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视角下的家庭社会工作辅导模式、策略创新机制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0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的发展与个人健康成长和社会文明进步息息相关。近年来各种家庭问题不断产生,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对个人、家庭和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作为专业助人的学科,社会工作一直将家庭作为专业服务的重要领域。而在具体的家庭社会工作实践中发现,社会工作者常常会在家庭社会工作实务中面临许多困境,具体表现为:(1)在实际家庭服务中,由于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地位,无法较好地借助专业的知识,运用传统家庭治疗模式,指导整个家庭进行改变;(2)国内社会工作起步较晚,各种家庭辅导机构发展不充分,社会工作者可用于解决问题的公共资源不足,影响了家庭辅导效果;(3)在家庭辅导中,社会工作者如何在关注家庭发展与关注家庭成员个人发展之间保持良好的平衡。这些问题的核心就是,社会工作者如何有效地帮助家庭发现自己所拥有的能力和资源,并整合个人和家庭的各种能力和资源来帮助家庭解决问题,促进家庭发展。这是家庭社会工作辅导必须突破的瓶颈。因此研究者期望通过研究探索出解决这些实践困境的有效方法,以应对家庭的各种问题。这不仅有助于推动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摸索社会工作发展的有效路径,而且对建设和谐家庭、实现社会整合也大有裨益。
能力视角(strengthsperspective)①遵循的是一种整体观念,强调从家庭所处的社区环境和社会背景出发,除了解决辅导关系的问题外,它能较好地处理对家庭问题的关注与对家庭资源和潜能挖掘两者的关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对家庭的结构和家庭成员个体给予关注,保持两者平衡发展。该视角从另一个侧面为家庭社会工作提供了一种关于辅导原则的解释和启示,为处理家庭社会工作理论和实践中的困扰提供了指引。笔者的实证研究已经展示了该理论视角的本土价值,[1]本文尝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相关理论思考,进行探索性的理论本土对话和提升研究,试图分析运用能力视角解决目前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实务困境的实践策略,发现其理论局限性并对该理论进行相关修正。
一、能力视角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
基于对问题视角困境的反思及受人本主义、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美国堪萨斯大学的社会福利学院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了最早的社会工作能力视角(strengthsperspective)的探索,提出能力为本的个案管理模式。[2]其标志性宣言文献为Weick、Rapp、Sullivan和Kisthard于***年发表的《社会工作实践的能力视角》(AStrengthsPerspectiveforSocialWorkPractice)一文。之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和发展能力视角,清楚解释它的复杂应用过程,澄清了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这些努力让能力视角在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领域中获得了很大的反响,成为20世纪80年代之后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理论和实践视角。
(一)能力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理念
塞利贝(SaleebeyD)在分析能力视角时,并没有把能力和问题进行对比,而是将机会(thepossible)和问题进行比较,并且以如何创造更多的机会为中心分析能力视角与问题视角的区别。[3]在他看来,能力视角社会工作辅导模式有自己一套基本的假设来指导社会工作者去认识和欣赏个人、家庭及社区:社会工作辅导的核心是帮助服务对象充权,即协助服务对象发现和拓展发展的资源;社会的任何成员都具有自己的尊严和责任;服务对象在困境中有面对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也有自我调整和超越的自我发展能力;辅导的过程是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合作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帮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消除对人的能力的不信任,努力实现自己的潜能。[4]14-19塞利贝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运用能力视角进行辅导的六项原则[4]19-25:
(1)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2)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
(3)社会工作者应假定自己不清楚个人、团体、社区成长和改变的能力上限,并严肃看待个人、团体和社区的期望;
(4)合作是帮助服务对象的最好方式;
(5)所有环境都充满资源;
(6)创造一种相互关爱的联系。
这些假设和原则不断地被完善和修正。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笔者依据这些原则和特征对问题视角与能力视角的基本理念作一个比较(见表1)。
能力视角辅导模式是一个多层面的实践手法。它的运作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真诚和创造性、勇气和常识。该视角强调在认识问题的同时关注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相信任何个体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遵循综合的介入思维。
(二)能力视角社会工作实践对问题的处理
问题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所以在运用能力视角进行辅导过程中有一个问题是必须面对的,就是将家庭及家庭成员的问题放置于什么地方,或者说如何将问题归位。依照能力视角开展工作,有三种策略对问题进行处理:[4]15(1)仅在恰当的情境中认识问题,该视角将问题的分析放置在如何改变的框架下进行;(2)对问题给予较少的关注,对问题的过分关注会使家庭及家庭成员产生消极的想法,消耗家庭及家庭成员与社会工作者合作的活力,从能力视角来看,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就是调动服务对象的能力,使他们创造另一种生活成为可能;(3)找到更简单的方法去谈论问题,能力视角认为问题可以放在案主的日常生活中进行处理,所以利用简单、日常的语言去谈论和命名案主的问题,是恢复案主对其生活控制感的重要步骤。能力视角的社会工作辅导运用这些技巧以另一种方式去处理问题,其目标是要引导家庭及家庭成员不要专注于问题,而是引导他们把自己原来对问题包容着生活的状态慢慢地转化为把问题包容进生活的状态。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能力视角辅导模式颠覆了以往关于人和环境的问题思维。但它并非是与问题分析相对立,而是强调从整体上看待服务对象,既关注服务对象能力的发挥,也要关注服务对象问题的分析;在消极经验中发现积极经验,在积极经验中检查消极经验,并根据环境的要求,保持两者的平衡,才是最有效的策略。当然,这种视角也面临了各种的挑战,如能力的概念如何清晰界定,人的能力与环境的复杂关系等等。但总的来说,能力视角代表了一种新的理论和实践取向,其发展核心是研究和辅导视角的转变,从关注局部转向整体,从关注修补转向发展,修补、发挥和预防的结合,从平等转向和谐,其背后所坚持的是以人为本的理念。[6]其对家庭社会工作的实践与理论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二、能力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辅导的
实践策略分析
能力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辅导的核心是服务对象能力的全面评估和整合。下面结合实践从理论上详细对实现这个核心的策略进行相关分析。
(一)以能力为中心的家庭评估
能力视角采取以能力为中心的需要评估方式,这里的能力是指服务对象在日常生活场景中面对周围他人或者外部环境要求的有效回应方式。它具有对话交流的特点,与周围他人或者外部环境紧密相关,相互依存;同时,它还具有流动的特点,总是处于变化之中。[7]这种方式认为,家庭虽然碰到了“问题”,但它并不是“问题”本身。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家庭,只有理解他们的生活,将其“问题”和生活其他方面放在一起,才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家庭的生活状况。所以社会工作者最重要的不是寻找问题,而是投入到服务家庭的生活中,以能力为中心全面评估家庭。在实践中总结出三种有效评估家庭的方式。
1.实现关注点的转变
以能力为中心对家庭进行评估,要求社会工作者实现一个重要的转变:从关注自己的好坏标准——问题转换到关注服务对象的感受方式——能力。[8]45这样的转变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评估中做到:(1)不要评价服务对象,把服务对象视为与其他人一样具有独特视角理解生活的人;(2)愿意与服务对象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与挑战;(3)在感受上回应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体会到同在的感受。[9]因此,在实务评估中社会工作者要投入家庭的真实环境,将家庭的“问题”分析转变成在特定情境中的对话;通过询问“问题”产生的过程、“问题”发现后人际关系的变化等方式将“问题”具体化,变成家庭与外部环境对话交流的过程。接着,体会家庭成员在当时情景中的压力,尤其需要特别地关注家庭改变的愿望,这是服务家庭改变的重要资源。[6]这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工作者真实体会家庭成员的感受方式,在与家庭成员的沟通中,给对方一种较强的同在感觉,便于建立信任、良好的专业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家庭应对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自己在处理问题中的例外情况和成功经验,将经验总结出来引导服务家庭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2.关注整体,实现评估的全面性
能力视角所提及的能力具有整体特征,包括问题中的能力、优势中的能力、日常生活安排中的能力三个方面。[8]64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评估中要把这些能力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社会工作者要清楚,就服务家庭而言,最重要的是改善目前的生活状况,这样的动力既可以在家庭过去的经历中寻找,也可以在现在生活和未来的期望与规划中寻找。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以从过去、现在和将来三个时间维度上全面理解服务家庭的生活,评估家庭的能力。尤其在中国本土家庭社会工作中,社会工作者缺乏社会认可的专业身份,通过全面能力的评估带动服务家庭的改变,这种方式把介入的焦点转向改变,可以避免与服务家庭发生对抗。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除了引导家庭成员发现自己过去应对问题的能力外,还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对未来的愿望。借助这些能力和愿望,推动他们在行动上做出改变,进而带来正面感受,使积极行为方式得到巩固。
3.强调互动,动态地把握,实现评估的连接性
以能力为中心的需求评估,强调以互动为焦点,动态地把握服务家庭的需要。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注意把握服务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与周围他人之间、家庭与所处社区环境之间的互动,在理解互动的基础上实现需求的连接性评估。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转换角色,从服务家庭的日常生活处境出发,无论问题还是优势或日常生活安排,都把它们视为家庭内部及其与周围环境的交流过程。[8]101社会工作者评估时,在家庭环境中主要了解服务家庭成员内部之间、成员与其各自朋友、家庭成员与周围环境的交流状况。在了解这些状况的基础上清楚地理解家庭及其成员是如何回应他们所处环境的要求,动态地理解他们所拥有的能力。
每个服务家庭和成员都具有自己的能力,这种对能力的关注,在后现代的辅导模式中也是倡导的。精要治疗模式强调要用更积极、更具功能意义的方式主动重构问题,鼓励家庭不要沉迷于他们经验的消极方面,发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以解决问题。同样,叙事治疗师通过外化问题,打破了毫无助益的故事的钳制,通过挑战悲观的事件版本,开启乐观的故事视角,引导家庭重置希望,重述生活的方式,以此促进其进步。[10]416但这两者在能力的评估和发掘上主要关注现在和未来,对过去成分过分排斥。能力视角评估认为,改变的动力既可以在服务对象过去的经历中寻找,也可以在现在生活和对未来的期望与规划中寻找,是一种全面、整体的评估。更重要的是,能力视角对需要的评估是动态的把握,要求从服务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出发,注重了解服务家庭与周围环境的交流互动过程,让评估出来的需要与服务家庭的真实生活更为接近。
能力视角从服务家庭出发,引导他们发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培育他们积极、主动的态度,为家庭解决问题和寻求发展奠定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解决本土家庭社会工作中可利用资源有限的问题。就地取材,依靠家庭自身能力解决问题,体现发展的观点。
(二)成员个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
三种类型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具有各自的功能。“问题”中的能力直接与“问题”相关,直接影响家庭所受困扰的增减,是服务家庭最希望解决的,但这部分能力的发掘和运用难度较大,涉及服务家庭成员的不愉快经验,它注重的是治疗;优势中的能力是服务家庭最愿意谈论的主题,它的发挥可以促进服务对象的积极性的调动和“问题”的削减,有利于培育家庭成员主动、积极的心态,但过度的关注会使其成为回避“问题”的机制,它注重的是发展;日常生活安排中的能力对家庭的影响是最基本的、最长久的,为服务家庭的改变提供必要的基础,它的发挥有利于预防。[8]98这三种能力是紧密相关的,他们之间是流动的、平衡的关系,即任何一种能力的变化都会影响另外两种,任何一种能力的提高都需要与另外两种能力的改变相互配合。因此,在能力视角社会工作模式中,要求社会工作者不能只注意家庭的某种能力,而需要根据服务家庭的不同类型和具体的生活处境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将服务家庭成员的三种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并在能力的联结过程中把问题消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要实现各种能力的整合有三个重要的技术可以运用。
1.建立良好的工作目标
良好的工作目标是成功进行家庭辅导的基础。目标在传统家庭治疗中已经受到重视。不同的是,他们制定的目标是出于治疗师的专业眼光,没有考虑服务家庭的参与;其目标追求的是服务家庭的巨大变化,这样给服务家庭太大压力,不易达成。虽然在后现代的治疗模式中开始强调家庭成员的参与,目标的细化、具体、可行,但是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此时此刻,对于发展没有多大的兴趣,强调的是治疗。[10]70而在能力视角中,目标要体现发展和未来取向,这样才能真正拉动家庭各方面能力的整合。研究者的实践研究指出,能力视角中良好的目标应该具有五个特质。(1)对服务家庭重要。目标应被服务家庭视为重要、有益的,如此他们才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以达成。(2)细小、具体、现实可行,以行为为主。(3)以体现发展,而非问题的消减为宜。(4)服务家庭认为需要努力的,如太容易,往往被忽视,或掉以轻心。(5)未来取向的,目标要充分体现家庭对未来生活的期望,才能有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上述各要素是互相补足、互相关联的,社会工作者应视目标为一个有生命的整体,整合地使用。
2.循环的家庭服务策略
能力视角认为,有效维持服务家庭改变、促进能力整合的方式是采用循环服务策略。循环的概念来源于传统家庭治疗,它改变了思考精神病理学旧有的方式:从现在是由过去造成的变为现在是正在进行的、循环反馈圈的一部分。因此它们认为问题存在于现有的系列行为中,在辅导中强调沟通和关系。[10]130但传统的家庭治疗将家庭视为封闭系统,将治疗的力量集中在核心家庭中,很少或者不考虑家庭外的因素。而能力视角除了强调家庭内在的循环体系,还要求社会工作者把服务家庭放回到其所处的环境中理解,认为家庭的改变与周围环境的改变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这种服务策略的核心是运用多中心的服务方式,建立多元的家庭社会支持,以促进服务家庭与其周围环境、他人形成共生发展的平衡关系。这种方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善于寻找家庭改变的启动点,并与周围他人、环境的改变连接起来,追求的是服务家庭与周围他人、环境的共同发展。
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主要从家庭内和家庭外两个方面考虑。在家庭中,引导家庭成员在努力实现自己愿望的同时,学会关注对方的想法,相互调整对彼此的要求,在家庭中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为两者的个人发展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在家庭外,主要在社区、学校和家庭原有社会环境中进行调整,以此巩固和扩展其成长的成果。
能力视角运用循环的服务方式真正让服务家庭和周围环境在能力的发展、问题的解决、生活的应对和环境适应等多方面进行良性的流动。这种旨在寻求个人与家庭、家庭与环境共生发展的循环服务策略在家庭辅导实践中很好地解决了“如何在关注家庭发展与关注家庭成员个人的发展之间保持一种良好的平衡”的难题,达到辅导整体性和发展性的目标。
3.行动的主导地位
行动的地位在传统家庭治疗中得到确立,并在后现代治疗模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他们都借助治病计划、“家庭作业”等行动将服务对象的认知、行为、心理层面进行连接,达到治疗的目标。而在能力视角中推动服务对象行动并不是为了达到某项特定的目标,而是让服务对象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与周围环境交流,调动服务对象及周围他人的能力和资源。通过行动实现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环境三个系统的有效沟通和互动,可以将家庭能力的评估、能力之间的整合、能力发挥与问题解决的互动、循环服务策略的实施等各个层面较好地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良好的辅导过程。因此,在介入活动中,社会工作者需特别关注服务家庭成员想做什么、怎么做,并且通过具体的行动发掘和运用他们的能力应对问题;同时遵循在行动中感受和在感受中行动的原则,调适家庭成员的内部心理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建立和扩展服务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社会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整合各个层面的介入活动,有效地维持和扩展辅导的效果。行动是以能力为中心家庭社会工作辅导的重心。
能力视角家庭社会工作的本土实践层面的研究探讨发现,其核心是以能力为中心的需求评估和以能力整合为中心的服务介入。这种策略在实践中分为三个基本步骤。第一步,投入服务家庭的生活环境,全面评估和发掘服务家庭的能力。从服务家庭的角度理解他们的生活,注重从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环境三个系统的互动中动态发掘处理“问题”过程中的能力和寻找其他能力。第二步,在平衡中发展服务家庭和成员的能力。在发掘各方面能力的基础上,运用循环的策略协助服务家庭和成员平衡地发展。第三步,借助行动,拓展和整合个人、家庭的能力,将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环境三个系统进行连接。该模式在家庭的生活处境下进行,从家庭的本身出发,很好地处理了社会工作者同家庭的关系,较好地解决本土实践中社会工作者缺乏专业地位的困境,能给社会工作者一个较好的辅导空间帮助家庭;它强调引导家庭成员发现和运用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通过多中心社会支持的建立,整合能力和资源去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困境,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缓解目前国内家庭社会工作机构不健全、社会工作者可调动的公共资源不足的尴尬处境;运用循环的服务策略,借助具体的行动追求个人、家庭和环境的共生发展,促使家庭成员在与周围他人建立相互支持的关系和寻求个体的发展空间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有效解决家庭辅导中个人成长与家庭发展冲突的实践困境。
三、能力视角理论的挑战及其超越
作为一种新的理论视角,能力视角辅导直接以家庭的能力为基础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为本土家庭社会工作提供一种不同以往的介入视角,对传统家庭治疗和后现代的叙事、精要疗法都有较大的超越,当然,能力视角理论本身也存在着挑战。一方面,虽然能力视角试图在能力的框架内对家庭的生活和问题进行考察,但它只对个人、家庭和环境的能力肯定,对于在实务中如何准确把握能力的概念没有很好地阐述。归根到底就是对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环境这三个系统之间的互动关系没有很好的认识和清晰的说明。另一方面,它对于如何实现三个系统的有效互动和连接没有给予具体、清晰的解释。这导致了社会工作者在引导家庭进行能力的整合上无法有效地推进。
因此,研究者从实践层面的研究中发现,总结出的这种辅导模式中可以抽象出两个重要的理论概念:系统互动关系和行动连接。以此对能力视角进行相关的修正,以期更好地为本土家庭提供社会工作服务。一方面,研究者将能力理解为在特定日常生活场景中个人与周围环境互动交流的有效应对方式。以此提出系统互动关系的概念对能力的把握提供新的启示。系统的互动涉及的是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环境三方的动态平衡关系。所谓动态是指,无论个人、家庭还是环境,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改变都会影响其他系统,他们是处于一种相互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中。所谓平衡是指,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的环境三个系统是紧密相联的,相互之间维持一种均衡的关系。过分强调某个系统的发展,都会破坏这种均衡的关系,增强三方的冲突。所以,服务对象的能力是在与周围系统保持共生发展的平衡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是动态的。所以在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必须动态、全面地评估和发展能力,维持三方的动态平衡关系。另一方面,在理论层面上,研究者也试图对如何维持系统互动关系进行审视和整理,提出了行动连接的概念来对这个问题进行清晰的解答。
个人、家庭和家庭所处的环境借助具体的行动紧密关联在一起。即个人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影响家庭和环境,同样,家庭和环境也可以借助行动对其他两个系统产生影响。在行动中展现出各个系统的能力,在行动中整合三个系统的能力,并借助行动维持三个系统动态平衡的互动关系。所以,社会工作者需要采取一种动态的视角,跟随个人、家庭和环境的步伐,借助具体的行动在这三方系统互动交流中促进三方建立共同发展的平衡关系。
四、结论
能力视角理论作为一种新近的理论和实践取向,强调个体与环境的生态互动和能力整合与建设,为本土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和实务开启了
一个新的方向。笔者结合自己的实务经验分析
了能力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开展的立体策略,并在实务的基础上提升出系统互动关系和行动连接两个概念对能力视角进行本土化修正,建构出一种迈向能力整合的家庭社会工作本土化的生态路径。
①能力视角(strengthsperspective),国内有译为“优势视角”,在本文的译法中主要是参考厦门大学童敏、中山大学张和清等教授的译法。因译为优势视角,有将案主的问题与优势对立起来的倾向,单纯强调辅导中从问题走向优势。而strengthsperspective强调问题与能力的相融,在个人问题的表现中也彰显个人能力,在引导服务对象解决问题的同时发展其能力,两者之间不是非此即彼,而是强调能力与问题、能力与环境以及能力与平等三个方面的考察。在社会工作介入中不能单纯地抛开问题谈能力,两者是相对的,能力是在问题解决中得到培育的,有一种动态的思维。所以,能力视角的译法更为温和,更能体现strengthsperspective的整体与动态意涵。
[1]
姚进忠.个人和家庭能力的整合:单亲家庭社会工作介入方法[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34—40.
[2]RAPPRC.Thestrengthsperspective:Proving“mystrengths”and“Itworks”[J].SocialWork,2007(2):185—186.
[3]SALEEBEYD.Thestrengthsperspectiveinsocialworkpractice:Extensionsandcautions[J].SocialWork,1996(3):296—305.
[4]SALEEBEYD.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M].李亚文,杜立婕,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14—19.
[5]姚进忠.能耐视角下的社会工作辅导模式——基于学习困难儿童的辅导介入的个案研究[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26—30.
[6]童敏.社会工作的能力视角——一种以人为本的研究策略[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1):114—118.
[7]童敏.社会工作实习指南[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26.
[8]童敏.社会工作实务基础——专业服务技巧的综合与运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9]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香港: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3:114—115.
[10]NICHOLSP,SCHWARTZC.家庭治疗——理论与方法[M].王曦影,胡赤怡,译.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