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生心理健康与参与体育运动的关系探究

时间:2021-02-2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为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深化高校体育工作改革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比较分析、数据统计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对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结果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心理体验有愉快感的人数高达 93%.经 t 检验,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均 P<0.01)。体育锻炼对宝鸡文理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全国大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结论 该学校应加强体育教育工作,建议宝鸡文理学院应深化对学生体育锻炼意识和习惯的培养,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水平;影响。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未来社会对大学生有着更高的要求,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将显得尤为重要。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先决条件,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体育锻炼又能够显着改善大学生的心境[1-3],提示了两者的相关性。当前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的研究较多,而关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影响的研究却少有提及。笔者试图通过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结合数据比较和系统分析,研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弥补该领域在这一方面的不足。我们通过对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提出促进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可行性建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宝鸡文理学院 800 名大学生(体育类和舞蹈类除外)作为调研对象。
  
  1.2 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百度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学院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期刊论文和硕博论文,翻阅关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为本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素材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自制 《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结合当前国内外广泛应用的最新“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4]”,根据本研究需要,于 2016 年 3 至 4 月对宝鸡文理学院 800 名大学生进行为期 2 个月的调查、测试和数据统计。其中男女生各发放问卷 400 份,男生回收和有效问卷均为 400 份,有效率 100%;女生回收问卷 395 份,有效问卷 392 份,有效率 99.2%.
  
  1.2.3 比较分析法
      通过了解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对参与体育锻炼的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进行比较,并结合对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分析各因子间的均值,比较其差异性。
  
  1.2.4 访谈法
      通过访谈和交流,了解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基本情况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 SPSS 21.0 及与本研究相关的统计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处理。心里健康得分以 x±s 表示,采用 t 检验进行比较,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讨论
      2.1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及参与项目的状况
      所谓态度是指个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由知、情、意、行所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而体育态度则是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大学生对体育的态度,对参与体育的行为和效果将产生重要影响。经调查得知,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中,非常喜欢和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数居多,超过总人数的 80%,仅有16.2%的人一般喜欢和 2%的人不喜欢,说明大多数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在态度上是积极的。
  
  调查得知,宝鸡文理学院男女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其中篮球、足球、羽毛球和乒乓球 4 个项目男生参与人数明显较多,而健身操、舞蹈、乒乓球和跑步 4 个项目女生参与人数偏多。其原因是男生喜欢参加对抗性、挑战性和刺激性强的运动项目,而女生更喜欢轻松、灵活、有美感和有节奏感的运动项目。无论大学生参与哪个锻炼项目,都是出自个人的喜好和兴趣,说明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项目与个人爱好有关。
  
  2.2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频度及心理体验状况
    大学生每次参与锻炼的时间为 1 h 左右,男生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的人数分别占总人数的 30.0%、54.0%和 16.0%;女生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的人数分别为 18.4%、73.5%和 8.1%.可以看出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经常参与人数约占总人数的25.0%,偶尔参与的人占总人数的 63.6%,从不参与的仅占 12.1%.其中经常参与和从不参与的人中男生多于女生,偶尔参与的人中女生多于男生。说明宝鸡文理学院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并未养成一种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
  
  人的情绪、情感变化能够反映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及相应的行为表现。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的变化可影响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不良的情绪状态会给人体健康带来不良后果,好的情绪体验能够对人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调查得知,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心理体验有愉快感的人数高达 93%,其中男女生人数均超过了 90%,说明体育锻炼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调节和促进作用。
  
  
2.3 体育锻炼对宝鸡文理学院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
      男生除了敌对因子分稍高于女生之外,其他各因子分均低于女生。除恐惧因子外,男女生其他各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说明体育锻炼对男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明显好于女生,造成此影响的原因可能与女生自身承受力和抗压能力有关。见表1.



2.4 宝鸡文理学院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经常参与、偶尔参与和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健康水平各因子的结果有很大的差距,各因子分的大小关系为:从不参与>偶尔参加>经常参与。根据 SCL-90 的计分和评价指标可知,因子分越大,表明该被测试者的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较大,反之越小则表明趋于正常状况。经常参与、偶尔参与、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各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偶尔参与和不参与者。这也正是国家为什么紧迫向全国青少年和大学生倡导“每天锻炼 1 h”健康理念的重要性所在。见表 2.



2.5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与全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比较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的躯体化、敌对和恐惧因子分均高于全国大学生,而其他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经比较,二者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恐惧和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建议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应加强体育锻炼,并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见表 3.


 

WHO 把“健康”定义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 3 个方面全部良好。从对健康标准的定位可以看出,人的健康中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增进人体健康的最佳处方,不仅能促进躯体和心理健康,对于增强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也有着重要作用[5].笔者在《“对生命在于运动”名言的理性思考》一文中,对体育在促进人体发展和增强人体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也曾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述[6].
  
  心理学研究表明,体育锻炼具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消除不良心绪,促使心理平衡和防治疾病。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一种动机或能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和适量运动,不仅可以提升体适能,而且有助于人体健康,能够促使人际互动和情绪、心理的改善[7-8].
  
  经常参与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陶冶情操,培养积极情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9].特别是精神萎靡不振、心境差的人群,常会在体育锻炼的体验中受益,这是因为人们在参与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各种感知信息输入机体,从而唤醒和提高了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水平,使人外在呈现为精神振奋。在平日繁忙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当遇到困难或挫折心绪不佳时,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可降低肾上腺素受体的敏感性,使人精神焕发,烦恼消除。参与体育锻炼时运动排汗,人体新陈代谢加快;锻炼结束后感到周身轻松,心情舒畅,食欲增强,睡眠改善,所有这些对于缓解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减少心理障碍和消除病态心理都大有裨益。当前大学生面对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非常重要,体育锻炼能预防和缓解大学生的不良心绪,能够减负减压,给大学生带来愉快和心理满足感[10].
  
  大学生应当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由“要我参加体育锻炼”转变为“我要参加体育锻炼”,认识到参与体育锻炼对身心健康的益处。一方面,建议学校应深化学校体育工作改革,加大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宣传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体育活动,定期开办“阳光体育活动”,鼓励学生走出宿舍,走进操场,享受室外运动带来的快乐;另一方面,建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政策性文件,强化对“每天锻炼 1 h”理念的执行力,大力宣传体育锻炼对其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韩文星。 体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5,25(5):31-33.
[2]吉建秋,陈颖川,郭平。 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与心理健康促进的环境研究[J]. 上海体育科研,2003,24(3):68-70.
[3]王泉海。 体育锻炼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分析[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4):91-94.
[4]宋专茂,陈伟。心理健康测量[M].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5]季浏。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31-132.
[6]王海英“.对生命在于运动”名言的理性思考[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13,33(4):124-125.
[7]张运生。1 496 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523-1524.
[8]沈翔。 运动干预和运动---认知干预对大学生压力应对及心理承受力的影响[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10):76-82.
[9]王润平。 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1-123.
[10]兰自立。学校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143-14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