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
229366758
摘要:20世纪日本作为新兴的大国,其对外战略不仅与国家利益有关,而且与国际体系交相作用。在一个多世纪的崛起过程中,日本面临着三种战略选择:和平扩张、军事征服和商业福利。20世纪末期,日本积极争取由经济大国走向世界政治大国。日本的每一次对外战略选择都对地区和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关键词:军事扩张主义;“搭车”战略;政治大国战略中图分类号:D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27-02自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为亚洲强国。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获胜后,日本奠定了亚洲第一强国地位。在一个多世纪的崛起过程中,日本面临着三种战略选择:和平扩张、军事征服和商业福利。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国内形成了和平扩张与军国主义两种对立的对外战略主张,到世纪之交,在强大实力和帝国主义欲望的双重刺激下,日本决定性的选择了军国主义道路,其权势急剧扩张,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覆灭;战后,日本加入西方阵营,推行“搭车”战略,一举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并在世纪末努力向政治大国迈进。无论是军事扩张主义,经济立国战略,还是当前的政治大国政策,日本对外战略的基本目标始终是突破现状,争当世界大国。鉴于其国家规模和潜力,特别是鉴于其至今尚未深刻反省的扩展历史和亚洲各国的沉痛回忆,日本争当世界大国而不是中等强国,不仅对日本,而且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都具有极其重大的含义。一、军事扩张主义及其破产日本选择对外军事扩张,不仅源于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全球视野的形成,而且源于日本的文化传统及其对自身地缘战略处境的认识。扩展思想是近代日本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脱亚入欧”的基本方针就含有扩张成份。福泽谕吉写到:“我国不可犹豫,与其坐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办法,不必顾其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待此类国家之办法对待之。”①按照这个指导思想,日本要采取西洋人恃强凌弱、侵略扩张的办法,将朝鲜和中国作为扩张目标。19世纪中晚期,社会达尔文主义开始在日本流行,思想文化界的扩张主义者认为,在列强竞争面前,日本不能退守,必须进攻,主张向海外扩张势力,侵略朝鲜和中国。日本政界和军方也持有同样的主张。他们从列强相互争夺的国际现状出发,认为领土扩张是建立现代强国的捷径,每个民族都必须去掠夺,软弱和胆小者将一无所获。曾任首相、陆军大臣和内务大臣的山县有朋反复强调,在列强竞争的国际环境中,日本国家安全的基本要求,在于绝不能让中国或任何欧洲列强控制朝鲜,而是必须使其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1931年到1945年,日本为了转嫁国内政治经济危机,发动并扩大对华战争,进攻太平洋,南下东南亚,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根本没有认识到日本作为岛国的地缘战略劣势和经济力量限制,同时与中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四大国及其他亚洲各国为敌,最终遭到惨重失败,其军事扩张战略宣告破产。二、与美国结盟的“搭车”战略战争改变了日本的命运,而战后的国际国内环境则带来了日本对外战略的革命。美国单独占领日本,为防范日本东山再起,按美国模式实施民主化改革,整肃军国主义势力,审判战犯,修改宪法,解散财阀,推行农地改革。随着冷战的形成和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美国改变对日政策,从惩罚转向扶持,支持保守政治势力,复兴日本经济,将日本纳入遏制战略的轨道,其结果是1950年9月的片面对日媾和以及美日军事同盟的建立。在此过程中,日本所面临的更为急迫的任务,是如何摆脱美国的军事占领,恢复主权独立,重建国家经济。以吉田茂为代表的亲美派清楚地认识到,日本是一个丧失了主权地位的战败国,国内经济完全崩溃,国际地位一落千丈,根本不可能通过军事手段达到复兴目的。另一方面,在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的国际环境下,日本在国际舞台上不可能有多大作为,日本必须加入西方阵营,以图本国安全,恢复经济,通过经济和外交手段振兴日本。②在此认识基础上,吉田茂确立了“重经济、轻军事、向美一边倒”,在外交上与美国结盟的“搭车”战略,以美日关系为主轴,以经济外交为手段,致力于日本的复兴。“搭车”战略为日本带来了丰厚的“和平红利”。首先,在美国的安全保护伞下,日本全力发展和恢复经济。经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特需的刺激以及20世纪60年代“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推动,经济全面高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次,日本开展经济外交,大大推动了经济发展。在亚洲,日本通过实施大规模的政府开发援助项目,既处理了与东南亚国家的战争赔偿问题,又打开了东南亚市场;对欧美国家,日本则在美国的宽容下推行“民族主义的经济外交”,通过高关税、粮食进口限制和严格的外汇管理扩大进出口贸易,促进经济迅速发展。③第三,日本重返国际舞台,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世界的重要一员。三、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政治大国的概念首次由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在1983年提出。当年7月30日,他在一次竞选演讲中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要承担更大的国际责任,不仅要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份量。这是日本政府首次将争当政治大国作为一项国家政策提出,此后的日本历届政府都将其作为对外战略目标。随着冷战结束,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日本的政治大国战略更趋明朗。日本外务省在1991年提出,日本要为构筑国际新秩序发挥影响,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起“中心作用”;1992年又提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强,日本不仅要在国家经济领域发挥作用,而且要在政治方面和全球问题上发挥影响,“日本必须向国际社会阐明它争取建立什么样的世界,追求什么样的目标,并且发挥与国力相称的领导力量。”③与此相应,政治家和民间学者也认为,日本必须抓住国际关系正经历着变化调整的大好机遇,提高日本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争取成为“国际秩序的缔结者”、“大国外交的推进者”、“国际社会的决策者”以及“国际关系的协调者”。日本争当政治大国的外交政策措施,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一步加强日美关系。日本在全面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是如何处理对美关系。冷战结束后,随着共同敌人苏联的消失,美日同盟的原有基础发生动摇,美日关系面临新的挑战。美国出现了“安保挂钩轮”,即主张利用美国的安全保护换取日本的经济让步,由此出现了美国“敲打日本”现象。④日本国内也出现了向美国说“不”的强烈呼声和政策主张。尽管美日两国间有相互不满情绪,但它们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经贸分歧,经过几年的波折和磨合,日本政府明确指出,以日美同盟为基础的美日关系是日本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在日本遇到威胁时,只有美国有能力并且愿意提供保护。第二,积极谋求亚太事务的领导权。日本的地缘战略和经济贸易利益,决定了亚太是日本成为政治大国的依托,因此,日本政府强调亚太是日本外交的关键,要在亚太地区发挥“中心作用”。一是以东盟为核心,促进东亚多边合作,推动东亚一体化进程。二是推动建立东亚多边安全合作机制,继续加强与东盟安全论坛的对话,积极参与东北亚安全事务特别是朝鲜核危机的解决。三是重视发展日中关系,借重中国的政治影响走向世界,依靠中国的庞大市场发展经贸合作。第三,积极谋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日本首次提出要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此后,日本加大了外交力度。一是日本政要和外务省专门机构积极游说各方同意扩大安理会,为日本最终成为常任理事国做铺垫;二是增加对联合国的财政贡献,近年来承担了联合国20%的会费。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会费分摊国;三是积极争取日本公民当选联合国专门机构高级职务,如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四是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最近十多年来一系列事态表明,日本正在加紧走向政治大国。无论是派遣自卫队到伊拉克,进一步推动军事外向化,修改宪法成为一个“正常国家”,还是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都是为了追求世界大国地位这个根本目标,这是日本对外战略的总方向。参考文献:[1]张雅丽.《战后日本对外战略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2][日]吉田茂.《激荡的百年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65页.[3]包霞琴、臧志军主编.《变革中的日本政治与外交》,时事出版社,2004年版,第198—199页、第201页.[4]林华生.《亚洲“四级”经济》,经济管理出版社,1997年版,第41页。[5]胜天昭夫.《日本造》,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244页.作者简介:张桂芬(1964----),女,广东兴宁人,中共安顺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