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呼唤科技创新
作者:未知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驱动作用,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促进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不过目前,科技创新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显著短板,军民科技二元分割的“两张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军民融合深化亟须军地多方强化开放共享观念,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
军民融合深化发展靠科技创新
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各主要国家在综合国力竞争中,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或军民一体化,谋求民用部门与军事部门、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的兼容发展,“一笔投入、多项产出”,以实现军事能力整体跃升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的双赢。美国85%的现代军事核心技术同时也是民用关键技术,而80%以上生产军用品的企业同时也在生产民用品。
特别是,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军事革命加速推进,为军民融合打开了广阔发展空间,同时,为提升国家创新能力提供了重大机遇,军民融合也成为实施创新驱动的重要支撑。
军事科学院国防科技创新研究院政委卢周来指出,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在重大科技创新上加大战略投入,力求在激烈的国际战略竞争和军事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网络信息、生物交叉、微?{材料等前沿科技领域,主要国家都已打破军民分隔的壁垒,加大军民协同攻关,抢占先机。
今年1月11日,旨在以开放式、非传统途径聚合全社会创意和创新,推动创新性、颠覆性技术集成与实施的创新枢纽――AFWERX在美国军方主导下正式于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市投入运行。AFWERX的成立,让全世界再一次为美国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的灵活性所侧目。
党和政府把军民融合发展提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成果,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的必由之路。
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兼容发展,才能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筑牢发展和安全两大基石。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近年以来,军民融合发展取得一个又一个骄人实绩――
神舟飞船和“蛟龙号”载人深潜器,使中国人实现上能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的梦想;北斗导航和风云卫星,让我们拥有了太空中的“千里眼”和“精算师”;C919首飞,实现了国产大型客机“零的突破”;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慧眼”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在空间高能天体物理领域由地面观测向天地联合观测的跨越;整体精密铸造技术、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核心技术带给我们无限遐想……
2018年,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军民融合产业布局力度将空前加大。以航天为例,航天科技集团将实施以长征五号发射、嫦娥四号探月和北斗卫星组网为代表的35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次数创历史新高。
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必将越来越深。
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的提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改革强国与改革强军的战略交汇点,特别是科技领域军民融合,更是实现创新驱动与实现科技兴军的战略交汇点!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核心战斗力,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第一动力和根本途径。军事科学院的首长就曾撰文分析指出:科技创新是驱动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引擎;科技创新是支撑军民融合发展的核心要素。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引擎驱动作用,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促进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务必积极适应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及转化的新趋势、新特点,率先在科技领域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科学构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体系;务必积极适应科技创新分布式、网络化和武器装备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等新特征新趋势,努力打破“民参军”“军转民”壁垒,不断凝聚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技术,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副总师羊毅指出,要想实现深度的军民融合,科技体系要先融合,因为科技体系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然而目前,我国国防科技体系与国家科技体系还是两条线。
这就要求相关各方注重充分发挥科技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引领性作用,把握与其他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支撑性、关联性和互动性,紧紧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强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协同配合,把科技融合落实到军民融合的方方面面,牵引带动全面深度融合。
军民融合创新遭遇的挑战
我国目前在军民融合创新方面,还处在融合的初级阶段,科技创新仍是军民融合发展的显著短板,军民科技二元分割的“两张皮”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中共中国科协党组曾撰文分析指出,导致这种落后现状的原因综合复杂,诸如:开放协同不足、创新链条过短,以及规划衔接不够,等等。
目前,科研机构之间相对封闭,追求小而全的“孤岛现象”较突出,承担主要军事任务的几大国有科工集团,往往各成体系。多数大学科研机构,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科技机构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在承接军用技术方面作用发挥不够。不少民营科技企业具备国际一流的研发创新能力,但在“参军”方面往往只能提供非关键技术及产品的配套,没有发挥优势功能。
世界军民融合的先进水平是从规划制定、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全创新链条的军民融合,而我国目前主要是在装备研制为主的国防科技工业这一下游的结合,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等创新的上游和高端融合较少,尤其在决策支撑系统、战法、信息和指挥系统等方面技术支撑系统的军民融合创新薄弱。由于相关问题,军民科技规划部门间尚未形成一体化决策、研发、采购机制。一些民口研发的军民两用技术得不到军方的采用,有的被推诿拖延丧失了技术的先进性优势;有些军事科技项目研究过程和民用相关项目结合不够,研发团队与相关民用项目团队结合不紧等;有的研发项目重复立项,造成低水平浪费。
在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以扩大开放、打破封闭为突破口,不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度体系,推动融合体系重塑和重点领域统筹。今年全国“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强化开放共享观念,坚决打破封闭垄断,加强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挖掘全社会科技创新潜力。
军地双方都要从国家安全与发展大局出发,树立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一盘棋思想,以开放的胸襟、有效的方式,最大限度实现军地资源共建共用共享。国防科技创新要顺应军事科学创新发展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未来信息化战争走势,将“理技融合”的理念贯彻到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全链条,把理论与技术、定性与定量、核心概念开发与作战实验论证有机融合起来。
“勇于改革创新,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共用,坚持‘理技融合’,创新科技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对于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何雷建言。
在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共用方面,要形成战略资源集聚支撑战略能力提升的“握指成拳”效应。应坚持应融则融、能融尽融,通过改革创新,对接整合、搭建制式统一、军地兼容、横向联系、纵向贯通的?地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等。推动军民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实验室、国家重大科研设施的军民共用,完善共享共用的制度机制和政策法规。加快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促进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服务等要素军地双向流动、渗透兼容,提升资源使用效率,真正做到一份投入、多份产出。
理论牵引技术、技术拓展实践、实践升华理论。要通过“理技融合”,大幅提升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的综合效应。军事科研机构要积极探索军事科研理技融合、军民融合的新路子,创新中国特色军事科研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模式,当好助推军民深度融合的主力军,为加快建成世界一流军事科研机构,形成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何雷提出,应健全军民融合创新的各层级研究开发体系。以各类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为平台,形成“主导性创新基地+网络”的军民融合研发和产业化体系,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军民协同创新机制。扩大和提升国防重点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使之成为军事科技创新为主导、军民融合创新的骨干基地。选择相关科研机构,引导支持其增加军民融合创新的比重,以任务承接等方式鼓励支持其从事军民融合创新工作。支持民营科技企业建立军民融合创新基地,支持建立军民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并在国家重点人才计划中扩大军民融合创新高端人才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