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京市农村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的调查统计分析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0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研究意义
据《中国统计年鉴2005》报告,我国2004年60岁以上老年人有15490万,占我国总人口的12.36%[1],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亿,已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3.26%,比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上升了2.9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2亿,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①以人口专家的测算,我国老年人口持续保持快速增加的趋势,预计2025年达到3亿,老龄化程度越来越深。我国60岁以上人口大约有70%居住在农村,老人数量基数很大,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的整体寿命都已提高,老年人呈现高龄化趋势,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一直是深受多方关注的重大问题,对于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有重要意义。
面对农村庞大的老年人群体,让他们身体能尽量保持健康便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他们的晚年福祉。而多数农村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相比,没有职工医疗保险、没有退休工资,一旦患上重病、大病,大部分老人会选择放弃治疗;与此同时,随着年轻人的流动性不断增大,农村会出现更多的“空巢老人”,缺少照料;所以农村老年人的医疗健康问题与城市老人相比,更突出,待了解及解决的内容更多、更有难度、更为迫切。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方面的研究很多是关于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代志明,何洋(2005):“德国是‘农民保险制度’,它是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健康保险,保费缴纳的多少与收入挂钩。”“日本是农村国民健康保险,其主要来源为被保险人缴纳的保险费、国家和地方政府的财政补贴及该项基金的投资收益。”[2]以上是发达国家所推行的相关医疗保障制度。谷彦芳,杨亚萌(2011)“泰国推行的是农村居民的‘健康卡’。是一种针对农民的自愿性质的社区健康保险制度。这种社区性健康保险制度将一个区域内医疗资金的筹集、因病造成经济损失的分担机制及医疗保健服务的提供结合起来,有效保障基层农民的身体健康。也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改革的新思路’”。巴西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家庭健康计划”。家庭健康计划所需资金来自联邦和各州的专项资金支持[3]。这两个例子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医疗保障制度的探索。
而我国对于农村医疗问题的研究也多集中于对“新农合”制度的讨论。刘春卉(2008):“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需在明确农民和政府责任的基础上,将合作医疗制度转变为城乡统一的医疗保险制度”[4]。顾昕(2009)在《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趋向》中从“集体主义的嵌入性、没有市场化的商业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兴起、新医改方案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我国农村医疗体制发展的概况,但依然还是停留在制度层面”[5]。黄万武(1994)提道:“城市大多数老年人生活条件虽有保障,但经济收入不平衡,住房条件有待改善;多数老年人虽然享受免费医疗或半免费医疗,但对老年人特殊保健服务比较差,值得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6]
可以看出,之前对于农村老年人医疗健康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但是多着眼于医疗保障制度,多总结性、宏观性的政策倡导、意见提出,对于农村老年人微观个体具体情况的研究相对较少,由此我们想通过在北京市延庆县五个村庄个案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村老年人的真实生活现状,农村老人医疗资源、主要支持主体有哪些,以及老人们在医疗健康的不同阶段有什么样的需求、通过这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提出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三、研究设计
(一)调查对象和方法
本文选用访谈法对北京市延庆县五村庄中的老人进行访谈,得到大量具体的一手资料。访谈的老人中,考虑了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高龄和低龄)、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婚姻状况(有配偶和无配偶)、不同子女数量老年人的差别,被访者覆盖面比较全。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
本次访谈对象为大榆树镇与井庄镇中五个村庄年满60岁,户口为本市农业户口的老人,数量为30名。其中,男性为15名,女性为15名,男女比例1∶1。年龄段大多分布在60—65岁之间,占总人数的30%,66—70岁者,占总人数的26.6%,71—80岁者,占总人数的26.7%,然后是81—85岁者,占总人数的16.7%。年龄层次分布较为均匀,层次鲜明。从文化水平分布来看,40%的老人是小学文化水平,30%的老人不认识字或略识字,30%的老人是初中文化水平。从婚姻状况来看,80%的老人有配偶,有20%是单身。子女数量状况来看,90%的老人拥有2个(包括2个)以上的孩子数量,有10%的老年人只有一个孩子。
(二)研究框架
本文从三个阶段以及四个维度研究农村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的现状。三个阶段为:预防期、治疗期(大病、重病)和康复期(慢性病)。四个维度为:经济支持、公共卫生服务支持、人员支持和心理健康支持。
四、五村庄老年人医疗资源不足
(一)农村老年人的健康
总体上看,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调查表明,农村老年人口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其他年龄人口。2003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显示,农村总人口两周患病率是13.95%,而同期65岁以上农村老年人口的患病率为30.21%,是农村总人口患病率的2.17倍。2003年农村老年人口患病率比1998年的24.2%高出六个百分点。”[7]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1/3的老人对自己健康评价是“很不好”。同时还有另外一个现象引起了笔者的好奇,有些老人虽然说自己身体不好,但对于自己劳动能力的自评是“有劳动能力或者部分劳动能力”,从中我们得出农村老年人没有严格意义上的休闲晚年,基本上是一生在劳动,直到自己活动不了的那一天。老人在长期劳动中不仅身体各项机能都逐渐变差,另一方面睡眠质量也会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相比城市老年人退休后拥有大量的时间进行娱乐休闲活动,农村老年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退休”生活,他们的休闲活动大多以室内为主,日常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的意识不强,并且他们的业余生活时间很短,类型也很单调,只有聊天、打牌、打麻将等少数几种。这样较高的劳动强度、较差的睡眠质量以及单调的业余生活对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都是不利的。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疾病类型“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猝死和其他退行性疾病。高血压患病率自40岁以后呈直线增长到65岁以前,几乎每隔5年增长一倍。”在我们的调查中,一半以上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同时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高血压、冠心病这样的病固然会对老年人的生命造成威胁,但是老人中有很多面临胃口不舒服、牙疼、眼睛看不清事物、骨质疏松等情况,而这样的疾病类型则是拖垮老年人身体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
1.访问员:那您平时吃点保养品什么的不?
老人:没有,我连钙片还没买过。
访问员:那奶奶您可得注意保养保养啊。
老人:可不是嘛,以前啊我不抽筋,今年冬天啊,我晚上起夜,是越着急,那腿就拽得越紧。现在这个腿是不成了。
2.访问员:那奶奶您觉得自己的健康情况怎么样啊?
老人:还成,就眼睛不是很好。眼睛老看不清,也不知道什么病,没什么大病。
3.访问员:那您身上有什么慢性病,例如高血压啊之类的。
老人:高血压倒没有,就是胃不好。胃可疼了,眼马虎(看不清)。牙都拔三颗了。
这些问题不一定立刻威胁到老人的身体健康,但是牙疼、胃疼会让老人饮食质量下降,从而影响营养的摄入,而类似于腿疼、抽筋等状况则阻碍了老年人锻炼身体的自由,长期这样下来,老人的身体会越来越差。但是老年人往往认为这都不是病,忍一忍就过去了,没有有效预防和及时治疗,容易造成大病。其实这些小病的预防成本较低,有效的预防能比较立竿见影地改善老人的健康,进而提高生活质量。
(二)预防期农村老年人医疗资源状况
在经济支持方面,我们主要了解老年人的经济水平、经济来源、与医疗有关的支出、饮食作息以及休闲活动的情况。通过访谈,有60%的人月平均收入在201元—400元之间,1001元以上的只有一个人。而月收入来源的绝大部分是国家每月发放的养老金,其余是个人收入、比如种地等,极小部分是儿女给的。并且在访谈中发现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子女会经常询问老人是否需要钱,并能及时给予;但家庭经济较差的子女询问父母是否需要钱的次数相对较少,一般不能及时给予。在支出这方面绝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只有两部分:正常日常生活开支和与医疗相关的。并且老年人对于预防性医疗支出如体检都没有意识,更多的老人都是等疾病真正出现的时候才想着去检查身体。其中只有极少部分的人知道每年应该有一次体检,但终究因为体检费用太高而放弃。访谈中一位老人曾提到:全身体检每次要1000元,这个价位对农村老年人来说是不可承受的。访谈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1.访问员:那您一个月收入多少钱呀?
老人:就那养老保险,别的收入没有。300块钱。
2.访问员:您每年都会体检吗?
老人:没有。农村人哪有那想法,再说听说全身检查一次也挺贵的,得1000块钱呢,哪有钱干那个。
通过上述情况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较低,经济来源较单一,并且来源于子女的补贴受子女经济收入的影响。同时,医疗费用对其经济状况影响很大,农村老年人普遍应对疾病风险的能力较差。在饮食方面,老年人膳食不合理。一方面,经济原因使老年人很少吃到应季的蔬菜水果,另一方面,老年人饮食观念停留在“吃饱”而非“吃好”。这些因素影响了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因此其晚年生活质量面临很大的挑战。
从村庄的经济状况来说,一方面,我们所调查的五个村庄整体的经济水平不是很高,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生产,外出打工的人并不多。另一方面,关于老年人的补贴或者相关照顾政策缺乏。所以从村一级的基层自治组织上看,老年人在经济方面得不到补贴。
其次,从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看老年人的医疗资源状况。农村地区的医疗服务构成主要是县、乡、村三级组成的医疗预防保健网,即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龙头,以卫生院为枢纽,以村卫生室为网底。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最基层组织,是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它承担着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服务的两项职能,是保障广大农民身体健康的一道很重要的防线。但是这样重要的医疗服务提供方在老年人医疗健康服务方面做得并不好。
访谈中问老人:“村里会有针对老年人的卫生知识讲座吗?”30名老人都说没有过。针对这个问题大部分的老人说根本不知道村里的卫生组织还有这样的职责,一部分的老人则表示“虽然自己也想享有这样的服务,但是其他村子也都这样,大家也没办法”,而他们的养生知识基本上都是通过看电视得到的。访谈中有这样一段谈话:
1.访问员:您接受过村里卫生知识的宣传吗?
老人:没有。
访问员:也没发过药?
老人:没人管。
2.访问员:村里卫生室有做过卫生知识宣传吗?发过药吗?
老人:没有。
我们知道,老人对于掌握卫生知识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是必需和必要的,但是通过以上资料的呈现首先我们可以看到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它的职能履行较差,主要表现在服务缺失和宣传较少。
在人员支持方面,没有生病的老人同样需要人员的照顾,而此时的照顾更加侧重于平时生活中帮老人做一些他们做不了的活,比如换灯泡、上高处拿些东西、帮老人去县城买些东西等等这些较为琐碎的事情。
心理支持方面,到了晚年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对于老人来说是莫大的幸福,除此之外,人到了晚年都怕寂寞,不同类型的老人对于孤独感的承受能力不同,有伴侣的老人与丧偶的老人比起来,对于孤独感的承受能力较强。所以在心理支持层面上我们做子女的尽量多回家陪陪父母说说话,或者想想其他办法比如组织一个老人俱乐部等让老人们不再孤单寂寞。从而提高他的幸福指数,这样对老人的身体健康也是有益处的。
(三)治疗期的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
当老人生病后,对于老年人拥有的医疗资源才是真正的考验。这里面临考验的程度大小是按照生病的种类不同而不一样的。我们主要分析老人患急性病(这里的急性病指的是大病重病,突发性或逐渐恶化的疾病类型)身边的医疗支持性资源。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主要患有以下疾病:糖尿病、尿毒症(需要肾透析)、癌症,以及因为意外事故导致身体严重损害。在经济支持方面,由于医疗费用昂贵,医药费一般都是由老人和子女共同承担,同时新农合所报销返回来的钱是他们继续治疗很大的资金支持。但在调查中发现,虽然全部被调查者都上了“新农合保险”,但他们对于“新农合”的门槛费、封顶线等等一系列情况不是很了解。“一般费用报销有的村庄是村委会定期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统一报销,也有的村庄村委会并不管而是由老人或者其子女负责报销,如果是老年人自己报销的话,他们也只是拿上所需要的资料到相关部门把资料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给他多少钱就是多少钱,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应该拿到多少钱。”在与几位患大病的老人进行交谈的时候可以得出“新农合保险”对于他们来说是治病很大的经济支持,有的时候能管大用,如果不是这笔报销的钱,他们很有可能就会放弃治疗。当问到他们对于医疗政策有什么意见的时候,他们都很朴实地说:“希望可以多报销一点,这笔钱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相当于救命钱。”访谈中有这样一段内容:
1.访问员:哦,那就是去年的事儿。那您子女主要拿钱,国家给报销吗?
老人:报销一部分。
访问员:报销比例大吗?
老人:我也不清楚。孩子们管的。
访问员:那您知道最后一共报了多少钱吗?
老人:不太清楚。我也不问他们。
2.访问员:您治疗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什么?
老人:前期的时候是自己和子女拿,后期的话都非常依赖新农合报销返回来的钱,因为越到后面,自己家里的钱就没多少了。
这些老人的子女在资金的支持情况上也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家境好一点对父母孝顺的会帮父母多拿一些,有的自己家里的日子过得很拮据,即使很孝顺也有心无力。但父母一般都非常不愿意拿子女的钱,在访谈中我们有问到老人:“子女一年一般都会给您多少钱?”90%的人说没拿过,其中有一部分是老人不要,要的老人也都存下来在子女有急用的时候拿出来,或者是在自己有病的时候拿出来,不用孩子再拿钱了。访谈中有这样一段话:
访问员:孩子给你钱吗?
老人:孩子给我钱我也不要。钱够花得了。没吃的给我买。
所以从经济支持情况看,患上大病重病的老人在资金方面面临很大的压力,一般前期治疗的费用是由自己、儿女支付,后期更多依赖于新农合报销部分。并且他们对于新农合制度并不是很了解,报销问题一般由子女负责承担。
在公共卫生服务支持方面,因为患上大病、重病对于医疗的硬件设施和医务人员水平要求较高,但因为资源配置问题,县的医疗资源比较匮乏,所以就需要去北京或大城市医院进行治疗,在这期间,对于老年人很困难的一个环节就是挂号,访谈中有一个老人说为了挂号从延庆到北京一共折腾4趟,最后一次凌晨3点起床,坐4点第一趟班车才最终挂上号,在这期间虽然有老人的孩子陪伴,但对于老人身体消耗还是很大的,而这对病情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另一个老人说:因为医院里有一个护士是自己家的一个亲戚,帮忙挂了号才很快住进医院,否则根本挂不上号。
访问员:那爷爷,您去北大医院,还有奶奶去积水潭医院的时候,有遇到看病难、看病贵等不开心的情况吗?
老人:有。
访问员:您说说。
老人:我上北大医院,一是人太多,头一遭去,人太多,没排上队,去晚了,没挂上号,回来了;第二次又去,这一遭走得早,4:30就从家出发了,到北京7点多,挂了个别的号。
访问员:什么叫挂了个别的科?
老人:原本是要挂泌尿科,结果没了,然后挂了个肾科。开了两张单子,一个是验血,一个是做B超。哪一个也没做成,下午不化验。B超人太多,你说咋弄?
访问员:那您之前有了解过下午不给化验这种规定吗?
老人:不知道呀,咱又没去过,哪知道呀!第二次又回来了。第三次好像是化验了个血,还是挂了肾科,然后是那个又挂没了。他那个泌尿科人太多。第三次4:30起来还是晚,第四次没让你奶奶去,我去的。第四次终于成了,挂上个泌尿科,验血结果也出来了,B超那天去得早,也做了。3:00从家里开始走,4:00做第一趟班车去了。然后查出来是癌。
访问员:那您最终花了多长的时间才住进医院呀?
老人:来来回回得半个多月吧,应该有20天。
访问员:那住进医院后医生和护士的治病水平和服务态度您觉得怎么样?
老人:水平和态度都挺好的。
虽然政府这几年也在大力改善“看病难”问题,但农村老年人在公共卫生资源可得性上仍是很无力的,虽然相关政策已出台,但在实际操作中农村老年人群体还是比较弱势的,对于医疗资源的使用还是很困难的,而这也表明我国公共医疗服务体系是不完善的。在软件设施上:比如医生护士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态度上,农村老年人感觉整体水平较高。
在人员照顾上,因为是大病重病,除了资金上的支持,人员照料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一般来说,有伴侣的,照顾任务就落在老伴身上,独居的老人则是由子女轮班照顾,子女数量较多的父母在平时照料时子女间可协调的空间大,对子女生活的影响较小,各方面休息较充足,所以对于老人的照顾质量比较高。农村对于请专业护工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一是没有这方面意识,二是经济受限。
在访谈过程中我们问道:“您是希望谁来照顾您,是家里人还是专业人士?”95%的老人选择家人照顾,所以从老人这个角度来看,他们更愿意亲近的人来照顾自己。
在心理健康层面上,在现阶段应该更加关注到照顾者的情绪及所承受的压力情况。为此,我们对照顾人员进行访谈,他们给我们的回应是:照顾大病重病的老人身体上劳累,心理上承担的压力更大,因为他们一般是放下自己家的事情或者工作来照顾老人,还担心照顾不好老人,而且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一天到晚都是围着老人转,自己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而如果老人子女数量较多时,彼此轮流进行照顾、休息,身心负担较轻,对老人照顾的质量也会提高,兄弟姐妹数量少的子女身心压力都会比较大。
(四)康复期的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
在经济支持方面,与患急性病不同的是慢性病,其特点就是持续时间长,花费开销大,而这对于依靠国家养老金生活的老人是很大的经济压力。有位患有严重高血压的老人说,每天光吃降压药就需要花费她20元钱,这样长久算下来也是很大的一笔费用。
在公共卫生服务支持方面,对于高血压这样的慢性病平时治疗的特点就是对病情的控制,这就需要患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到医院检查病情是否稳定,因为对医疗资源要求不高,所以他们都是在县及县以下的医疗服务机构进行检查,村卫生室或镇卫生院对于老年人慢性病,也没有为每一位老人提供疾病档案建立与管理,因而不能更好地掌握该社区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情况,为老人提供具体的服务。
在人员支持上,因为慢性病重点在对病情的控制,所以需要在饮食、作息上注意。比如提醒他们按时吃药、做合适的饭菜等。通过访谈我们看到有配偶的老人比没配偶的老人更幸福一些。
在心理健康方面,因为疾病不是突然出现的,只要每天注意相关方面,一般来说没有什么大问题。这对于患者本身来讲所承担的心理负担还是小的。但是也有老人跟我们讲:每天都要吃药、身体越吃越差,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病秧子,花钱还难受,真不如早点走了算了。情绪较为悲观。
通过上述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与大病重病比起来,慢性病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持续时间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资金、人员两方面的支持。
(五)预防期、治疗期和康复期的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状况总结
通过调查和整理,纵观老年人患病的预防期、治疗期和康复期,我们不难发现:(1)在经济资源支持方面,农村老年人因病致贫、返贫的情况较为多见。多数老人表示对新农合报销比例、报销门槛,以及新农合推广过程中对新农合具体条款的解释工作不满意。(2)在公共卫生服务支持方面,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由于体制原因,对农村老人的医疗服务力度不够,没有起到疾病预防、治疗和后期康复跟踪治疗的作用。与此同时,在患大病的情况下,农村老人进城去大医院就医时,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也非常突出,常常因为挂号难、路程远等原因造成很多麻烦,甚至是延误病情。(3)在人员支持方面,农村患病老人照料人员主要是家人为主,其他社会支持几乎没有。(4)而在心理健康支持方面,患病老人由于疾病、经济等原因,容易产生烦躁、悲观,甚至绝望等悲观情绪,患病老人的家人也会因为突如其来的急性病或者是需要日复一日照料的慢性病而产生许多消极情绪。而对于患病老人照料人员的心理健康支持几乎没有。
五、结论
通过上面材料的呈现与分析,农村老年人医疗支持资源的现状引起我们如下思考。
第一,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水平较低,来源较单一,除了正常的生活开支外,很大部分都用在医疗方面,对于大病、重病的支付能力较差。
第二,生病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重点是在预防。这就需要老人在平时的饮食、养生方面注意,但访谈中发现农村老年人对于膳食平衡有三种状态,一种是想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但没有钱买,一种是有钱买但舍不得花,还有一种是根本没有这个意识。
第三,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村卫生室,它的功能和职责并没有发挥。没有对老年人的健康进行建档管理,对于老年人医疗卫生知识的宣传也没有,对老年人群体是忽视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了解到其实老年人对于卫生知识、养老知识是想要了解的,他们大多都是从电视上学到的。
第四,“新农合”推广已有十年之久,但大部分老人对此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上这个保险就可以报销给返钱,具体到报销的种类、额度他们都不清楚。
第五,虽然相关部门一直都在努力改善“看病难”的问题,但农村老年人在公共卫生资源公平的占用上还是困难的,仅从去大医院挂号这件事就能反映出,农村老年人和城里老人相比得到相同的医疗资源所付出的辛苦要多得多,而这也表明我国公共医疗体系不是很完善。
第六,在人员照顾上,无论是大病重病还是慢性病,一般来说对于其照料,有伴侣的照顾任务就落在老伴身上,独居的老人则是由子女轮班照顾,子女数量的多少对于老人受照顾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农村对于专业照顾如请护工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可能一方面是没有这方面意识,另一方面则是经济受限。值得特别注意的是,对照料者的心理支持几乎没有。
第七,老人在治疗期和康复期一方面因为疾病导致身体不舒服,另一方面因为经济的原因心理负担较重;照料者长时间照顾重病、大病老人,久而久之,也会身心俱疲。
六、意见与建议
第一,针对农村老年人医疗保健意识较淡薄。其原因是有很多,首先从宣传方面看,村卫生室应该担负起这个责任并真正落实,每月定期召开讲座,邀请老人参加。也可以定期发一些卫生宣传手册,教会老人一些健身活动,了解什么是养生,并且知道怎样养生。
第二,从照顾者的方面,我们也可以增加对其的心理支持,开设照顾培训以及心理辅导,避免他们因为长时间的照顾老人而产生过大的身心压力。
第三,村卫生室职责功能不能发挥。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首先,村卫生室的性质并不是属于公立的,而大部分则是私营的,并且经营完全交给市场,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生活来源则是来自卫生室的盈利,这样就和其设立的初衷及职能不相符。所以想要村卫生室担负起为老年人建立疾病档案,进行及时追踪,对老人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就必须对村卫生室体制提出改革。如果不能改变村卫生室自负盈亏的状况,它所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就不可能实现。
第四,老年人对“新农合”了解甚少。前期的宣传阶段中针对老年人群体进行详尽解释,让老人明白我为什么要“新农合”保险、上完保险能享受怎样的福利、怎样做才能拿到返回来的钱等一系列的情况。并且组织人员为老人报销医药费,在服务的同时进行宣传。
第五,农村老人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突出。应该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减轻农民经济负担,展开类似于医保卡的报销模式,减少报销过程中的烦琐程序;医院可以开设老年人绿色通道,方便老年人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5(CD)[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北京数通电子出版社,2005.
[2]代志明,何洋.国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解读与借鉴[J],经济纵横,2005(2).
[3]谷彦芳,杨亚萌.国外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实施现状与经验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9).
[4]刘春卉.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J].齐鲁学刊,2008(4).
[5]顾昕.当代中国农村医疗体制的变革与发展趋向[J].河北学刊,2009(5).
[6]黄万式.与城市老年人健康相关的社会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14):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