成本做好预期收益型理财产品的接续工作。
扎实提高自身的金融研究能力和市场交易能力,稳健发展“真”结构性存款。由于牌照的限制,商业银行不能像券商和基金那样发展全科目的金融市场业务,再加上薪酬结构的限制,商业银行的研究能力和交易能力都比较弱,限制了“真”结构性存款的发展。但是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和居民财富管理意识的提高,财富管理将逐渐成为未来商业银行的主流。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展“真”结构性存款不仅仅是短期盈利的需要,更是长期战略的需要。因此,想要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商业银行必然要发展“真”结构性存款,当前须要逐步提高自己的金融研究能力和市场交易能力。
合规发展、合规管理,规范销售流程,锻炼销售队伍。利率市场化全面放开后,“假”结构性存款将逐步萎缩,但是“真”结构性存款将长期存在甚至规模会有所扩张。届时,除了考验商业银行的研究和交易能力,还将考验商业银行的管理和销售能力。
管理方面,目前狭义结构性存款的总规模并不大,管理和监督办法并不完善。但是预计监管机构后续将研究制定针对狭义结构性存款业务的制度、统计口径和业务核算方法,引导结构性存款规范发展。因此商业银行应树立市场先导意识,主动合规发展、合规管理,走健康规范的发展道路。
销售方面,目前商业银行只能参照理财产品的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既缺少经验、又缺少指导。因此商业银行应该注意积累经验、培养销售队伍,一方面弥补负债价格带来的掣肘,另一方面为未来发展打好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加强和监管部门的沟通,协助监管部门制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销售监管指南。
(作者?挝唬呵嗟阂?行研究发展部)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推荐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

览?区域品牌声势夺人作者:未知改革开放以来,在品牌建设领域,对内人们更多地强调产品品牌和企业品牌,对外则更多地强调国家品牌或国家形象。《参考消息》最近的一条消息说,中国包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