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信息之间的关系
作者:未知摘要:通过对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定义上的探讨,以此界定本体论与认识论信息的内涵,并通过两种信息在定义、范围、反映对象以及存在的目的和意?x等多方面来探索两者的对立统一关系。
关键词:本体论认识论对立统一
某种意义上讲,信息包罗了世界上存在的万物万象,而当引进不同的约束条件时,就会得到不同的信息定义,为了对信息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故而将信息从本体论和认识论两个层面进行了界定。而这也是我们如今对本体论和认识论信息这两个概念层次进行辨析的原因和意义。
本体论信息定义
首先我们要认识什么是本体论。黑格尔曾转述过本体论的定义:“论述各种存在的,抽象的,普遍的哲学范畴,其存在是唯一的、完善的。”而本体论信息即指,在没有任何约束条件之下,从广泛一般的意义上,将信息定义为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事物,泛指存在于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可能对象;存在方式泛指一切联系,包括内部和外部;而运动状态则指代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两重规律。因此,本体论的信息实际上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是一种完全不受任何主体和任何主观因素的影响的客观的表现形式。
认识论信息定义
再看认识论。认识论的定义离不开一个主体:人,它不再以客观世界的存在为依托,而是强调人类的主观能动作用。因此在认识论上,信息可以被定义事物为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以何种方式存在,处在何种运动状态。认识论的信息,以主体的存在为前提,如果没有主体就不能认识信息,也就没有认识论层面上的信息。
本体论信息与认识论信息的对立关系
就本体论与认识论信息的关系来看,首先,当两者的定义已不同时,两者毫无疑问是对立的。其一;本体论和认识论层面上的信息某种意义上可以抽象为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本体论信息代表着客观存在,而认识论信息则是对其的主观反映。因此,本体论信息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决定了认识论信息的存在。因为倘若客观的事物不存在时,且不论主体能否做出认识和反映,即便是做出了,这种反映也是毫无意义和价值的,也就陷入到了唯心主义的漩涡。所以,认识论信息实际上是本体论信息的再生信息。
其二;两者的对立体现在本体论信息和认识论信息的范围和内涵的不重叠上。就定义而言,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物质的存在决定意识的产生,认识论信息是对本体论信息的反映,是本体论信息的再生信息,要求只有人认识到的信息才算作信息,认识不到的则不算,其所包括的范围就必然受到了主观因素的限制,也就必然小于包括一切客观事物的本体信息,因此两者范围不重叠;而就内涵而言,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认识主体自身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时也具有目的性,能够根据自身目的来判断所获得的事物信息对其而言的效用价值。正是这种人的不确定性,以及种种内部外部,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对应到同样的本体论上的信息,认识论层面上的信息必然是丰富而多面的,其所囊括的内涵就必然更为多样化,因此两者内涵不重叠。故而构成了本体论与认识论信息内在关系和范围内涵上的对立。
本体论信息与认识论信息的统一关系
当然本体论与认识论信息也具有着统一的一面。首先,两者所反映的对象是相同的。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认为:“信息就是我们在适应外部世界,并把这种适应反作用于外部世界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无论反映的结果是客观的亦或是主观的,都是对于同一种事物就其运动和存在方式的表述和表现形式。
由此,便引出了两者的第二个统一点,那就是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申农曾说:“信息是用来减少不确定性的东西。”人类之所以对信息进行研究和探索,正是为了掌控更多的与自身以及所处环境所息息相关的内容,减少不确定性和危机性,为做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不论本体论还是认识论信息,其产生的根本目的,都莫过于此,也都是服务于人类自身的。
总结
总之,本体论信息与认识论信息之间应该是对立统一的,它们既具备内容和含义上的对立,又具备对象和目的上的统一,也正是这种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构成了人类世界完整而庞大的信息体系。我们所必须明确的一件事是:对信息进行本体论和认识论层次上的界定并不是为了将信息割裂开来,而是为了从不同的定义和角度,更好地对信息进行源头上的挖掘和探索,服务于自然社会和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2]文庭孝,侯经川,汪全莉,刘晓英.论信息概念的演变及其对信息科学发展的影响――从本体论到信息论再到博弈论[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32(03):10-15.
[3]龙怡.G2C场景下政府信息共享效益评价研究[D].上海大学,2018.
[4]谢丽娜,韩正彪,李赞梅.情报学对信息的理解与运用: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J].情报资料工作,2011(04):30-35.
[5]常振芳.互联网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研究[D].南京大学,2018.
[6]诺伯特?维纳.控制论[M].科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