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课前预习有效性的策略
作者:未知摘要:在语文的学习中,良好的课前预习效果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有效衔接,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最终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而树立预习意识,掌握预习方法,并且予以及时评价和反馈,是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的重要策略。
关键词:课前预习有效性策略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可能会面临这样一个难题,我们的布置:同学们,明天学习新课,请大家回去好好预习,往往会变成一句口头禅,第二天上课我们发现,学生并没有做到“好好预习”,课堂效果大打折扣。那么如何让学生能真正听进去我们的话,真正做好预习的任务,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呢?在我看来,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树立预习意识。
所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提高课前预习效果,首先我们要树立预习的意识。一方面是老师自己要重视预习的作用,给学生布置作业,不能仅停留在口头布置,而是要有目标,有要求,给方法,给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深刻指出: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作为教师,要有目标、有方向地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们的自主预习意识,让孩子们要了解,预习是落实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前的有效预习,可以让我们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在课堂上有备而来,营造出主动学习的氛围,学习效率更高。通过适当的提醒和强调,让学生能够认知到预习的作用和效果,强化预习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们树立独立预习的意识,养成良好预习习惯。
二、掌握预习方法。
在引导学生树立预习意识之后,还应当教授学生更加具体的预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怎么去预习。因此,我提出了“预习五步法”模式。总结起来就是一诵读,二圈划,三查找,四拓展,五发问。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学习语文主要是读,自己读,七读八读,课文读熟了,内容也就理解了。”学生在预习时可以先诵读一两遍文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错字漏字,不添加重复字词,尽量把文章读得流畅。此外,?可以结合文章的特点,以及学生个人的喜好,采用多种方法度,如高声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诵读时,还应该拿起我们的笔,标记好序号,划分好段落,圈划出一些重点字词句段,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等,标注一些记号,用于提醒课堂上认真听老师的讲解,真正做到难点突出。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划出把文章里的精彩句子、片段,积累下来,或者在一些印象深刻的句子旁边,简单地写一写批注,写下自己预习时的感悟。
查找是相对工具性的一个步骤,学生利用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对圈划出的字、词的音、形、义,加以注释解析。也可以运用一些学习方法,如联系上下文,换词法、组词法等,结合文章句子,自行解释词语意思。
预习的时候,还应该要学会适当地关注一些拓展内容,如作者的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其他的一些文学常识,或文章内涉及到的一些专业术语等。
最后,在预习时,还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提问,也有一定的技巧,并不是随意地提出过多的没有深度价值的问题。作为老师,我们可以提醒学生可以从文章的课题提问题,可以根据课后题提问题,可以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提问题,还可以从谋篇布局,写作技巧和方法等方面提问。
三、及时评价反馈。
预习任务,如果光有布置而没有及时的评价与反馈,学生的积极性维持不了,就容易出现倦怠情绪。学生按照一定的预习要求和方法完成了预习的工作,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说,一定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肯定,或者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反馈信息,这都是能让学生兴奋和激动的事情。作为教师,我们在培养孩子们的预习习惯的时候,要重视反馈的力量,要对学生的预习行为,表现出正视严谨的态度,对学生们的预习情况做一个检查,并向全班学生进行通报,指出优点和不足,表扬学习态度认真,预习质量高的学生,同时也对那些态度不端正,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的学生进行批评。这样学生能从老师的系列行为中,认知到预习是必要养成的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老师给予的激励性评价中,也能获得一些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的能力,大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的及时的评价与反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是维持学生兴趣的保鲜剂,但是如果仅是一些相对来说太宽泛的评价,久了也会令学生失去因评价而带来的兴奋感和刺激感。因而,我们教室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精心设计课前预习内容,激发学生的挑战情绪,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主动完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检查效果,来评价学生的预习质量,这样更细致地,更具体的方式,能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到有效的预习带来的高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应当具有层次性、开放性,尽量多布置那些需要思考、感悟、合作和探究才能完成的习题,而不是那种通过查找资料就能获得答案的知识型的预习题。
总之,课前预习是学习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前预习,作为一种学习习惯,呈现出来的也是一种学习的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效率,更重要的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学生预习习惯,养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主动学习的习惯,从而终生受益。因此,作为教师应从实际出发,重视课前预习的效果,精心设计课前预习题,进而提高课堂的听课率和吸收率,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学生成绩,打造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0
[2]倪雪雁.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预习[J].教学在线,2010(12).
[3]乔田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J].教学在线,2010(2)
[4]徐秋芬.对小学高段语文有效预习的建议[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1(3)
作者简介:周外香(1988―),女,汉族,湖南祁阳,华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语文教师,硕士研究生,黄陂小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单位:广州市黄埔区黄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