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不断改革,高校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变化。本文分析了高校不同发展时期高校会计制度的改革变化及其对高校改革发展的影响。
关键词:财务分析;偿债能力;会计制度;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高等学校作为我国主要的高级人才培养基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对高校体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为了适应高校体制改革和创新,高校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变化。
一、高校体制改革
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需求,自1997年以来,全国高校普遍实行招生“扩招”改革,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也逐步由“国家办学国家管理”模式转变为“国家办学学校自主管理”模式。财务会计作为保证高校教学、科研及发展正常进行的一个重要方面,势必也受到高校体制改革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自主权方面。高校体制改革后,高校在办学资金的筹集和教育经费的使用等方面,大多都可以自主决定。在资金筹集上,学校除了财政拨款外还可向学生收取一定的学费和住宿费、向银行借款等;在经费使用上,也大多都由学校自主分配管理。
2.责任方面。高校体制改革给高校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是高校发展的一大机遇,但高校的法人实体化要求高校须自主承担旧体制下不存在的财务风险。高校大幅度扩招,必然导致高校房屋、设备等不能满足新的学生规模,于是各高校都纷纷征地、建房,不断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学校通过财政、学费收取等筹资并不能满足校园大规模建设的要求,向金融机构借款成为高校筹资的重要方式,财务分析、偿债计划日趋必要。
3.会计核算方面。高校体制改革后,国家于1998年颁布了《高校会计制度》,其与***年颁布的《高校会计制度》相比,会计核算方法由原来的资金收付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
二、高校现行会计制度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
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制度仍然执行1998年颁布的《高校会计制度(试行)》,该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会计科目由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要素组成。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票据、应收及暂付款、借出款、材料、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负债类科目包括借入款项、应付票据、应付及暂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应交税金、代管款项等,净资产类科目包括事业基金、固定基金、专用基金、事业结余、经营结余、结余分配等,收入类科目包括教育经费拨款、科研经费拨款、其他经费拨款、上级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等,费用类科目包括拨出经费、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结转自筹基金等。会计报表主要由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和支出明细表组成。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指凡是在本期收到的现金或本期支出的现金都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用处理,它是以现金的实际收入或付出作为收入和费用确认的依据,而不管该现金收入或付出是否属于本期。
另外,根据收付实现制原则,我国高校一方面对于未收取的当年或以前年度的学费不确认收入,另一方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对于已收取的学费在账务处理上不直接记入收入,而是先上缴财政,待财政返还时再记入收入。
例一:某地方高校于2008年收取2007年度学费1000万元,于2008年12月上缴财政,财政于2009年1月返还。其账务处理为:
由例一我们可以看到,本属于2007年的收入到了2009年才得以在账面上反映。
例二:某地方高校于2009年12月31日以银行存款支付2010年报刊征订费15万元,其会计分录为:
该15万的报刊征订费是属于2010年的费用,但根据收付实现制的原则,该费用确认在2009年12月。
对于有关固定资产的核算,按照《高校会计制度(试行)》规定,对于高校固定资产于购入或新建时,按照实际支付的“现金额”,全额记入费用类科目,后期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这一方面符合收付实现制的原则,另一方面保全了国有资产账面原值。
例三:某地方高校于2009年8月购入教学用电脑一批,价值50万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其会计分录为:
(二)存在问题
1.收入和费用期间不配比。
由以上三例不难看出,本不属于2009年的收入和费用,却最终都反映在2009年的会计报表(收入支出表)上,收入和费用期间严重不配比。
2.固定资产新增形成的支出导致收入支出表赤字严重。
高校新增固定资产在现金支付时一次记入费用,而我国高校自扩招以来大规模建设校园、新增教学设备,因此收入支出表赤字成为各高校近几年来普遍存在的问题。
3.固定资产虚增
固定资产后期核算中不计提折旧,只要固定资产未报废,其账面就按照原值反映,但实际很多固定资产都即将淘汰,这大大虚增了高校资产。
4.不利于财务分析
高校改革后,高校存亡发展都由高校自己负责,资金作为保障高校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正确对高校财务进行分析尤为重要。但由于以上三个问题的存在,高校对于资产负债率、偿债规划的分析都偏离实际,财务信息无法准确反映高校财务状况,对学校的宏观决策和学校发展产生错误导向,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
三、高校会计制度改革
我国1998年颁布的《高校会计制度(试行)》采用借贷记账法,迄今已有十余年,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高校制度改革,但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十年来全国高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行《高校会计制度》已不能满足当今高校的发展要求,会计信息失真成为各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财政部于2009年拟定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该征求意见稿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试行)》进行了全面修订,其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征求意见稿”总说明中规定高等学校会计采用修正的权责发生制基础,与高校现行收付实现制相对应,权责发生制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经济业务是否实际发生来作为确认收入费用归属期的标准,而不是以现金的实际收付标准来核算。
第二,对于固定资产的核算,“征求意见稿”中规定,对固定资产高等学校应按月计提折旧(文物文化资产除外),在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内系统的分摊固定资产的成本。但对于原有固定资产如何与该规定衔接、以及原购建固定资产支出形成的连年亏损如何处理未做规定。
第三,会计科目的变化。“征求意见稿”中资产类科目增加了累计折旧、文物文化资产、在建工程、基建工程、固定资产清理、累计摊销、待处理财产损益等;负债类科目除了科目名称有所变化外,其他变化不大;净资产类科目取消了固定基金和经营结余;收入费用类科目新增了基建拨款、财政调剂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后勤收入、资产折耗、财务费用、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取消了经营收入、拨出经费、经营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结转自筹基建。
新的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规避了现行会计制度存在的种种弊端,权责发生制的应用使高校收入和费用期间配比,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反映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等等,这既有利于财务分析,更是对高校做出正确决策的重要保障。随着高校的不断发展,高校会计制度将愈来愈与国内企业会计乃至国际会计接轨。
参考文献:
[1]陈继林,纪莉莉.地方高校扩张财务风险与控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财会制度选编.云南省教育厅计财处
[3]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