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刘怡辛
就业是民生之本,和谐之要,稳定之基。党的十七大报告确定了今后五年我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进发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并将就业作为加快改善民生的六大任务之一,提出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的要求。当前,受金融危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问题变得更加艰巨和复杂。面对当前的特殊形势,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怎样走出困境,实现稳定的转移就业,本人通过调查、认真思考,认为只有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型就业能力,才能有效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一、近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在中央关于“三农”的有关政策出台后,县委、县政府非常重视,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通过邮局电汇回来的收入为6900万元,2007年邮局、工行、农行、信用联社电汇回来的收入为7337万元,这两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电汇回来的收入总计为14237万元。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的人数也曾逐年上升趋势,根据调查统计,2004年、2006年、2007年外出转移就业的人数分别为27766人、29853人、44452人。受金融危机影响,虽然2008年我县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电汇回来的收入和外出人数有所下降,但多年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脱贫奔康步伐,促进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的发展。
二、目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现状。
根据2007年12月20日调查统计,我县现有农村劳动力145128人,其中:劳动力供给总量为130602人,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为52492人(在省内就业8040人,在省外就业44452人)。
1.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概况。在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52492人中,男性26770人,占51%,女性25721人,占49%。从年龄构成上看,16--17周岁占7%,18—25周岁占34%,26--45周岁占52%;46周岁以上占7%。从文化程度看,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8%,初中文化程度占61%,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
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按从事行业划分:从事采矿业1135人,制造业31363人,建筑业8121人,运输、仓储业645人,批发、零售业1635人;住宿和餐饮业3370人,居民服务和其它服务业2556人,其他行业3667人。
3.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按地区分为:转移在本省就业8040人,转移在省外就业44452人。转移在本省就业的以黔东南州居多,有6817人。转移在外省就业的地区分为:长江三角洲22704人,珠江三角洲20601人,其他地区1147人。长江三角洲以浙江省居多,有17654人,占已转移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人数40%;而珠江三角洲则以广东省居多,有15544人,占已转移在省外就业的劳动力人数35%。
上述数据表明,我县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低,外出就业主要在技术含量不高的制造业、建筑业工作,这些行业危险性大,且收入低。
二、影响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1.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主要表现在:(1)文化水平低。全县52492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28%,初中文化程度占61%。(2)职业技能低。我县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思想观念落后,急于赚钱,而忽视了自身技能的提高。近几年,我县经培训再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仅有5%,主要是各类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数初中、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即使在升学无望的情况下,也不愿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学习,在亲朋好友的介绍下直接外出就业。由于个人素质和技能水平不高,很多技能型岗位就业无望,一旦失业,很难实现再就业。再则缺乏工商、劳动、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法规知识,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较差,外出就业往往处于弱势、被动地位,合法权利难以得到有效保护。
2.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严重滞后。据调查,近几年通过全县各单位、各种形式、各种渠道的培训后再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的人数为8955人,占已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人数的17%。培训规模、深度、质量等都不能适应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许多农村劳动力对劳动部门有组织转移理解不够,认为麻烦,且受时间限制,所以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呈自发、盲目、无序流动状态,部分农民工与用工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其合法权利往往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转移就业的稳定性和有效性较差。
4.就业观念落后。当前,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就业观念,与市场就业机制不相适应。一部分就业人员不立足在本地或本省转移就业,存在“一心向外飞”思想,认为在外地就业才能“挣钱”。调查数据显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本省就业只有8040人,仅占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数52492人的15%;另一部分部分就业人员对自身条件缺乏正确认识和把握,过多的考虑外部因素,找工作期望工作任务要轻,管理制度要松,工资收入要高,福利待遇要好。这些人“好活干不了,脏累的活不想干”,刚到一个厂,还没工作两三个月,就频繁“跳槽”,结果很难实现长期、稳定就业。
上述因素影响了我县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就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日益增高。面对劳动力市场新的发展态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加培训投入,扩大培训规模,狠抓培训效果,从而提高劳动力的转移人员的就业技能,通过培训,使他们至少掌握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以适应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有效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三、加强我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发展思路
1.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我县有劳动力教育培训职能的部门很多,但部门和单位之间统一协调少,分割进行多,部门间存在职能交叉现象,建议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落实全县技能培训的基地建设、业务安排、宏观组织管理以及上级关于技能培训政策资金的整合使用、监督管理等各项工作。对有关部门在技能培训中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并加以细化,落实责任、明确任务,把各部门“各自为政、孤军作战”的培训局面调整为“联合作战”的有力手段,推动技能培训工作由“单一部门培训”变成“多部门协作培训”。各乡镇也应建立相应的工作小组,并明确专人负责,切实抓好本辖区的技能培训工作。
2.加强培训资源和政策资金的有效整合。培训资源分散是影响技能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我县应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规划,将劳动保障、农业、教育、建设、科技、文化等部门以及工青妇组织的培训力量整合到一起,形成工作推进合力。把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培训、扶贫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教育部门的劳动预备制培训、科技部门的农民科技培训、劳动保障部门的就业技能特别培训等,进行统筹协调和安排。在整合上级技能培训政策资金方面,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技能培训工作运行机制,对全县范围内享受教育培训的人员,由各定点培训机构统一统计、核实、上报,并通过定点培训机构兑现落实各项扶持政策。相关部门要打破政策壁垒,优化组合,阳光操作,集中使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就业人员从报名、培训、就业到领取教育培训补助资金,都要在就业培训工作领导机构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实现真正的捆绑式落实。
3.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库。认认真真做好我县农村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失业及就业状况、动态、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情况、技能培训意向等情况,从而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提供准确依据和有效服务。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第一,做好劳动力预备制培训工作。劳动力预备制培训是指对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的职业技能培训,培训时间为一年至三年,经过培训使其获得初级或中级技术资格。劳动力预备制培训是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基础,每一个新成长的劳动力,如果在就业前进行了技能培训,有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也使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形成良性循环的关键。要做好这项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这些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们深刻认识学习技术的重要性,主动进入各类职业技术学校进行学习;二是倡议国家通过实行和完善劳动准入制度来促进劳动力预备制培训顺利实施。
第二、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对于这类人员的培训要坚持“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原则,尊重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意愿,以市场用工需求信息为导向,坚持长(学历教育)短(短期培训)结合,培(培训)鉴(技能鉴定)结合,训(培训)送(输送就业)结合,确保学有所用,做到切实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技能。①做好分类技能培训。结合农村劳动力的意愿和需求,抓好分类培训。对技能水平不高且有就业培训愿望的,着重在提高技能水平上下功夫;对具备创业条件、有志回乡创业的,抓好创业培训辅导,提高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不愿外出的,可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和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其增收的能力。②特别要做好失地农民的培训工作。失地农民在失去耐以生存的土地后,没有基本生活来源,只有转移就业才能解决他们家庭生活来源问题,而技能培训是长期、稳定转移就业基础。首先是抓好失地农民子女技能培训(学历+技能),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其次是抓好失地农民家庭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技能提升+创业培训),解决家庭目前生活来源。用长(学历教育)短(短期培训)结合的培训方式,使失地农民达到长期就业、稳定就业的目的。③举办技能培训班时,在注重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培训的同时,应选择性开设政策法律法规知识、城市生活常识、求职应聘技巧、就业岗位选择、基本权益保护及转变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培训培训。既丰富了培训内容,又提高了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能力。
总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型就业能力,是促进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有力措施。但我们不能单一依靠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这一方式,解决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难题。在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同时,我们应该依托我县旅游业做“大”做“强”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就业人员最多的“劳动力蓄水池”。还应该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形成一个个小区域的经济发展特色,使大部分农民亦农亦工亦商,最终实现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