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现状及改革探究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1-06-25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论文写作指导请加QQ229366758

摘要:自创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开展以来,各大高校推行了多项举措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大学生创业的进程,但效果并不理想。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发挥创业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迫切。我国目前的创业教育体系尚未成熟,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学术研究及社会支持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找出问题的根源,探究高校创业教育改革之路,并对创业教育的改革提出了若干可行对策。关键词:创业教育;改革0引言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数量达到699万,人数创历史新高,而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却同比下降15%,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而大学生创业趋势也强于往年。其一方面原因来自于劳动力供需差距加大,导致未就业人数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则是其平均薪酬也相比去年略有下降。因此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的比例也将会显著增大。目前大学生创业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因此高校创业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1]。根据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1985)的说法,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新服务的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被开发出来产生新的财富。鼓励大学生创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其中创业教育又显得必不可少。西方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因此笔者认为,创业教育即是通过恰当的方法与形式,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创业技能,从而将内在的创业激情转化为实际行动。另外,创业教育能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持,顺应社会新兴行业和产业变革对新型人才的需求,能够有效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也是解决社会人才供需矛盾的现实需要,更是高校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之一[2]。1我国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我国创业教育当下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从各高校自身和整体社会经济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就高校自身而言,其创业教育的不成体系、创业实践教育的不足以及针对性教育的缺失都很大程度上促成了这一后果,但究其深层原因,这与不完善的社会经济体制不无关系。1.1高校创业教育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尽管现在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的课程,但相关的课程较为零散不成体系,课程设置也不尽完美,至今仍没有形成一张创业知识网。只是单纯地开设了某一门或者是几门就业课程,并不能系统地传达根本的创业教育理念和创业知识。以国内某高校创业学课程大纲为例,对其简要评析,表1为该课程大纲。从表中我们可以发现,该课程的较大一部分时间安排在于大学生创业的背景、特征、意义等理论性方面,而对于企业经管过程中必备的知识(企业开创、日常管理、危机管理)所占教学时间不到半数,由于学生并未完全掌握创业的内涵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课程最后的创业案例也不一定能有好的效果。另外,该校关于创业学的后续课程也几乎没有,且至关重要的创业实践课也是缺失的,因此该课程的效果确实难以保证。1.2高校创业教育没有“因材施教”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基本都开设了各类创业课程,如《创业学》等,然而通过旁听课程与翻阅教材,笔者发现这类创业课程上传授的知识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却缺乏针对性,学生往往只能对创业的各方面了解大概而不能深入理解。事实上,不同专业的学生的创业意愿与创业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这与学科特点本身有关。例如,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有《市场营销学》、《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组织行为学》等,这对于企业经管知识的增长有很大的帮助,并且根据笔者访谈,大多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基本掌握人际沟通、风险管理、科学决策等创业者必备的技能。然而对于工程机械类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善于科学计算而在人际沟通技能方面略显欠缺。姜雪梅(2012)等学者在河北农业大学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在校生的创业意愿调查结果也能表明这一点[3]。由此可见,不分专业地进行创业教育必然难以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这种教育方式很可能使学生产生对创业课程的厌恶从而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创业教育的课程设计无法做到“以一应百”,而应该做到“一个萝卜一个坑”式的“适应性教育”[4]。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未能达到理想结果,因此其教学效果也必大打折扣。1.3高校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社会支持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极强,这也意味着社会需要给予这种教育足够的支持,而社会科学的实践又不同于自然科学的实验,很多社会环境是不可模拟的,因此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变得尤为重要。当下很多大学也确实与社会上的一些知名企业进行了合作,但这种合作往往是暂时性的不深入的,学生可能只能参与企业经管的某一小部分,并不能真正达到创业教育的目的。诸多大学生创业都抛弃了大学所学知识,使得经历的大学教育更多的只是一纸文凭的获得。这就等于现行的大学生创业,大部分是从零开始,这个“零”不仅仅指新的产生,也是指大学生在其所创业的领域,所学和所懂基本为零。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完整的产学研体系亟待产生,政府相关部门在这点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促进校企、校地合作的作用。综合以上几点,就高校自身而言,专业化的创业教育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同时也需要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教育。而就政府与社会团体而言,他们应该努力促进完整的校企合作机制的形成。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是成功的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三个维度,传统教育体制不足以系统地培养具备此三个维度的创业人才,创业教育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力度才能更好的推行,因此创业教育课程需要像其他学科一样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实践基地和合作机制。2创业教育改革对策上文已指出,高校自身学科建设的不足与当下社会经济体制的缺陷导致了目前创业教育的不成熟,因此,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从内外两个方面对现状进行完善。高校自身需要对创业专业建设进行支持,也应提供学生必要的创业实践培训并进行针对性教育。而就整体社会而言,政府与相关部门应从制度出发完善创业教育链。2.1高校应加强对创业基础课程设置的研究我国高等教育的周期一般为4年,大一阶段应该是创业意识的培养阶段,大二大三应该是有关创业相关知识的传授阶段,大四应该是学生动手和实践能力的锻炼阶段。创业学专业开立之初一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学生很有可能会对此专业持观望态度,为了降低这种难度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学校可以通过首先开设第二专业的途径对创业学实施探索性的尝试。同时,我国应根据国外创业课程设置的特点,探索适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教育管理中心,完善我国创业教育课程的开设和教授。通过一些国外案例研究发现,大多数国家进行创业教育时会成立一个多学科和跨学科的组织来对创业课程进行管理,它是一个校内各系和校外各种科研机构相互融合的网络结构。Dr.LeoGoedegebuure称这种结构为“网络结构”(networkorganisation)。他说:“大学的组织结构会鼓励多学科研究队伍,它还需要一种所谓的网络结构。”无论如何,传统的学科制(系、科、教职工)将会继续存在,但暂时性的(跨专业的)和“复合式”的组织也会形成[5]。学校创业教育管理中心应该采取项目小组的形式进行,选取各系对创业教育有一定研究的老师,形成一个整体,对创业教育课程方面进一步研究。此外,专业师资队伍的建立是创业教育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创业教育指导老师应该既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知识,又有在企业的实践工作经验,因此,学校急需加大对创业教育指导老师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创业教育管理中心与校外企业进行联系,一方面,学校可以送现有的教师入企业,让他们参与并感受创业,通过了解企业建立的实际过程,能够获得更多的可以教授给学生的经验。另一方面,学校也可以聘请企业家,使其能够像正式教师一样有充足的时间在高校任教,他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亲身体会,对大学生而言有着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学科设置方面,应让大学生多方面地了解企业运营方面的一些常识,例如相关的法律、法规、人际关系、公共关系、理财融资等。通过这些课程的教授,学生们可以建立坚实的创业基础知识结构,对以后的实践工作进行指导。结合我国现状,现在此提出表2所列示的创业学核心课程的建议,供参考。2.2高校要有针对性地教授相关创业知识高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创业基础知识教育,还需培养学生专业的创业创新意识,培养各个专业领域的高层次创业人才,要求学生将创业知识和专业知识相结合。因此,高校在创业教育方面对不同专业有针对性的设置不同的课程。以北德州大学音乐学院为例,其曾在2005年春-2009年秋,设立“音乐创业与营销”证书课程;在2009-2010学年,为音乐学院研究生的通识教育增加了“音乐创业导引”课程[6]。在培养各个创业领域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跨专业、跨学科的创业基础知识,还要针对学生现学专业,对授课计划进行改造,鼓励学生积极在本专业领域寻找创新点,将学生的创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然而,前文已提到,不同专业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创业意识与能力,而各高校还应该做的是在充分考虑学生拥有的知识和欠缺的技能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创业教育。比如说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基本已经对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有所掌握,欠缺的是对工业企业运营实务的不了解,因此创业教育过程中应着重于实务知识而非重复财务与管理知识。根据对国内外众多文献的阅读和自身经验,在此提出各类专业学生所掌握与缺乏的创业技能,如表3所示。2.3政府应加强对创业教育制度支持并促进校企合作外部环境对于学生的创业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国际经验表明,区域创新环境与大学向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面积只有大约1000平方公里的硅谷,人口仅180万,却诞生了众多顶尖的高科技企业,最根本的原因是这里聚集着大批世界级风投基金和斯坦福等顶尖学府,这毫无疑问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和推动,因此,一个地区的创业制度环境对创业教育的影响不容小觑。为了建成完整高效的创业教育体系,社会多部门也应当进行合作,而这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协调。政府能够通过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为高校创业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宏观环境。现有的政策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创业者本身而言,例如从融资政策、税收优惠等方面进行创业资金的支持,而如何鼓励高校进行创业教育革新并加强校企合作的制度或法规并没有出现。为了改变上文中提及的创业教育上中下游脱节的问题,职能部门应当进行调控,纯粹的利益驱动并不能带来社会的高效益,企业是盈利为目的的实体,为了让企业能自愿地加入到推动创业教育的实践之中,政府在经济上的扶持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外国就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比如日本政府近年来推动的东京新商会和大学的合作就卓有成效,他们从企业中外聘了很多高管进课堂进行教课,又让优秀毕业生直接去相应单位工作,这种合作对于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很有好处。政府除了在经济上给予直接的扶持外,还可以通过制定政策,对参与高校创业教育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以提高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研究型大学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与产业合作并充当经济发展的引擎,如通过技术专利和技术许可为企业提供咨询,创办衍生公司为企业培训高层次的劳动者等。中小企业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必须依赖技术创新、提升技术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高等学校恰好可以在其中发挥科研优势。大学可以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展企业技术咨询、派出企业科技特派员等方式帮助企业保持稳定增长,共同组建产业化基地,亦可派出一批博士担任公司核心技术部门主管等,使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获得极大提升。在抓好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同时,学校坚持做大做强“学科性公司”,促进创业学科的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力争形成高科技企业集群[7],而在这其中政府的协调必不可少。形成专业、高效的创业教育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目前看来,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我们应当继续探究的是如何使创业教育从“点”状的分布状态,即单纯的“就事论事”的指导,过渡到一个“网”状的联动布局,即依靠政府制度扶持,通过大学“创业学”专业学科的引导教育,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等平台的创业实践,全方位地引导大学生创业教育。因此,我们有必要为了这个目标,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模式、转变教育理念、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的同时,争取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帮助,深化高校与企业、社会之间的合作,为解决学生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青年基金项目“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协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XJK015QGD003)研究成果;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以‘网’代‘点’的思路探究中国大学生创业专业化的指导道路”(项目编号:11YBB100)研究成果。】参考文献[1]韩孟洁.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和实践[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5:105-108.[2]吕荣.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及发展创业教育相关性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3]姜雪梅,邵晶晶,郝维燕.性别与专业类别差异对农业高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2(04):4-7.[4]FanY,ZhangX,QiuY.Thestateof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inuniversitiesinShanghai,China:Asurveyfromstudents’perspective[J].Economics,2013,204(32):13.[5]张苓.关于欧洲创业型大学特点的讨论[J].江苏高教,2002(04):112-115.[6]黄兆信,曾尔雷,施永川.美国创业教育中的合作:理念、模式及其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0(04):105-109.[7]游振声.美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博士论文,201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