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法的思考

时间:2021-05-31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法的思考

作者:未知

【摘要】双语双文化教学法是西方世界较为流行的聋人特殊教育手段之一,但在我国还处在发展的早期,对双语双文化教育方法的认识还存在着问题,在实践中也有较多的障碍,本文从双语双文化教育法的概念入手,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介绍,并简单总结了在我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希望能够让这种更加合理、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得到推广,革除目前聋人教育中的一些弊端。
【关键词】双语双文化涵义问题建议
1.引言
聋人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领域,一直争议不断,关于教育方法人们进行了各种尝试,但最后发现都存在着这样活那样的问题,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早在上个世纪60年,美国语言学者威廉?斯多克便认为美式手语应当作为一种本土语言,引起了争议,到上世纪80年代,瑞典政府首次以政府身份承认瑞典手语是瑞典的本土语言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开了先例。
上世纪80年代,一种关于聋人教育的新思想和方法被提了出来,即双语双文化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是将聋人文化定位于一种独立的社会文化,区别于主流文化。这种新的视角为聋人教育提供了一些全新的方法。
2.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概念
所谓的双语双文化,双语指的是手语、社会通用语言――在我国应当是汉语。双文化是指第一是聋人文化,包括以聋人手语讲述的故事、交流、社群关系以及其他相关的聋人文学。第二是所在地区国家的主流文化。
2.1手语的概念
首先需要澄清的是聋人手语与交流的手势辅助之间的关系。交流中的手势辅助是人们在交流时,以汉语的语法和句法,使用手势来进行表达。手势辅助不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虽然具有一些特点的手势,但是并不能形成一整套、用以表达完整意义的动作。而手语则是聋人发展出来的能够表达完整的意义、能够进行交流的特殊语言系统。手语具有语言的特征,例如,在手语中每个手势都是有一定的意义,手语具有系统的特征,并且具有独特的结构,能够进行传承与发展。
关于手语是否属于一种语言,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有些学者认为手语只是一种符号,并非语言,主要是因为手语并不具备语言所具有的语音性,但从语言的性质上来说,手语仍旧能够算作一种语言。
双语双文化教育是以手语作为一种语言这个条件为前提的。只有认同了这个前提,才能对聋人教育有新的认识。即在聋人中,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手语都是其第一语言,当地母语应当是第二语言。
2.2聋人文化的概念
在本文中的聋人,指的是天生听力受损的人。聋人文化是指聋人所创作的精神财富以及物质财富的总和。
聋人以手语为第一语言,进行交流,与正常人不同。在社会主流文化中,人们认为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人的差异造成的,而文化的差异造成了不同的语言。聋人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主要表现在聋人的语言特殊性。
对于聋人文化,人们虽然熟知,但熟视无睹,大部分人所认同的聋人文化是?@人具有特殊的交流途径以及行为方式。这种对文化的认识显然是存在着部分偏见,在双语双文化教学中,应当认同聋人文化是一种广义上的文化,即聋人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的总和。聋人文化并非是次等文化,而是作为社会多元化文化的一种,与社会主流文化具有意义上的平等地位。
2.3双语双文化教育的概念
双语双文化教育,即对聋人实施手语、社会主流语言,聋人文化、社会主流文化的双重教育。相比其他具有生理缺陷的人,聋人融入主流社会要更加困难,这一方面是因为聋人具有与常人所不同的交流方式,造成聋人与正常人之间的沟通困难。另外一方面,主流社会对聋人存在着部分的偏见,看待聋人文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实施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聋人融入主流社会,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同。如果仅仅施行单一语言和文化的教育,就会变得比较困难。文化的表征之一就是语言,仅施行手语教育,则聋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的沟通不顺畅,难以成为主流文化中的一员。若是将主流文化作为聋人文化的教育之一,则难免会让聋人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即便融入主流社会也会出现问题。
双语双文化教育需要充分认识到聋人教育的特殊性,即聋人与其他具有生理缺陷的人不同,聋人的问题主要出现在沟通上,对沟通不顺产生的种种恶果,需要有着清醒的认识。
3.聋人双语双文化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双语双文化教育在我国还刚刚起步,仍处在探索的阶段,还有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阻碍着我国聋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1社会未能对聋人文化产生认同
发展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前提是,主流社会承认聋人手语是一种语言,对广义上的聋人文化认可。但是截至到目前为止,社会还未对此形成共识。
主要原因在于,目前对手语的认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目前聋人学校教育主要采用的是文法手语,而文法手语存在着学生看不懂的问题,接受率只有约39.87%。许多聋人也不怎么看新闻,因为新闻中主要采用的是文法手语,按照汉语的顺序和语义进行直接翻译,导致许多聋人看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对于自然手语与文法手语之争,目前尚未出现定论,但毫无疑问地是,这造成了许多聋人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带来的一大问题就是,聋人文化无法走入大众视野,得到众人的认可。
3.2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
虽然聋人教育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展开,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来说仍旧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聋人教师较少、教育力量不足够等诸多问题。
国家对于聋人教师资质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教师已经实现了教师资格证认证体系,但是对于聋人教师,目前尚无相关规定,这也导致了许多特殊教育教师虽然具备了相应的教师资格,但是并未具备相应的特殊教育资质,在教学中容易出现很多问题。另外一个方面,许多聋人教育的老师是由正常人担任的,聋人担任教师的情况比较少。这里既有社会的问题,例如对聋人的担忧、歧视聋人等,也有聋人自身的问题。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的是聋人教育发展缓慢,相对于正常教育的发展速度来说,聋人教育进步较为迟滞,对聋人教育的研究投入不足。
3.3缺乏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
聋人教育与常规教育所不同的是,聋人教育中需要使用手语作为第一语言,但目前国内的聋人学校大部分是以口语教学为主,手语教学为辅。这是不符合双语双文化教育思想的方式,不能充分发挥手语作为聋人与正常人交流沟通的中介作用。也导致了聋人在学习文化知识、社会主流文化时非常困难。
另外,在进行课程设置时,也没有充分考虑到聋人的特点,进行科学规范的教育体系建设。
4.关于双语双文化教育的一些建议
首先需要国家层面对聋人教育进行规范,带动聋人教育的发展。首先应当承认手语的语言地位,确定聋人以手语作为母语的特点,规范手语的使用,在教学中统一使用自然手语教学。因为对于聋人来说,自然手语是可理解的,可学习的。而文法手语聋人难以理解。在自然手语中,量词比较少,比如三只松鼠,在手语中就需要首先表达出三这个数词,之后再表达松鼠,即三松鼠。如果依照文法手语进行直接翻译,很可能聋人无法看懂。另外,需要国家充分考虑到聋人教育的特殊性,针对聋人符合其实际需要的聋人教育课程。将手语作为第一语言,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进行授课。
其次,需要?@人老师因材施教。因为每位聋人是不同的,其心理承受能力、听力受损程度、补偿程度都有着不同,在进行教育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不同,实施不同的教育模式。聋人除了听力受损之外与常人无异,对聋人实施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聋人融入社会之中,因此需要以此为终极目的,针对不同的聋人,实施不同的教育方法。
最后,应当推动聋人文化的发展。最重要的是首先统一使用的语言,自然手语作为聋人交流的重要手段,需要规范使用,由国家统一制定聋人手语的使用规范,并且在聋人教育中推广开来,要注意的是,虽然目前国家在聋人教育学校推广使用文法手语,但是文法手语并非是聋人沟通的语言,类似于口语与书面语之间的区别,聋人首先要掌握的理应是自然手语,之后才是文法手语。通过对语言的规范,使聋人文化能够真正发展,并得到主流社会的承认。
【参考文献】
[1]陆晴.聋人双语双文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农业科学.2008(03):116-119.
[2]吴铃.试论自然手语和文法手语的几个问题[J].中国特殊教育.2005(9):45-49.
[3]陈婉芬.特殊需要教育视域下聋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
[4]李强,鲍国东.聋人自卑心理寻源与对策[J].中国残疾人,2007(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