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课程教学总结与思考
作者:未知在高速发展的新经济背景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人工智能的发展以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财务会计人才将面临不断变化且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财会人才的培养必须跟随时代发展潮流,将课程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与改革,以适应新兴产业、新兴财务工作的需要。
一、应用型财会人才培养目标
由核算型财会人才培养向复合型财会人才培养转型。现今企业对于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开发与使用日渐成熟,例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是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一种新模式。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于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优化企业组织结构、规范财务工作流程、提升财务流程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对会计核算人员的需求数量被预估至少可以下降1/3。
由此可见,进行简单业务做账报账的核算型财会人才将逐渐被淘汰,复合型财会人才不仅应该具备会计、管理、经济和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力,同时在IT编程和数据处理方面也应有所精通,熟练操作各类财务软件,从而进一步提高在财务领域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应变能力。
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专业实践能力强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对财务人才需求旺盛,财会专业招生数量有增无减。在市场新经济的推动下,普通财务人员呈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企业所需的高级财务管理人才则十分匮乏。
高级财会人员在参与企业的经营和决策活动的基础上,更需要参与企业的对外投资以及资本运作等其他方面的高层次财务管理工作。这要求其首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操守,遵守行业规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能够对不断变化的宏观经济环境有着敏锐的洞察能力,能够通过综合财务决策分析明确企业长期发展目标,切实提高企业整体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课程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结构安排不合理。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大一的课程设置上多为基础会计知识,过于简单,导致学生对专业理论深度认识不足。一年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停留在基本概念,实务训练少而单一。多数学生因此在大一暑期实习中难以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学生所使用的教材教学内容落后,目前多数财会教材的培养目标定位还是“记账、算账、报账”的“核算型会计人”,与当今社会所需求的“管理型会计人”还有一定的脱节;对于整个课程体系而言,财会类每个课程之间是相互紧密联系的,但在教学中依然是独立、片面化进行讲授,案例分析也多是针对单独理论设置,学生难以将各门课程中所学的会计知识进行有效迁移和综合运用。
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原始单一。目前的理论课堂教学中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即使配备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但仍旧是单向输出型传授;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也没有采用真实的经济业务,脱离实际;课题小组进行讨论分析时效率低下,最终依然是教师口述进行总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原始单一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往往停留于概念本身的单纯记忆阶段,无法应用于实际业务操作中。
对于财会专业的校园实训而言,多数实训软件依然停留在记账的基础环节,而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学生的计算机编程技术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实训中,不仅应当掌握对会计信息的生产,更应当学习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应用。
师资团队建设实践性不足。财会专业应用性强,对任课教师的会计实务处理能力要求高。在高校师资团队建设中,一方面年轻教师,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从学校到学校,缺乏财会工作实务的经验累积,知识讲授大多停留在书本理论,难以与真实的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另一方面,教授级教师往往难以跟上信息化进程,对于现代化的软件编程操作使用不足。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财会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探析
更新教学手段,采取“翻转课堂”、“云班课”等新形式。传统的教学还是以教师为主导灌输,学生被动式吸收。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去主动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目前在各大高校广泛推广应用并获得好评的新型教学方式主要有“翻转课堂”、“云班课”等。“翻转课堂”推翻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事先将ppt、视频、案例、习题等多种课程材料上传至网络平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网络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后再在课堂上进行有效的师生互动,实现个性化教育;“云班课”则是在移动网络环境下,利用移动智能设备开展课堂内外即时反馈互动教学的云服务平台。平台以教师在云端创建的班群和班课空间为基础,提供基于移动交互式数字教材的教学互动支持,教师在数字教材中标注阅读要求和学习重点,学生在数字教材学习时可以查看教师的批注,也可以在同学间分享笔记。教师可以查看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记录,学期末教师可以得到每位学生的学习评估报告。
通过新形式的教学手段能够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同时活跃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从多个方面和角度对知识进行全面理解,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不同情境下的实际问题。
建立“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是指:第一,在教学体系中,除毕业实习外,构建“以企业每类业务为主体的专业核心课程实践、以企业全部业务为主体的专业综合实践、以财会岗位为主体的真实岗位实践”三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采取校企合作的形式,将进入企业的实习环节加入到理论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知识储备、实践应用、反思提高三个过程的螺旋式循环与上升。
第二,通过全国专业知识竞赛提升专业核心课程实践,利用独创校企合作项目重塑专业综合实践、打造真实岗位实践,深化学生知识掌握,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学生通过知识竞赛明确目标,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同时获得成就感与满足感。
第三,通过与国家级示范基地、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合作项目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解?Q企业用人需求,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满足了学校、企业、学生需求的三位一体。
采取“挂职锻炼”等方式,加强教师团队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需要教师有较强的实际业务处理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利用寒暑假期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教师除了传统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核算、报表税务审计等基础工作处理外,更应提高实际企业中经济管理分析业务的参与度;另一方面,应当鼓励教师出国学习、参与学术交流,与时俱进,切实增加教师参与大数据时代下新型财务管理模式的实践机会。
高校也可以邀请“校企合作”方的企业界人士进入课堂,通过报告讲座、课题讨论分享等形式将现实中的实践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对书本内容进一步的深入理解与应用。
重视职业道德培养,建立科学的课程考核机制。财会人才的培养应当建立过程化考核的综合评价体系,涵盖对财会人才专业理论能力、实践创造能力、职业素养等综合指标的考量,从而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保证培养过程的有效性。仅仅停留在期末成绩的教学评价,打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主实践能力,枯燥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培养。
可以采取面试演讲、答辩、实务操作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等考核方式,考量学生的整体素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所长,激发其学习动力。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的引入评价考核体系,帮助学生提高工作竞争力。
应用型本科院校承担着培养具有扎实财会专业理论知识、实务操作管理分析能力以及较高职业操守的全方面人才的社会责任。对此需要以灵活的教学手段、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切实提高财务课程的有效性,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复合型财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