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038-02
家庭关系与社会交往是一个人最基本的交际关系。家庭是最富有感情色彩的社会初级群体,是人与社会关系的桥梁。在社会学意义上,社会关系是中国社会中特有的一种人际互动形式,家庭关系包括在社会关系之中。家庭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基础之上的交往,而个人与朋友的交往是建立在非血缘关系上另外一种非常重要的交往形式。一个人与其家人和朋友的密切程度能够很好地反映出个人的交际能力和社会关系的优劣。
一、文献回顾
个人与其家人和朋友的亲密程度是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反映。到目前为止,中外很多学者都对家庭与社会关系做出了不同的研究。费孝通认为,中国社会是“差序格局”的社会,社会结构是按亲属关系的远近扩展的亲属关系网,社会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泛化[1]。对于社会关系的研究齐美尔提出了“形式社会学”,社会学应该脱离社会关系的具体内容,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形式或人类交往的形式[2]。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的研究紧密相关。孙立平认为,用社会关系网络对社会结构进行描述,已成为社会学研究中一个有潜力的课题。对1949年后中国社会关系的变化,国外学者提出了“朋友式关系”——特殊主义的人际关系、“同志式关系”——普遍主义的人际关系予以概括;又有以“原子化”与庇护主义关系探寻制度层面的社会机制[3]。人际交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崔燕改、丁利锐强调:“人际关系是人为满足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而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全部关系的总称。传统的人际关系原则在维系整个封建社会的家庭、社会乃至国家的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关于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研究,陆程指出:“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过程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很多,但基本因素只有两个,这就是社会认知和自我认知。”[5]
二、研究假设与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包括个体特征、工作情况、生活情况、自我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亲密度的影响的假设。
本文数据来自于200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研究数据,此次调查样本总数为5894个。其中,男性为2835个样本,占48.10%。从年龄上看,30岁以下的居民占18.02%;31-40岁的占26.47%;41-50岁的占25.24%;51-60岁占17.55%;60岁以上的占12.72%。
三、测量与研究方法
本文的自变量为个体特征包括变量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和教育程度。年龄=2003-birth,为连续变量;政治面貌分为两个虚拟变量即党员和非党员,教育程度分别赋值0~10,分值越高,教育程度越高。第二个自变量为工作情况,其中年收入为一个连续变量,工作满意度分为很不满意、不很满意、一般、满意、非常满意,赋值分别为1~5,分值越高,工作满意度越高。第三个自变量是生活情况,其中社会经济地位包括三个虚拟变量即较高、差不多、较低。对自己生活的评价也包括三个虚拟变量即超过普通人的生活,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和不如普通人的生活。第四个自变量是自我评价,包括对生活的幸福感和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生活幸福感包括非常不幸福、不幸福、一般、幸福和非常幸福,对陌生人的信任也生成了五个虚拟变量即非常不信任、不信任、一般、信任和非常信任。
本文因变量为中国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此变量分为五个等级:非常不密切、不密切、一般、密切和非常密切,赋值为1~5,分值越高说明密切程度越高。此变量为定序变量,所以采用的是定序logit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
四、因素分析
模型一为个体特征对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的影响,且影响比较显著。由模型可以看出,男性比女性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低0.207,即与女性相比,男性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要低0.207个logit单位;年龄对密切程度的影响是负向的,年龄每增加一岁,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就会降低0.016个logit单位;与党员相比,非党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要低0.38个logit单位;教育程度每增加一个单位,中国城市居民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就会增加0.097个logit单位。模型一的似然比检验数值为-6985.5018。
模型二的纳入使似然比检验数值提高到-5255.6789。模型二为工作情况对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的影响。年收入每增加一个单位,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增加0.001个logit单位;对自己的工作越满意,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就越高。
模型三为生活情况对城市居民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的影响。由模型可以看出,经济地位越高的人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与觉得自己就是普通人生活的人相比,觉得自己的生活超过普通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增加了0.216,觉得自己的生活还不如普通人生活的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降低了0.392。模型三的纳入使似然比检验数值提高到了-4638.29。
模型四为自我评价对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的影响分析,总体来说,对自己生活幸福感越强的人,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对陌生人的信任程度越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模型四的纳入使似然比检验数值提高到了-4530.7649。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结论:个体特征、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自我评价这四个方面对中国城市居民与其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都有比较显著的影响。女性比男性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高些;年龄越大,与家人的密切程度越低;党员比非党员的人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要高;教育程度越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年收入越高,对自己工作的满意度越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觉得自己的生活越好的人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越高;生活幸福感越强,对陌生人的信任度越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就越高。
与家人或者朋友保持较好的交际关系有助于人的生活幸福感的增加,能够减少负面情绪的产生,与家人或者朋友及时的沟通也能够更快的处理困难和解决心理上的障碍,有助于人的身心各方面的发展。要想提高与家人或者朋友的密切程度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关注老人和儿童,及时与他们交流沟通,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加强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教育程度和知识素养;政府或者社会指定政策减少就业压力,最大限度的降低生活压力,也能增加这种密切程度;同时个人方面,应该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对社会充满信心而且要学会满足和相信,保持一种宽容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社会,面对他人。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21.
[2]盖奥尔格·西美尔.社会学——关于社会化形式的研究[M].林荣远,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26.
[3]孙立平.“关系”、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J].社会学研究,1996(5).
[4]崔燕改,丁利锐.从社会学视角看传统人际关系[J].沧桑,2008(3).
[第一论文网专业代写论文和论文代写,欢迎光临,LUNWEN.1KEJ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